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是学会做孩子的好评师,而不是成为孩子的压力源
否定、辱骂、打击
恶的轮回一代又一代
前几天早上,我去工作室,在大楼的入口处遇到一个8、9岁的男孩,长得很壮实,骑着一辆自行车,车把手上挂着几个袋子,装着豆浆、包子、煎饼等。
出于好奇,我问他:这么多早餐啊,是给全家人买的吗?
他大大方方地回答说:是的。
回到家,我和大卫聊起这个事情:
有这样一个愿意为家人付出爱心的小孩,就算学习成绩差一点,只要他身心健康,父母是不是也能接受,倍感欣慰?
大卫说:
你这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习惯,看多了身心不健康,痛苦的人,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就低,只要他身心健康就好,还容易看到孩子的优点,很多家长可不是这样的!
其实,十年前的我,也是一个对人对事挑剔、苛责和消极负面的人。
如果说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训练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我一定会回答:
拥有积极正面的视角,能够捕捉到他人的闪光点。
我认为,在家庭中,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经过自己有意识地训练,让自己拥有一双“见好”的眼睛,对家人可以多一份尊重、欣赏和认可,那样无论对我们自身、还是与我们在一起的伴侣、孩子都会幸福很多。
“见好”的能力,不是说学阿Q自欺欺人,不去面对现实,而是同样半杯水,看到“还有半杯水”,而不是“只剩半杯水”的乐观、正面与积极。
我做心理咨询师7年,如果你问我一个问题:
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普遍创伤是什么?
我会回答:被父母否定、攻击、批评、打击、不认可、辱骂甚至殴打的创伤。
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也有数据上的证明: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究报告发现:
在中国,67.1%的家长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
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语言羞辱孩子,或是没有底线地批评孩子。
不可否认,家是产生爱的地方,也是制造伤痛的地方。
我见过60岁的老阿姨提起几十年前父母对自己的责骂和否定时的痛哭流涕,也见过7、8岁的孩子说出被父母批评时的委屈而默默流泪。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而来自最亲的人——
父母的攻击、否定和批评,则更令孩子心寒和受伤,甚至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
在我的咨询中,经常会听到来访者谈到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想过自杀,那些想自杀的时刻,大多都是他们遭遇父母强烈的否定、辱骂和殴打的时刻。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又会成为抑郁、焦虑、空虚、充满怨恨的大人;
然后结婚生子,制造内心痛苦的小孩,家庭悲剧代代相传。
孩子的生活,
没有容易二字
有句话说: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
其实,孩子的压力并不比大人小。
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学业压力。
如果孩子上完学,回到家,家不是他温馨的港湾,获得理解、支持的源泉;
而是带给他更多一份压力,要承受来自父母施加的批评、否定的压力,孩子就容易因压力过大而崩溃,而自杀。
我国儿童自杀率居世界首位,疫情期间,被媒体报道出的,就有数十起。
3月1日,河南邓州一女孩因无手机上网课自杀。
3月3日,河北邯郸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训斥,坠楼身亡。
4月3日,江西九江,一名14岁男孩因被妈妈打了一巴掌,从5楼跳下。
4月26日,安徽一名17岁高一男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跳楼身亡。
4月30日,江西瑞昌,一名14岁男孩因被父母训斥,从11楼坠亡。
5月4日,江西九江,一名13岁男孩因成绩不理想,从14楼跳下身。
5月6日,西安一名9岁的小女孩,跳楼身亡。
事发当天下午4时,小女孩给妈妈发语音说,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写一页半,5点交,可她现在只写了一页零一行,还有25分钟,感觉完成不了......
