人之间-论低期望值

《人之道》中,作者认为,快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快乐就是心理平衡——快乐是一个指数。快乐指数=(实现值÷期望值)×100%,可见快乐取决于现实值与期望值的平衡。快乐指数运用到人与人之间时就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满意度。满意度与期望值呈负相关,与实现值呈正相关。当满意度大于或等于1时,表示满意;满意度小于1时,表示不满意。当期望值无穷大,满意度就趋于零。别人的满意度决定你的价值,价值与期望值呈负相关,与实现值呈正相关。满意度是现实和期望的平衡,是期望主体对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的主观感受——获得感——得名得利后的满足感,保持低期望值有利于一个人内心平衡。

在接下去的“恩怨情仇”、“人情往来”和“面部表情”等章节中都将会运用到“满意度”和“低期望值”的观点。期望值是期望者对未来利害的预期,利害是一种与人期望值和满意度相对的主观感受,实现了期望,人就感觉到“利”,未实现就会感到“害”。满意度大于1时感觉为“利”,小于1时感觉为“害”。期望值的高或低是相对实现值而言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属于低期望值,而不切合实际,即使通过努力也实现不了的目标就属于高期望值。低期望值,利人利己;高期望值,害人害己。降低期望值是平衡修炼三宝之一,本篇从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平衡的角度,讨论如何保持低期望值的话题。

人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趋利避害,人际关系不过利害而已,期望值说白了就是人家估计你未来可能带给他的利害。别人对你的期望值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期望值大于零——别人对你还抱有希望,说明你对别人还有价值(有利),有用的你肯定受欢迎。二是期望值等于零——对你毫无希望,说明你对人家已没有价值(无利),没有人愿意搭理一个无用的你。三是期望值小于零——说明你成了别人的绊脚石(有害),此时的你在别人心目中呈负价值,你成了一个令人厌恶的家伙,恨不得你马上从地球上消失。利与害相反相成,之所以“害”是因为人有求于“利”,你若无求无欲就无所谓害。利在其中,害也其中;利之愈大,害也愈大。

根据“三我一体”理论,不同的“我”对具有不同的期望值:“自然我”期望活命,“当然我”期望占有,“超然我”期望给予。对“当然我”而言,人际天平的砝码是名利——利害关系,而名利平衡往往表现在期望值上。期望值是指一个人对名利目标能够实现的估计。人际平衡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对对方期望值平衡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际平衡就是相关方期望值的平衡。所谓“知足”就是保持低期望值,而“不知足”就是高期望值。适当的期望值是人际平衡的基础,高期望值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进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获得感与期望值成反比,惟低期望值才有好心态。而高期望值的根源是人性的贪婪:人性的贪婪→高期望值→心理不平衡→行为不平衡→利害冲突→人际不平衡。

过高期望值往往实现不了,其结果就是心理不平衡,以及种种害人害己的负面情绪。如果期望值过高,一方面会给自己带来焦虑和压力,同时还会对别人产生嫉妒。相反,如果别人对你的期望值过高,当你无法满足对方的期望时,别人就会对你产生怨恨。焦虑、自卑、嫉妒、怨恨等负面情绪都是因为过高期望值所带来的心理不平衡。高期望值害人害己:高期望值→心理不平衡(害己)→行为不平衡(害人)。反之,低期望值则利人利己。个人期望值与其贪欲成正比,人越贪心期望值越高,高期望值的实质是贪婪,也是远离朴的表现。人生坐标保持“能力线大于欲望线”,同时守住“不害人和不害己”两条底线。

低期望值的实质是“准平衡”原则在人际平衡关系上的具体运用。保持人际平衡,不但要调节好自己的期望值,还要适时调节对方的期望值,懂得人际交往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同样东西的价值与他的喜好和需求成正比,与他的期望值成反比。雪中送炭之所以见情,正是因为他的期望值低。自己平衡的原则是保持低期望值,而与他人平衡的原则是不可吊高对方期望值。高期望值是到时实现不了或兑现不了的目标和承诺。期望值越高,边际效应越低。人与人之间建立在对名利高期望值基础上的平衡是不可持续的。求完美不好是因为期望值高。人无完人——真明白这道理的人,对外可提高容忍度,对内可降低期望值。不完美才是人生——真懂得这句话的人,对己就可不烦不躁,对外也可互相谅解。

