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分5型用药--王伯岳
5.小儿哮喘惯用方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尤其是在冬春两季最为多见。一般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颜面苍白,甚则出现青紫、喘憋、鼻翼扇动等症。
(1)麻杏石甘汤加味一方:
炙麻黄3克,苦杏仁6克,生石膏12克,黄芩、金银花、连翘各6克,板蓝根9克,甘草、淡竹叶各6克。
用于发热,咳嗽有痰,烦躁不安,面赤唇红,无汗或微汗,舌苔薄白,脉浮数(相当于轻型)。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开肺。
多汗加薄荷3克,桑叶6克,去麻黄。
咳甚加前胡、枇杷叶各6克。
喘甚加葶苈子、莱菔子各6克。
热甚加知母、栀子各6克。
(2)麻杏石甘汤加味二方:
炙麻黄6克,苦杏仁9克,生石膏18克,连翘、板蓝根、知母、栀子、鱼腥草、黄芩各9克,甘草3克。
用于高热不退,汗出,口干,烦躁不安,痰鸣气促,喘憋,颜面苍白,唇红,苔黄,舌燥少津,脉急数(相当于重)。
治法:辛凉泄热,涤痰定喘。
喘甚、痰多,加紫苏子、葶苈子各6克。
口渴喜饮,加天花粉、玉竹各9克。
大便干燥、腹胀满,加熟大黄、枳实各6克。
(3)生脉散加味:
党参、麦冬、五味子、玄参、生地黄各9克,莲子心、石菖蒲、天竺黄各6克,连翘8克,甘草3克。
用于高热不退,痰鸣气短,喘憋,颜面青紫,精神委靡,四肢厥冷,胸高腹胀,二便失禁,舌赤,干燥无津,苔黑,或舌光无苔,脉散大。
治法:扶正救逆,存阴开闭。
【肺炎重症】
还可能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昏迷、抽风、虚脱等症,根据病情作如下论治:
清肺泻热:适用于温邪化热。
高热持续或起伏,口干渴,烦躁不安,舌绛苔黄,脉洪、滑、数。
(4)三黄石膏汤加味:
黄连3克,黄芩、黄柏各6克,生石膏12克,板蓝根、大青叶各9克,知母6克,紫花地丁9克,赤芍6克,甘草3克。
开窍化浊:适用于热闭清窍。神识不清,昏迷,或妄言谵语,狂躁不安,舌苔黄腻,脉洪数。
方用清肺饮加减:
生地黄9克,生石膏15克,郁金、知母、栀子各6克,麦冬9克,石菖蒲6克,黄连、黄芩、薄荷各6克,甘草3克。
息风镇惊:适用于肝风内动。
症见:抽搐,项强,两目上视,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苍黄或白,脉弦滑。
钩藤饮加减:
钩藤、天麻、清半夏各6克,白僵蚕9克,水牛角6克(先煎),连翘9克,干地龙6克,生白芍9克,生桑枝6克,甘草3克。
回阳救逆定喘:适用于心阳衰竭。
症见:上盛下虚,高热气喘,四肢厥冷,汗多,舌尖赤,无津,脉虚大。
方用参附汤加味:
人参、制附片各9克,五味子6克,生龙骨、生牡蛎各9克。浓煎频服。
育阴潜阳:适用于气阴两虚。
症见:精神委顿,面色青灰,两颧淡红,四肢厥冷,气急鼻扇,出冷汗,舌尖红少津,脉细数。
方用复元汤加减:
红人参、制附片各6克,熟地黄、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鳖甲各9克,炙甘草、知母各6克。
(5)清和汤加减:
学南沙参9克,麦冬6克,青蒿9克,黄芩6克,生稻芽9克,知母6克,桑白皮、地骨皮各9克,甘草3克,枇杷叶9克。
用于小儿肺炎在恢复期,由于体质较弱,余热未尽,症见:低烧潮热,久咳不止,或纳差消瘦,脉细数,舌淡少苔。
治法:滋阴益气,清肺和胃。
学习和运用体会
小儿肺炎,发病急,变化快,护理与治疗都很重要,要注意清洁卫生,安静,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不要受风、着凉,衣被不要太厚。饮食方面宜清淡素食,尤其是痰多热重时,更不宜吃油腻香燥的食品。对危重患儿,应中西医结合,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输氧、输液等必要的疗法,才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肺炎患儿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