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意象的组合方式(二)
好的诗歌要有意境。没有意境的诗歌,算不上是好诗歌。
意境是什么?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大致了解了它的含义,那就是“意境是由众多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换言之,意境是“意象的组合”。
意境的创设与景物、情感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说,景物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直接影响到意境的创造。
刘熙载在《词概》说:“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齐到,或相间相融,各有其妙。”这就告诉我们,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艺术组合,才能创造出诗的意境。
常见的意象之间的组合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学习、写作诗歌,要掌握这些基本的意象组合方式。
本讲再介绍4种。
四、红花绿叶式
诗歌的写作,在意象的安排上,常常不全是平起平坐的,不分主次的。相反,很多时候,是有主有从,是绿叶衬红花式的。
请看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本诗的前三句所描绘的意象,是宾从,是绿叶;第四句描绘的意象,是主体意象,是红花。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前三句描绘的意象是“景”,第四句描绘的意象,才是诗人要传达的主要的思想情感。
五、层进式
层进式就是指诗歌在排列意象时,其意象有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特点。
比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的意象排列,有着层层深入的特点。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意象写起;然后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再写织女织布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最后写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牵牛织女就是不能相会。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层层深入,表达了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他们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
六、对称式
这是一种以对称美为规范的意象组合方式。在写作时,常常以某个基线为中心,在其左右将意象作比照性的设置。
比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时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复杂感情。有人评价这首诗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全诗八句,每两句一节,意象两两相对,对称匀称,布局结构既有平静的美感,又有灵动的审美情趣。比如,第一二句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还有句中相对。
而“天”对“风”,“高”对“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用意曲折,而一气流转,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诗人把新愁旧恨,浓缩在后四句诗里,参差错落,一语百情。由后四句回看前四句,可知全诗情景融洽,不着痕迹。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七、虚实相间式
诗是形象思维,讲究一点模糊性、朦胧性。诗歌既不能写得太实,也不能写得太虚。需要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其意象的组合,也要遵循这条创作原则。
请看张旭的《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的首句写了远观所得的意象:隐隐约约的飞桥、野外缭绕的云烟,虽然显得朦朦胧胧,如同仙境,但总体看,还是写的“实”景。第二句写诗人在近处观景:水中露出嶙峋的岩石,如岛如屿(石矶),他向渔人发出疑问。这也可以看成是写的“实”景。第三四句,写诗人向渔人提问:桃花源的洞口在哪里?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意象就比较“虚”,特别是“洞在何处”,不仅是渔人无法回答的,也是一般人难以回答的。这里的意象组合,就采用了“虚实相间式”。
(下一讲继续)
感谢舒畅提供的背景图片。
谢谢大家阅读!
欢迎下次光临!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