承诺的事应留有余地,给对方的期望值宁低勿高,先低后高,宁可高估他人,也不可被他人高估。不可轻易对别人作承诺,承诺前你是主人,承诺后你就是奴隶。许诺由低变高易,由高改低难,所以说一诺千金。老子说:轻诺者必寡信。黄石公说:多许少与者怨。轻诺、多许等于叫人高期望值。轻诺的结果必是吃力不讨好。不要让对方高估自己可以给他带来的利益,不要吊高别人的胃口,预期的名利达不到往往会反目成仇,反友为敌。德不配位,必有余殃;轻诺寡信,后患无穷;交人交心,问己问心。如孔子说的“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切记:高估自己能力,低估他人期望,与人交往之大忌。

别人对你的期望值就是你在人家心目中的未来估值,或者说你身上有多少名利资源,或是你有多大整合资源的能耐。他人的名利欲望无限,而你满足他人名利欲望的能力有限。高期望值几乎就是贪心的同义词。所以,与人相交既要让他人看到希望,又不能被寄于过高的希望,希望愈大失望就愈大。如洪应明所说的“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待人处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留有余地,包括许诺别人的好处同样要“有余不尽”,不要被人寄于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值。人我和睦取决于:双方期望值+彼此容忍度,做人分寸:给人利益要不低于他的期望值,取人好处当不高于他的容忍度。

“低调做人”是为了调低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值;“高调做事”则是调高自己做人做事的层次和格局。低调与调低是为让别人舒服,高调与调高是为把事情做好。运命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你“出人头地”时,别忘“枪打出头鸟”。做人高调会让人不舒服,不利于自己与他人的平衡;为人低调可防止被猜疑、被嫉妒,有利于自己与他人平衡。承诺别人的事能得以兑现就是信用;轻易承诺的结果必然是失信;仅为满足对方喜好所做的承诺就是谄媚,有意吊高他人期望值又不兑现就是欺骗。兑现大于承诺,实现值大于期望值,如此对方皆大欢喜。所谓“乘兴而来,败兴而返”,就是因主人给来者的期望值太高。对己对人,物质享受,宁可低配,不要高配;宁先低配,后再高配。

人有个通病是高估自己,低估别人,但同时又期望被别人高估。人都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很期待别人对自己有一个“高度评价”,总希望自己得到的评价比别人高、比实际付出的高,而自己又常常习惯于贬低别人。适度评价才有利于人际的持续平衡,你假如已被别人高估,或已被“高度评价”,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大家对你评价很高,说明对你的期望值很高,愈是事事顺心,你愈发要格外小心。不管是你对别人,还是别人对你,高期望值总归不是好事。所以,既不要因自己被高估而使别人不平衡,也不要因高估别人而让自己不平衡。

低期望值应当以别人不失望为底线,如果人人对你都感到失望,即对你的期望值为零,就没有人愿与你交往了。大家都对你不抱有希望,你就很难立足。只有别人对你还有期望,你对自己还有期望,你才会有希望。期望或失望的背后都是名利,别人对你感到失望,就说明你未来不能给对方带去利益。别人对你的态度或容忍度主要取决于对你未来的期望。没有人肯对一个期望值为零的人而白白浪费资源。所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还有“夫人死百将临门,将军死一卒不至。”现实中不少的人要么过河拆桥,要么墙倒众人推。对名利人而言,相互有名利需要,双方才有关系。所以,你不需要管别人有没有用,关键是要让别人感觉到你有用、对他有利,起码不能让别人感到你有害。

