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春丨打绳
打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农村里让人开心、难忘的一项工作,那种热闹、热烈的鲜活场面至今还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打绳是村里的一件大事,一项大工程,村里的人会停下地里的活,有时一天,有时几天,趁好天气专门打绳。绳一般很长,长约50-100米。打绳其实用不了几个人,一般掌摇把的五、六个,中间绞合坯绳的一人即可。经常是队长现场指挥,其他人员包括大人小孩都在旁边观阵,有经验的老者还不时指点,大家都是为了把绳打好而献计献策。真是男女老少齐参与,好不热闹。
打绳时两端几个人守着一辆打绳的车子(乡下的驮车),颇有两军对阵之势。两边的人适速地摇着摇把,而掌扶木瓜(把三股或四股坯绳绞合到一起的、椭圆形、有滑槽,打绳时绞合绳用的一种木制工具)的人需要越慢越好,这样打出的绳才光滑、劲道、没有批锋、经久耐用。
摇打绳车也是技术活,小孩子一般让摇,曾经发生过小孩摇车把,摇不动时松手摇把回转打断胳膊的伤人事件。
摇车把要均匀用力,摇得过快过慢都会使绳子松紧不一,容易断裂,且外观不美观,更不耐用,所以速度力道要一样,几个人配合要非常默契,一般都是找性格稳健的人当摇把手。
掌木瓜的更是精挑细选的人,他的掌上功夫决定着绳子的质量,要不紧不慢,还要指挥着前后摇把的人,要他们摇快、摇慢、暂停等。
掌木瓜的人把绳子骑在裤裆下,微弯着腰双手紧握着木瓜慢慢前行,潇洒地迈着猫步,以一步踩不死一个蚂蚁的蜗牛速度,把三根、四根甚至更多根的坯绳通过有滑槽的木瓜绞合成一股成品绳。上满劲的坯绳这边从木瓜中进去,那边从木瓜中出来就是合股的成品绳子了。这样的绳子可以耐高强度的拉力,比单股的坯绳要耐拉力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在打绳过程中掌瓜人最为风光,他骑着绳子就像骑着一条长龙,把几条小龙降服成一个大龙。这不禁让人想起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诗句。长绳在手,拴着的不仅仅是牛车上的麦子、丰收的果实,更是风调雨顺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绳子,曾是农业生产中必需的用具,牛拉车,拉麦子等农作物装大车等都要用很长的绳子刹车才能多装。在没有塑料绳的年代,打绳一般用苘麻或黄麻等,生产队里都要种上几块苘麻或黄麻。夏天,把苘麻在地里拔起后,捆成捆,泡在水里,数日后捞出剥皮,再把新剥下的皮在树干上摔打或用木棒敲打,洗净,晾干就成为打绳用的毛坯了。
农村早就不打绳了,但当时打绳的热烈场面、村民们对工作狂热的态度及多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令我难以忘怀。
作 者 简 介
周明春,河南人,爱好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与生命中的感动,有作品在报纸杂志上发表。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