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想把大清门改成中华门,牌匾拆除后倒过来一看,直言不敢换了!

在中国古代的防御军事之中,城墙算得上是比较出色的一部分。这也是防御的最后一步,城门就是城楼下的通道,它也是城的一部分。城门跟城楼显示着城池的威严还有民族的风采,不过它可不是一个花瓶,更重要的是城门也有军事防御的作用。这是古城上坚固的屏障,在民国时期,孙中山曾经想把大清门换成中华门,但是当匾额拆下来反过来再看就没有换了。

大图模式大部分人提到故宫的城门,第一反应都是想到天安门。故宫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处在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四周都有十米高的城墙,城外还有52米宽的护城河。

大图模式大清门指的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门,跟故宫的正阳门还有天安门不一样,它不是城楼而是一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在建成之后它就成为了五百年间中国的国门,平常的日子里这个是不会开启的。跟故宫修建的时间一样,它也是在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的。建好之后,是皇城的正南门,古代的人以南为尊,所以它的地位就此成为了国门。

大图模式当然,最开始它并不叫大清门,在明朝时期是称作大明门。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才改名为大清门的,作为皇城跟市井的分界线,大清门修建得十分的庄重。具有很高的规制,根据《大清会典》记载:“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它使用的规制在明十三陵还有清东陵跟清西陵都有用到,一般来说,这个门不在平常时候开启,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用的。皇帝大婚的时候,只有正宫皇后才能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其他的妃嫔只能通过后门也就是神武门进入。中门只有在遇上太上皇、皇太后、皇帝还有皇后才能够开启,这个规矩就足以说明它的地位了。

大图模式匾额是古建筑组成的必然部分,相当于是古建筑的眼睛。它一般是悬挂在门屏的上方作装饰的作用,用来反映古建筑物的名称跟性质。大清门自然也是有匾额的,在明朝时期它被称大明门,匾额挂的是大明门。1644年,李自成进入北京城,把大明门改为大顺门。匾额制作需要时日,可惜李自成没有等到匾额制作完成的那一天。于是还没有来得及正式改名,李自成就兵败退出了北京。

大图模式清朝入关之后就改名为大清门,这个匾额是用石头制作完成的,用了青金石雕刻成字,镶嵌在里面。后来在民国时期,1912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的前一天。孙中山打算把大清门更换为中华门,因为材料难找,加上这个匾额比较大,于是负责人就打算直接在匾额的背面刻上中华门挂上。结果拆下来才发现尴尬了,因为他们想的跟清朝人想的一样,背面是大明门三字。原来两百多年前清朝也没有找材料,直接在原料的背面刻上了大清门。这样这块匾额自然是不能用了,于是他们只好重新做了一块木制的匾额,写上中华门挂上。大清门后来保护了起来,解放后放到了首都博物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