人际之间,先分析心态,后分析事态;先解决心情,后解决事情。人际平衡的条件取决于“六点媒介”和“两个指标”。人际平衡的六点媒介包括:“名+利+情”和“权+钱+色”。人际平衡的两个关键指标:首先是期望值大于0,表明相互有指望,觉得对方对己有用;第二是实现值与期望值之比,就是“满意度”大于或等于1,即实现值高于期望值。当双方相互的期望值都大于0,满意度大于或等于1时,即对“六点媒介”的“期望值”都感到相互“满意”时就是双方的平衡点。人际平衡关系总是从期望值开场,以实现值收场,实现值大于或等于期望值则双方平衡。人际之间的利益平衡并不是绝对平衡,而应当是一种准平衡,保持低期望值应是准平衡原则在人际关系上的运用。

运用上述期望值、满意度和平衡点原理,分析一下你为什么会受到欢迎或让人讨厌?人家为什么会怨恨你?你之所以受到别人的欢迎,那是因为人家对你的期望值大于零,有利用价值,希望你能给他带去利益,别人投你的票,是因为你代表他的利益。如果没有人搭理你,那一定是因为人家对你的期望值等于零,对你不抱希望,认为你已无利用价值。假如人家讨厌你,那肯定是因为对你的期望值小于零,对他是负价值,认为你的存在会妨碍他的利益。如果人家对你不满意,那是因为对你的期望值超过了实现值。价值与满意度呈正相关,满意度和获得感与期望值呈反相关,只有保持低期望值才会有高满意度,而满意度决定价值——人家满意你才有价值!如果你对人家有用也有利,可人家对你还是感到失望或怨恨,那一定是因为对你的期望值过高,或者是你把人家的胃口吊的过高。

人际平衡关系就是寻找和维护一个双方都认同的利害平衡点——寻求一个彼此都能接受和满足的期望值。双方有平衡点则合,无平衡点则分。人际平衡往往表现为相互对对方期望值的平衡,低期望值有利于平衡,高期望值有害于平衡,无期望值也就无所谓平衡,负期望值当然就不平衡。期望值适度叫希望、过度叫欲望、为零叫绝望,期望值大于实现值是失望。希望是正能量,欲望是负能量,绝望和失望是无能量。如只是包袱和负能量,而没有希望,彼此难以合作。别人对你有期望但又不过高,理想状态是实现值略高于对方的期望值。你对他人保持低期望值,或让他人对你保持低期望值都是“准平衡”原则在人际关系上的运用。期望值往往取决于对参照系的选择——期望值源自于某个参照系。人愈远离朴期望值愈高,所以要远离那个远离朴和负能量的人。

人有一通病:起初时,做事本领提高而期望不高;到后来,本事没提高而期望值却快速提高。如何调节对方对自己的期望值,是建立和保持与对方平衡关系的重要艺术。为什么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因为期望值这东西,由低到高易,从高调低难。所以,对人的期望值一定要先低后高,宁低勿高。所谓做人做事留有余地,也是指给别人的期望值要留有余地。凡事太容易获得,反会失去获得感。所谓“丑话说在前面”、“先小人后君子”、先苦后甜、先严后宽等,目的都是调低他人期望值。通过改变对方不切实际的参照系,是调低对方的期望值常用且有效的方法,譬如通过选择参照系,甚至制造一个恐怖的环境来降低对手高期望值。“大棒”用于降低期望值,“胡萝卜”是让人看到希望。

低期望值原则适用对自己、对别人,包括对亲人、友人,也包括别人对你的期望值。为什么“斗米恩,担米仇”,就是因为人心不足,你无法满足别人的高期望值。成人之美以成其生存为度,不然你的无我无私,反成全他人自我自私。助人为乐也要一二不过三,过了三他人就会认为理所应当。娇子之所以不孝,那是因为娇生惯养,从小期望值就太高。父母一味以子女为中心+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培养出自我自私的子女。自己对他人的期望值要低,如此可减少自己的不快,同时让他人对你的期望值也要低,如此可减少别人的怨恨。你不但自己要保持低期望值,而且还不要让别人对你寄于过高的希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可减少他人怨恨。与人期望值应先小人后君子,与人容忍度可先君子后小人。记住:一旦被人寄于高期望值,对你来说就是一种危险。