妈妈鼓励她尽快完成。
没想到,小女孩放下手机没多久,就决绝地纵身一跃。
桌子上,还留下两封绝笔信: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可以看得出来,孩子之前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许许多多说她“不行”的否定,而写不完作业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一个朋友在教育行业工作,告诉我在疫情期间,因为在家上网课,学业压力大,亲子关系紧张等原因,某一线城市自杀的孩子比报道出来的还要多,但担心“自杀者效应”,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敢被大肆报道。
真的不是我们的孩子脆弱,而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很多孩子都承受着双重夹击。
在学校里,衡量标准单一,有成绩排名、老师说你“不行”;
回到家,衡量标准还是单一,父母用学习成绩好不好,是否听话顺从衡量你,没达到他们的标准就会被骂:
“没用”
“废物”
“什么都干不好”;
甚至有的父母轻则甩孩子巴掌,重则虐待孩子到住进医院。
你说,面对这样的生活,我们的孩子是不是痛苦绝望到只想自杀?
打击不会使人进步,
只会使人自卑抑郁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和文化中,很多父母奉行“批评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一教育观。
习惯去打击孩子、批评孩子,总觉得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好。
《少年说》有一期节目,一个初中女孩上天台吐槽妈妈,希望她不要总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
她说:
“我妈妈在对比我考试对象时,是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乃至全联盟第一的学霸女闺蜜。”
“我妈妈老是说,‘哎呀,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的呢?’
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听到孩子最真实和恳求的心声,台下的妈妈不仅不认错,反而当众批评教育她,她开始摆事实讲道理:
“宝贝,你确实很棒,但我对你的评价是客观的,你跟别人比,比的是:好的学习习惯和好的学习方法”。
妈妈继续说:
“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的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头,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女儿委屈地大吼:
“我并不适合激将法,老是打击我,我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但是你们从来没有改过。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都是先说我差的。”
孩子已经一边说,一边哭得很厉害,妈妈开始转移话题反问:
“那你答应我的你做到了吗?”
当孩子再次提出要求,要求妈妈不要说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好时,妈妈没有明确表态,则说:
“在你强的时候我要拍一下,当你觉得自己很弱的时候我要推你一把……”
最后,女儿抹泪转身离开。
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很常见,父母对孩子抱着很高的期望,但习惯批评、打击孩子。
孩子如果反抗,表达希望父母给予自己更多一些的欣赏和认可,父母则会继续批评,说:
“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
“你做得不好,还不让人说啊?”
每一个孩子天然追求父母的认可与肯定,每一个孩子都是经由父母的眼睛来认识和确认自己的。
父母认为自己好,孩子就觉得自己好,父母认为自己差,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差。
其实,父母的责骂和批评无法让孩子进步,而是会深深地打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内心变得自卑。
在父母责骂、否定、批评的声音中成长起来的小孩,会内化这些负面的评价,成为一个低自我价值感的人,容易陷入抑郁、焦虑的痛苦漩涡。
你的欣赏与认可,
才能让他走得更远
在这个高压的时代,我们当父母的如果没有一点定力,是很容易被外部巨大的焦虑所裹挟,与外部的教育制度一起来逼迫自己的孩子。
我们当父母的改变不了教育制度,改变不了严峻的大环境,但要有对孩子的敏感性:
懂得给孩子制造一个安全、积极、正面的小环境,而不是成为孩子的差评师,动辄就批评孩子。
如果孩子在学业上的压力很大,要学会给孩子减压。
减压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会尊重、欣赏和认可孩子,而不是只用单一的学业成绩衡量孩子的好坏。
你的孩子或许学习成绩差一些,或者有时候比较淘气、不听话,但并不代表他不是好孩子,他其实也有许多自己的优点。
也许他会讲笑话,有幽默感,容易逗别人开心;
也许他对小朋友、小动物有爱心;
也许他爱看书,会讲很多小故事;
也许他会帮忙你做家务,扫地、洗碗时动作麻利……
我想对现在成为父母的大人说:
想想你自己小时候想要一个怎样的好父母吧!
我们是要教育孩子,但不要让父母成为孩子压力的来源。
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看,请学会用欣赏和认可的眼光去看你的小孩,看到他的好与可爱。
你的欣赏与认可会让他同样拥有自我欣赏和认可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富有自信和自我价值感的大人,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文章配图 /《狗十三》
作者:meiya。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书评人,六年心理咨询经验,个人咨询与团体带领时间3000+小时。个人微信公众号:meiya(ID:OneStepUp)改变就趁现在,成长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