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仅存的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仅存的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初唐著名诗人,在唐时,曾因文字而富有盛名,但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他不仅只留下寥寥无几的生平事迹,就连诗歌,流传至今,也只剩两首了。其中一首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春江花月夜》,另外一首则为闺怨诗《代答闺梦还》。这两首诗歌,作为他传世的唯二之作,首首精品。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代表作,也是他“孤篇竟为大家”之作。关于张若虚的生平和其他记载非常之少,他的一生流传下的诗作也只有两首。一首就是被大家广为熟知的春江花月夜,千万读者为之倾倒。另一首就是《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压倒全唐”。有人说张若虚是为夜色为生的人,创造唐代文学的奇迹。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怎样的诗呢?为何会受到如此高的赞誉呢?
因为《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关乎哲学。张若虚先从写景着笔;然后引申到对生命时空、宇宙起始时间的探讨;最后又联想到天下离人之伤,因此受到很高的称赞。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描绘春江月夜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由春江月夜的美景引发出关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月亮第一个照到的人是谁?谁第一见到月亮?为什么人一代代的老了,而月亮却世世代代没有变化?
第三部分转人抒情,借千里明月抒写“扁舟子”想象妻子如何思念自己之情。并且由此生发开去.表达了同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普天下离人的相思之情。
诗歌修辞手法妙绝
在句式上,全诗使用大量排比句、对偶句,起承转合精妙。诗中春江花月夜以及相思之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将自然之美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幽美恬静的境界。
诗歌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解读: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水波倒映着月光,月光随着水波照到千里万里,哪一处春江没有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
解读:弯曲宛转的江流绕过芳香的草甸,明月照在花林上像是有如一层雪霰。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也因此看不分明。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解读:江水和天色融合,纯明无暇,唯有一轮皎洁的孤月挂在空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解读:在江畔上的人,谁最先看到了江上的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到江畔上的人呢?人生在世上,一代代延续着没有个穷尽,而江上的月亮,却是年年一样啊。这几句诗,是诗人在大自然与人生对照下,而产生的感慨。(短暂与永恒的对比)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解读: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解读: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妇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圆圆的月亮在楼上日复一日的经过,照在女子梳妆台上,却映衬出闺中女子不能团圆的悲哀。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 )上拂还来。
解读:银色的月光洒在玉户帘上,洒在捣衣砧上,使女子触景生情,思人更切,于是她要卷去、拂去那月光。可月光岂能卷去、拂去?月光依人而又恼人。思妇心情是复杂的,她陷入了更深的苦恼之中。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解读: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愿自己的相思如同月光一样,依托明月遥寄给郎君。可是,天空广袤,连善于长飞的大雁都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世界,连善游的鱼龙也只能掀起一层层波纹却游不到你的身边,我又怎么能和你相会呢?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解读: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幽静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游子还能乘船而归。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jié)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解读: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东临碣石观沧海的游人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代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这首《代答闺梦还》听名字就是一首典型闺怨诗。在这里,诗歌主人公是一名妇人,张若虚借她的口吻来展开这整个故事。
全诗一开头便写离别。“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在这一句诗中,诗人点出,女主人公的丈夫是一位征人,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就告别妻子,去往关塞,为国家戍关守边了。夫妻俩的依依不舍,不用多着笔墨,已尽数在楼台上的伫立和遥望中体现了出来。女主人公望着丈夫消失在视线中,其中多少眼泪,尽在不言之中。
而丈夫离开后,女主人陷入了无穷尽的相思之中。“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她强打精神,梳妆打扮,看着窗外燕子飞过,感受着身上春衫暖暖,始知春天以来。而百无聊赖的她,绣起了画衣,不料,竟逼真的把蜜蜂都吸引了来。这两句诗,看似是描写女主人公在丈夫离开后的日常生活,但是字里行间依然透着浓浓相思。
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女主人公不知道丈夫什么时候会回来,但是,她希望丈夫回来的时候,自己能够漂漂亮亮地出现在他的眼前。而倒数第二句的“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也正是表达了这种心理,只是春去秋来,良人却迟迟不归。
盛唐之时,大多人上战场都是自愿的,他们想要为国报效,从而建立功勋,封侯拜爵。我们猜测,女主人公的丈夫,出行前也该是和妻子商量过的,他的妻子,自然支持丈夫的决定。只是正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所诉,女主人公此刻望着窗外融融春光,内心想必情绪复杂,相思之情也越显浓郁。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春光无限,桃花李花绽放,互相争奇斗艳,远处传来阵阵丝竹声,女主人公看着这样艳丽多姿的美景,听着悠扬的音乐,不由的痴了,此时此刻,她的心和魂,伴着曲声,带着春色,仿佛漂洋过海,来到了丈夫的身边。
可是,这终究都是虚幻的,丈夫始终久候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女主人公只好早早入睡,希望可以在梦中见到丈夫,但是思念又使她难以入睡,每个夜晚,她独有一个人,掩上门扉,在自己的叹息声中辗转反侧。
整首《代答闺梦还》,张若虚除了借景抒情,用乐景来衬托出哀情之外,还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了一个思念丈夫,寂寞惆怅的女主人公形象。在他的笔下,女主人公对她丈夫的爱意和相思,仿佛活了过来,化作了实质。
《代答闺梦还》的风格与《春江花月夜》截然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喜欢古诗词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鱼鱼,让鱼鱼和您一起,领略诗词之妙,音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