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这3种方法,让你发现更真实的自己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很多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因为我们坚信“眼见为实”的说法。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们看到的,或许并非就是真相。
尤其是在网络盛行的时代里,有句话叫做“你看到的,都是别人给你看到的”。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所谓“真相”,不过是别人“演绎”出来让你看到的而已。
或许这一部分也是真实的,只是不够全面。
所以这句话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你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其中一部分真实罢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其实也是如此。按理说我们每个人最了解的人应该就是自己才对,但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即我们可能并不是如我们想象中那般了解自己。
在庄子的理解里,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他内在的独特用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此才能真正发现那个“独特”的自己。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了解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路上看到更清晰的方向,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实现人生的目标。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了解到更加真实的自己呢?有一种大家常用的方法:自省。
诚然,自我反省是一种了解自己的不错方法。但如果只是通过自省来了解自己,那么可能会不够全面。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主观性太强,所以自省往往容易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省的了解方式,通常不太深入。
所以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加真实的自己,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

你会因为什么事情而哭泣——泪点

我们因为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不同的人生层次都会有不同的“泪点”。
泪点不同于笑点,它没有高低之分,泪点是每个人对于触动他们内心深处之事的感触。所以有些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之事,却会让一些人热泪盈眶,甚至号啕大哭。
比如有些平时趾高气昂、为人傲慢的人,几乎从来不会对别人表现出谦卑的态度,但可能会因为见到某个人而饱含热泪。
再比如一些平时内向沉默之人,似乎对于身边所有的人、事、物都表现得很淡然,却会在团队拓展训练时为了队友、为了集体、为了荣誉而流泪。
诸如此类的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一种感触:原来他是一个“这样”的人。
而“这样”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他们。
同理,当我们因为什么事情而流泪时,我们就要明白:自己因什么而情不自禁落泪时,此时的自己就是最真实的。

你会因为什么类型的事而笑——笑点

笑点一般就是指人们在遇到或者听到某些比较有趣的事情而发笑的状态。我们之所以理解笑点有高低之分,其实是因为在同类型的笑话面前,有些人会笑得合不拢嘴,而有的人则只是一笑而过。
但实际上,笑点的不同,本质上是每个人对于不同类型的笑话兴趣点不同导致的。
大致来说,根据不同类型的笑话趣事,可以把人分为三种:
  1. 对语言类笑话感兴趣:比如喜欢“谐音梗”、“断句梗”类型的笑话,那么这类人属于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人。在他人眼中,这类人往往充满魅力——很多人自己并不知道;

  2. 喜欢听或者讲“荤段子”:对这类笑话感兴趣的人,生活中往往都属于洒脱、开放、外向型的。即便平时表现得很沉默,但内心深处的他们其实是很开放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闷骚型”;

  3. 总能在生活中找到“奇妙”的巧合笑话:比如看到“小心地滑”的提示牌时,他们会立马想到“小心翼翼地滑过去”这样的巧合点。这说明这类人是一个发散思维很强的人,通常他们会在众人难以抉择之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来。

所以通过对自己“笑点”的分解,我们大致可以清楚内心深处的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或许很多人自己都会惊讶:“原来我还有这样的一面。”

你会因为什么样的事而厌恶——厌点

有一种了解自我的好方法,就是去留意观察我们讨厌什么样的人或事。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会有深仇大恨的仇家,但总会跟一些让我们自己厌烦的人打交道。
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假装自己去喜欢一个人,但我们却很难骗过自己去真正喜欢一个自己厌烦的人。也就是说,当你出现厌烦某个人、某件事的情绪时,这其实就是洞察自己的很好时机。
当这种厌恶的情绪出现时,我们一定要保持对自己的观察,甚至还要感恩那些让你出现厌恶情绪的人或事。
因为这是你发现意识底层真相的最佳时刻,如果你能够在这种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观察、了解、剖析并掌控它,那么你就解脱了,心境也提升了。
阿底峡尊者前往西藏时,他带了一个令他感到厌烦的人作为随行侍者。其目的,则是让自己有充分的机会修持安忍。
这就是让我们更深入了解自己并提升自我的方法:清楚自己厌烦的内在原因,并掌控这种情绪。

结语感悟

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我们时常会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有耐心、有爱心、有风度等良好的一面,但却经常对父母、爱人、孩子很不耐烦?
难道是我们没有耐心吗?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只是不清楚内心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罢了。
对外人,我们有企图、有目的,甚至有利益瓜葛,所以需要“佯装”出便于我们达到目的、适合对方“胃口”的形象。
而对于跟我们关系更加亲密的人,则会表现出更为真实的自己。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对于跟自己关系越是亲密的人,越会表现出更加真实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家人很不耐烦时,证明真实的你就是一个不耐烦的人。
但是通过这些方法了解自己之后,你是接受这样的自己呢?还是做出更好的改变呢?
让自己解脱,才是我们去了解真实自我的真正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