适当的期望值是人际平衡的重要因素,别人对自己期望愈高,失望就可能愈大,彼此就愈不平衡。高期望值对期待者自身是一种痛苦,而期待者对被期待方则会产生怨恨。没有期待就没有痛苦,少一点期待自然就少一点痛苦。你被别人所期待,就可能被别人所怨恨;不被别人所期待,自然也就不会被怨恨。当初对你最好的那个人,往往会变为对你最坏的人,原因就是曾对你有过的高期望值。切记:宁可让对方低估你可能给他的好处,也不可让对方高估你将带给他的名利。对人对事,一要保持适度的期望值,二在主观上要尽力而为之,三如尽力也没用就应学会放下,四做人心存感恩,内心知足惜福。对他人既要仁至义尽,又要顺其自然;对自己既要主观努力,还要随遇而安。

个人对所在环境同样要保持适当的期望值,特别是对所在环境的困难要有足够的估计。江湖从来就不太平,世间本来就没公道。不如意事常八九,看来“半称心”还是高了点,有三四分如意已算不错。做事可以讲究,待人则要将就。千万不要低估了名利场上的艰难险阻,人生道路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荆棘崎岖原本就是人生路上重要风景。对自己的期望值可略高一点——严于律己,对他人的容忍度要略高一点——宽于待人。低期望值+高容忍度,容忍度≥敏感度有利于平衡,相反则有害于平衡。透过一个人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及其关系就可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敏感度高+容忍度低者小人,敏感度低+容忍度高者好人,敏感度高+容忍度高者圣人。敏感度>容忍度者命苦——虽聪明但无度量仍是痛苦;容忍度≥敏感度者命好——有智慧又有气度一生快乐。

人生本来就是:问题→解决问题→新问题;对问题要:客观+乐观+达观;有问题解决问题,没有问题不要制造问题。本著“两极思维”就有:凡事先考量“极坏”之害能否承受,事不求最好,却想到最坏,防患于未然。你对环境的期望值越高,你碰到的困难就会越多,挫折感就会越大,你就越会感到痛苦。按孟子说的“苦劳饿空”可提高你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身在福中要惜福,莫忘世上苦人多。敏感度只是本能,容忍度全靠修炼。修行也是一个修低期望值+修高容忍度的过程,且:期望值≤实现值,容忍度≥敏感度。修行好,命就好。人生两大宝,有钱难买到;期望值宜低,容忍度要高。所以,对现实环境的期望值宁低勿高,低期望值+高容忍度有利于你保持平衡。

老子说:“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不但自己要“无我”,而且还让别人不知有你,这才是最高境界。如果别人对你“亲而誉之”,说明对你满怀着期望,别人亲近你、赞誉你,那是期望你给他名利。别人之所以“畏之”于你,是因为你控制了他的利益,怕你满足不了他的期望。求于人者畏于人,无欲无求无所畏。有人奉承你、畏惧你,那是因为有求于你,而有求于你是因为他有求名利之心。如果有人对你“侮之”,那一定是你没能满足他的期望值,或者是双方利益有冲突。当你的贪欲大于别人的期望或容忍度时,当你的欲望大于自己的能力时,别人也会对你“畏之侮之”。

如果别人对你“侮之”,或对你不满意,一定是因为他对你的期望值大于实现值。此时的你,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已经尽力?其次,是否存在事前“轻诺”的情况?其三,分析一下是否低估了对方的期望值?建立在高期望值上的人际关系不可久,被别人所高估决不是一件好事。相对他人的高期望值,你的实现行为就成为一种负能量的存在。与人交往前,先要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同时评估一下对方的期望值。如果对方的期望值高于你的实现能力,明智的做法就是敬而远之。这叫:惹不起,躲得起。你无法改变他人的期望值,也无力满足他人的贪欲,但你可远离这个高期望值的人。获得感与其欲望成反比,你的能力有限,而他人贪欲无限,有限与无限之比,终究等于零。

(0)

相关推荐

  • 人际关系秘籍,句句直指人心

    人际关系的实质是平衡问题,名利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名利的平衡,其基本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生存与名利的关系.人际关系就是要在自我与无我.自己和他人.自利与利他之间求得一个平衡.你使人家利益最大化,人家就会以你 ...

