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4杜甫五古《棕拂子》读记
杜甫五古《棕拂子》读记
(小河西)
棕拂子
棕拂且薄陋,岂知身效能?不堪代白羽,有足除苍蝇。
荧荧金错刀,擢擢朱丝蝇。非独颜色好,亦用顾盼称。
吾老抱疾病,家贫卧炎蒸。咂肤倦扑灭,赖尔甘服膺。
物微世竞弃,义在谁肯征?三岁清秋至,未敢阙缄藤。
此诗或作于宝应元年(762)秋。棕拂子是用棕树叶制作的拂子。拂子也叫拂尘,是古代用以掸(dǎn)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用具。亦汉传佛教法器,象征扫去烦恼。其构造是手柄前端附上兽毛或丝状麻布等。《养生随笔-杂器》(清-曹庭栋):“棕拂子,以棕榈树叶,擘(bò)作细丝,下连叶柄,即可手执。夏月把玩,以逐蚊蚋,兼有清香,转觉雅于麈(zhǔ)尾。”(麈尾也可制作拂尘。因以称拂尘为麈尾。)拂尘一词最早见于晋朝《白纻舞歌》:“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余作巾。”《独异志》卷上:“宋刘裕贫贱时,尝盖布被,用牛尾作蝇拂子。及登基,亦不弃之。”《棕榈蝇拂歌》(唐-韦应物):“棕榈为拂登君席,青蝇掩乱飞四壁。”
棕拂且薄陋,岂知身效能。不堪代白羽,有足除苍蝇。
荧荧金错刀,濯濯朱丝绳。非独颜色好,亦由顾盼称。
薄陋:浅薄;粗陋。《汉书-邹阳传》:“吾先日欲献愚计,以为众不可盖,窃自薄陋不敢道也。”《新五代史-刘审交》:“出视民田,见民耕器薄陋,乃取河北耕器为范,为民更铸。”
白羽:白羽扇。《晋书-陈敏传》:“(称)敏率万余人将与(甘)卓战,未获济,(顾)荣以白羽扇麾之,敏众溃散。”《赋得白羽扇》(南梁-萧纲):“可怜白羽扇,却暑复来氛;终无顾庶子(指顾荣),谁为一挥军。”《宿温城望军营》(唐-骆宾王):“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
荧荧:光闪烁貌;光艳貌。《赠妇》(汉-秦嘉):“飘飘帷帐,荧荧华烛。”《咏怀》(魏-阮籍):“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
金错刀:指镶嵌金丝图案的小刀。或是棕拂子的一个饰件。《骢马驱》(梁-刘孝威):“犀羁玉镂鞍,宝刀金错鞘。”《岘潭作》(唐-孟浩然):“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
濯濯:光明貌;明净貌。《杨柳枝》(唐-张旭):“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古意》(唐-戴叔伦):“悠悠南山云,濯濯东流水。”
顾盼:眷顾;爱慕。《感时留别…》(李白):“君王一顾盼,选色献蛾眉。”
大意:棕拂子又薄又粗陋,岂知它很有用。虽不能代替白羽扇,却足够去除苍蝇。金光闪闪的配饰刀,明净的红丝绳。并不只是看上去漂亮,也因俺太喜欢它才这样说。
吾老抱疾病,家贫卧炎蒸。咂肤倦扑灭,赖尔甘服膺。
物微世竞弃,义在谁肯征?三岁清秋至,未敢阙缄藤。
咂(zā):叮咬。咂肤:叮咬皮肤。《抱朴子》:“蚊嗜肤则坐不得安。”《庄子-天运》:“蚊虻噆(zǎn)肤,则通昔不寐矣。”(噆:叮咬。)《蚊蟆》(唐-白居易):“咂肤拂不去,绕耳薨(hōng)薨声。”
扑灭:扑打消灭。《尚书-盘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宋书-五行志三》:“炎烟蔽天,不可扑灭。”《华下》(唐-司空图):“何事奸与邪,古来难扑灭。”
服膺:铭记在心;衷心信奉。《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大意:得到好处,就牢牢把它放在心上,再不让它失去。服:著。膺:胸口。)
物微:《鸿雁生塞北行》(晋-傅玄):“常恐物微易歇。一朝见弃忘。”《病马》(杜甫):“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缄縢(jiān-téng):绳索;封固。《庄子-胠箧》:“摄缄縢,固扃鐍(jiōng-jué)。”(大意:紧紧地捆好或锁好。)“惟恐缄縢、扃钥之不固。”郭象注:“缄、縢,皆绳也。”《后汉书-酷吏传-阳球》:“诸奢饰之物,皆各缄縢,不敢陈设。”《茶园》(宋-王禹偁):“缄縢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参阅:《怨歌行》(西汉-班婕妤):“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筐笥中,恩情中道绝。”
大意:俺年老体衰,卧病在床,家里贫困还天气炎蒸。蚊蝇叮咬已倦于拍打,俺对这棕拂子甘心服膺。微小的东西总是被弃置,虽有情意谁还会再用?第三个清凉的秋天已到,还是要把它捆束好珍藏箱中。
诗意串述:这是一首咏棕拂子的咏物诗。前8句写棕拂子。棕制的拂子看上去粗陋,却很有用。虽比不上白羽扇,赶走苍蝇一点没问题。上面挂着光亮的错金小刀,还系着明净的红丝绳。并不仅仅是样子好看,也是因为俺实在太喜欢它了。(粗陋。有用。颜色好。俺喜欢。)后8句写感想。一是强调对俺有用。俺又老又贫,大热天还卧病在床。苍蝇实在太讨厌。俺已没力气拍打这些讨厌的苍蝇。俺依赖“服膺”的就是这棕拂子。二是表达珍惜之情。它确实是一个“薄陋”的“微物”。人们对这类“微物”总是用过就丢弃。虽有情义,但谁还会再次使用?而俺这个棕拂子已三年了,现在秋风又至,暂时又没用了。俺把它认真地包好捆好珍藏起来。这首诗意思或是:对朋友,他曾给你的或是很微小的帮助,也要珍视这份情谊。对于朝廷,他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低阶臣子,也要考虑他曾经的苦劳或贡献,也要珍惜他而不是遗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