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谁遇上都慌

遭遇疾病,犹如两军交战,最忌讳的是自乱阵脚。然而大多数时候,人们遭遇疾病时的最初反应正是慌乱。
我清楚记得那位家属咨询完,长出一口气的神情。他靠在椅背上缓缓的对我说:“你知道吗,这是得知父亲得了癌症之后,第一次感觉我的心终于定住了。”
就在刚刚我们见面时,他还是湿红的眼眶,以及略显错乱的语调。
其实,专家在咨询中并没有提供“灵丹妙药”,而只是深入浅出的把最为打击患者家属的三个问题做了详细解释。
三个问题如下:
人会不会很快就不行了?
(这种突然的打击太难以承受)
有办法治吗?
(不然为什么会叫“绝症”)
治疗过程很痛苦吧?
(化疗的副作用对身心都是巨大挑战)
这几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可能是很多人的焦虑所在。专家解释的大体逻辑是这样的(注:肿瘤患者个体差异很大,以下解释仅针对当时咨询的患者):
首先,明确诊断,明确肿瘤的分期分型,然后才能明确治疗方案,在此之前胡思乱想都没用;
第二,这些年癌症的治疗有不少发展,治疗手段也多了很多;但没必要迷信最新最好,有的放矢很重要;
第三,毒副作用确实有,但无论是毒副作用的强度还是应对的手段,都有进步,治疗体验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四,现在的癌症治疗很多时候是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治疗思路也在从彻底消灭肿瘤向带瘤生存方向转变;
第五,你不要开始就乱了,更不能因此什么都不做就放弃了。
整个咨询过程有半个多小时,双方互动的细节还有不少,这里仅简要记录了一个解释的逻辑。
从旁观者来看,这样一段解释似乎平平无奇,甚至在很多科普文章中都曾或多或少的看到过其中的只言片语。我们暂且不谈有针对性的说出这样一番话背后所需要的临床经验,仅就人们的情感特性而言,有些话就是要从有能力又信得过的人口中听到才管用。
医疗中的信任特别难建立。有人觉得需要靠响亮的牌子、头衔,有人觉得靠起死回生的秘方。九号院觉得,这个信任可以通过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交流来建立。
就医的人是患者和家属,但首先是人。人都会有情感上的需求,特别是在疾病来袭,情感脆弱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有力的支撑,尤其是支撑他们前进的信心。
如果有人能够给予尊重、关爱的同时,又把问题解释清楚,那么心理的慰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人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
那一次癌症咨询,专家就是这样稳住了患者家属的心。也是前两天的一个咨询,九号院的专家咨询中给出的结论,和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而患者自己也说,因为您把事情讲明白了,所以我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病是要治的。但经历了这么多咨询之后,我明确的感受到,患者迈向治的那一步需要很大的决心,也很需要勇气,最需要的则是说服自己。
心理上的因素过往可能受关注不多,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治疗、康复过程,其实挺需要一个好的心态支撑着患者和家属稳扎稳打。而我们的咨询在这方面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