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个性化解读——《论语》(3)
国人的喧嚣与热闹总是片刻的,过几天一切就都会重归平静。我不参与了,不评论了,也不牢骚了。还是给同学们整理知识吧!
三、仁者爱人
1、仁的内涵
首先要明确一点,“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二者是《论语》的基本思想。
《论语》中,“仁”字出现的频率很高,从头到尾,由始至终。“仁”的要义是“爱人”,有更加具体的表现,比如: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忠恕等等。
孔子的“仁爱”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这和墨子的“兼爱”不太一样。墨子的“兼爱”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之上,强调人与人互相友爱、利益共享。这显然是在阶级社会中难以实现的理想。
2、忠恕之道
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忠,就是对人尽心竭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指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并不否定个人利益,只是强调要由自己的难处和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和愿望,并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另一点就是自己不愿做或者做不到的就不要要求别人。其实整体来看,我认为孔子非常伟大的一个地方就是他极力淡化人自私的本性。
相关阅读:
“仁”是一种持久的力量:谈孔子“仁者爱人”
鲍鹏山
我读《论语》时有一种感动
让我们看一下孔子这样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多么亲切。
孔子说“君子有三变”——远远望去非常端庄、严肃,接近之后发现他很温和,但他说起话来又很有教育意义。这句话讲得非常好,其实讲的正是孔子自己。
有一次,子张问仁,孔子曰,“恭宽信敏惠”。谦恭,宽容,对他人讲诚信,做事情敏捷,而且能施惠于人。
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本人的特性。这些不仅是做人的态度,而且是孔子气质里面体现出的一种温度,你跟他在一起就能够感觉到一种温暖,他对每个人都是有善意的。
我有一回到山东去做讲座。有人问我:你读《论语》时有什么感觉?我说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感动。2000多年以前孔子的温度和爱心,现在读《论语》时还能感受到。
孔子每次看到穿着丧服的人,看到盲人,一定会站起来,哪怕这些人比他年轻得多。孔子经过这些人的时候“必趋”,这是一种小辈在长辈面前恭敬的姿态。有一次,一个叫冕的盲人来见孔子,自从冕进入房间以后,孔子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他,看到这个盲人走到台阶前,他赶紧说注意台阶请抬脚,等冕坐下来以后,他就说“某在斯,某在斯”,让冕知道这个环境里有哪些人,并且坐在什么方位。
如果身边有人穿着丧服,孔子一定吃不下饭,他不能容忍自己在一个悲伤的人面前大吃大喝。而今天我们经常看到,参加完追悼会,很多人都在大吃大喝。“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说的是孔子如果这一天参加了吊丧,就不再唱歌。这种行为是不给别人造成伤害,这就是教养。
所以说孔子的内心非常慈悲,因为慈,所以悲。
“仁”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
孔子那个时候也吃飞鸟,但是他只用箭射鸟,绝对不在晚上偷偷摸摸地掏鸟窝。他这样做是保护自己的品行。
而在今天,为了捕鱼,有的人使用了一种野蛮的渔具——电子钓鱼竿。它其实根本不是捕鱼而是电鱼,一旦开启,水里所有的鱼都会漂上水面。
孔子那个时代并没有什么动物保护的理念,他是在保护我们人类的一点点文明,保护我们脆弱的人性。
古时候,家里养的马死了,主人会用窗帘埋葬它,家里的狗死了,用车盖埋它,所以中国古人旧的窗帘不会扔掉,车盖也不扔掉,将来留着埋葬自己家的马和狗。这就是古人对待自家动物的方式。
一天,孔子家的一条狗死了,他把子贡叫来,说你帮把我这条狗埋掉,可是我家很穷,没有车盖,你用席子把它包起来,千万不要让它的头直接埋在土里。子贡40多岁了,孔子让他埋一条狗,难道孔子还担心什么吗?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地叮咛?因为他特别担心子贡就这么草率地把狗埋在地里,他一想就觉得无法忍受。
什么是“仁”?我的理解就是软化,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但是柔软不是软弱,柔软是一种特别的力量,是一种持久的力量。
爱到最后,就是爱自己爱世界
孔子讲:“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仁德的政治和不仁德的政治,就是好和坏的区别。什么是好的?仁慈的,给人关心和关爱,这就是好的。什么是坏的?那就是与之相反。
“修己以敬”,有人把它解释为一种态度,但我认为不对,它应该是一种气质。人的态度会变化,有的人一看到领导特别恭敬,看到下级就不恭敬了,这是态度。而气质呢?有了这种气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不光对所有的人恭敬,对所有的事物都会尊重。你不这么做,自己反而会不舒服,会觉得难受。这就是文明。
孔子讲,一个人活着靠正直,不正直为什么还活着?我在央视讲《水浒》的时候,曾经比较过梁山108位好汉,这些人里谁的结局最好?鲁智深。他一生中没有受过太大的磨难,死后追封义烈照暨禅师。谁会想到,这108人里最得善终的人恰恰是看起来莽撞的鲁智深?他做事情从来不算计,看到合适的就做,不合适的就不做。在这个世界上立足,靠的不是小心,而是大义,因为世界太复杂了,一个人的小心能够应付世界的千变万化吗?因此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孔子家语》中有这么一段话,孔子问:智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回答说,“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贡的回答是,“智者知人,仁者爱人。”而颜回的答案是“智者自知,仁者自爱”。孔子对颜回的回答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管不了,但是我们真的可以管住自己;也许我们没有能力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但是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理想,每一个人都变得好一点,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好。所以,爱到最后,就是爱自己、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