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ASCO拉开帷幕!肝胆肿瘤六大重磅研究新鲜出炉,共享前沿资讯

前 言

受到广大肿瘤学者关注的2020ASCO昨晚正式拉开帷幕,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大会以云端形式召开,但丝毫不损其学术探索间的精彩程度,本次大会关于肝癌有三项口头报告,国产药物多纳非尼和阿帕替尼分别包揽两项,最后一项花落双免Durvaluamb(德瓦鲁单抗,D药)+CTLA-4单抗tremelimumab(T药)组合,刚获FDA批准的A(贝伐珠单抗)+T(阿替利珠单抗)方案也在此次大会中就基因层面进一步进行讨论,还有更多精彩内容一起看下去吧!

一、三大口头报告重磅来袭,肝癌治疗格局风云再起!

1、多纳非尼疗效优于索拉非尼,一线获批指日可待

该实验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II / III期试验(ZGDH3),旨在评估多纳非尼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共纳入668例既往未接受过全身化疗和/或分子靶向治疗的不可手术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成多纳非尼组(200mg,一天两次)和索拉菲尼组(400mg,一天两次)。该试验的主要研究重终点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无进展生存期 (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反应。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多纳非尼VS 索拉非尼):mOS为12.1个月vs 10.3个月(危险比HR为0.831,p = 0.0363), ITT(意向人群)的OS为12.0个月vs 10.1个月(危险比为0.839, p = 0.0446),mPFS为3.7个月vs 3.6个月(p = 0.2824),ORR为4.6% vs 2.7%(p =0.2448),DCR为30.8% vs 28.7%(p = 0.5532),≥3级不良反应为57.4% vs 67.5%(p = 0.0082)。

多纳非尼是中国十年来首次在ASCO大会上向全世界公布创新药物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大型临床研究成果和数据,其低毒高效的特性相信会为给更多肝癌患者带来长生存的希望。

2、AHELP研究:阿帕替尼二线治疗中国晚期肝癌患者

AHELP研究是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III期研究,旨在观察和评价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共纳入了393例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系统性治疗后失败或不可耐受的晚期HCC患者,随机分配:阿帕替尼组(n=261、口服,750mg/天,28天一疗程)安慰剂组(n=132,每天口服,28天一疗程)。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进展时间(TTP)、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等指标。

尽管研究入组的患者基线更差,但激动人心的是,AHELP研究却取得了相较于RESORCE等其他二线治疗晚期HCC的研究毫不逊色的阳性结果。AHELP研究结果显示阿帕替尼组中位OS达到8.7个月,对比安慰剂组的6.8个月显著延长(HR 0.785 [95%CI=0.617-0.998];p=0.0476)。阿帕替尼组的6个月OS率和12个月OS率分别为70%和3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1%和28.9%。在次要终点方面,阿帕替尼组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5个月,高于安慰剂组的1.9个月。阿帕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是10.7%和1.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是61.3%和28.8%,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本次阿帕替尼的试验结果虽然优于安慰剂,但是如果想撼动二线王牌药物瑞戈非尼的地位,还有待考量,但作为国产药物在联合免疫治疗也许是今后的一大方向。

3、双免D+T黄金搭档一线治疗晚期HCC,OS长达18.7m!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PD-L1单抗Durvaluamb(德瓦鲁单抗,D药)联合CTLA-4单抗tremelimumab(T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耐受性和生物学活性。该试验设计的第三部分共纳入332名患者,分为四组:

1. T300+D组 (n=65):患者使用300 mg T药+ 1500 mg D药 1个疗程后使用D药 [Q4W]

2. T75+D组(n=45):患者使用75mg T药+ 1500 mg D药4个疗程后使用D药 [Q4W]

3. 单药D组(n=64):患者使用1500 mg(Q4W)

4. 单药T组(n=33):患者使用750 mg(Q4W).

该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是安全性。次要研究终点ORR、反应持续时间(DoR)、循环淋巴细胞和总生存率(OS)。

1. 本次显示试验结果(T300+D组VS T75+D组VS单药D组VS单药T组):mOS为18.7 (10.8-NR)vs11.3 (8.4-14.6) vs 11.7 (8.5-16.9) vs 17.1个月(10.9-NR),ORR为22.7% (13.8-33.8) vs 9.5% (4.2-17.9) vs 9.6%(4.7-17.0) vs 7.2%(2.4-16.1),3/4级不良反应为35.1% vs 24.4% vs 17.8% vs 42.0%

二、A+T一线获批,引领免疫联合靶向新趋势!

A+T成为全球首个肝癌一线免疫疗法

今日,罗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宣布,美国FDA批准其重磅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与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联用,一线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新闻稿指出,这是目前唯一获得FDA批准一线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的癌症免疫治疗方案。这一批准是基于名为IMbrave150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这一试验中,Tecentriq与Avastin联用,与标准疗法相比,将患者死亡风险降低42%(HR=0.58;95% CI:0.42-0.79;p=0.006),这一试验的完整结果已于近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而在本次ASCO中,对A+T方案基因层面的研究显示,ctDNA高表达的患者相较于低表达的患者OS获益较短。

三、胆管癌篇

1、IDH1:血检与组织样本检测基本一致

ClarlDHy III期试验旨在探索血浆循环肿瘤DNA中IDH1突变与晚期肝内胆管癌(IHC)临床反应的相关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血浆中检测 mlDH1与肿瘤组织中的突变高度一致。在210名患者中血浆中检测出mlDH1为193例(92%), 组织中检测出IDH1中为208例。也许意味着以后无法取得组织学样本的患者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检测lDH1基因。

2、IHCC原发、转移灶、血检CGP略有差异!

本次综合基因组图谱(CGP)研究探索了肝内胆管细胞癌(IHCC)中原发性肿瘤(p-bx)与转移性肿瘤(m-bx)组织与液体活组织检查(lb)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IHCC的Pbx与Mbx和Lbx(液体活组织检查)中发现的遗传算法有显著差异。Mbx群组的特点是KRAS高检出率和IDH1 、FGFR2低检出率。Lbx检测到的IDH1比Mbx多,这表明Mbx组可能包含非IHCC病例,其转移性病变实际上来自其他原发部位。

参考文献:

2020 ASCO会议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国际肝胆资讯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国际肝胆资讯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文章转载、媒体合作请联系小编:guojigandanzixu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