  • 修行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莫善于清静

    修心养性如一个以"心"为核,以"身→人→天"为半径的同心圆结构,通过内修心性结构来适应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修行当自内而外:先修内心平衡+放得下,再修人我平衡 ...

  • 人之间-恩怨情仇

    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来自于争名夺利过程,人是一种贪婪的名利动物,每个人都想从别人身上得到更多好处,人人都在追求自身名利最大化和自我为中心.恩怨情仇从本质上看是因人际间名利失衡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是名利 ...

  • 你的网吧,知道怎么提升顾客满意度吗?

    你的网吧,知道怎么提升顾客满意度吗? 正合咨询一直在强调顾客满意度,网吧里只有顾客体验好了,满意度高了,顾客才会上网时间更长,小商品,水吧和简餐的消费才会更多,网吧的营业额才能不断提高:反之,如果顾客 ...

  • 网吧的收入是由谁来决定的?

    和不同的网吧老板讨论过同一个问题:网吧的收入是由谁来决定的?有各式各样的回答,有的说,当然是由老板决定的,投资一个网吧上百万,还要打点各路神仙,除了老板,还有谁操这个心,网吧收入多少当然是由老板决定的 ...

  • 爱一个人,刚开始不要爱的太满

    张翰在<心动的信号>采访中,说了这样一个观点.    "爱一个人,刚开始不要爱的太满,如果你一开始就对一个女生太好,以后经历事情,感情必然发生变化.    你对她没有那么好了,她 ...

  • 中年以后,很多人代谢率低、怕冷、湿胖,4个中成药帮你烧掉脂肪

    原本用来抗衰老的中成药,在临床实验时发现,它的服用者除了怕冷等衰老的现象大减,体重也减轻了,身形也紧致了.后两个看似"买一送一"的意外收获,其实并不奇怪,它们都是以衰老为基础的. ...

  • 人与人之间才是最大的禁区

    #目前地球上还有哪些恐怖的人类禁区# 关于目前地球上还有哪些恐怖的人类禁区,我认为人类的禁区是非常多的.其实并不在乎我们从视觉上发现的那些感觉到非常恐怖的事情. 比方说那些深不见底的洞穴,让人为之胆寒 ...

  • 哲思 |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认知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星河赴梦 Catch丶秋 - 银河赴约 认知的三个层面 决定人们行为背后的密码是认知 ...

  • 哲思|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认知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认知的三个层面 决定人们行为背后的密码是认知,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高度和深度,决定 ...

  • 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漫漫说 您好,请点击下面的"关注"二字,您就可以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一起读心灵美文,悟智慧人生,做一个淡泊.宁静.善良.豁达.智慧.优雅的人.完全免费,请放 ...

  •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不必讨好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谁也不必讨好谁. 如果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而他们又走进不了我们的内心,就只会把我们的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我们没必要活成所有人喜欢的样子,也永远活不成所有人喜欢的样子. 01 ...

  •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相处,是各自带着凉薄

     01  成年之后, 经历的事情越多, 我就越觉得: 做一个凉薄的人, 不是冷漠, 而是成熟.  02  我比较讨厌两种人. 第一种是"交浅言深"的人. 你都跟他不怎么熟, 他上来 ...

  • 层次,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深度好文)

    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品有.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道德经>中讲:"上士闻道,劝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真正区别一个人的,不是他的身 ...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亲近,也不能忽视这八条潜规则!#人际交往 #处世智慧 #应酬之道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亲近,也不能忽视这八条潜规则!#人际交往 #处世智慧 #应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