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榕丨四面山漫笔
云下,迷迷蒙蒙;云上,依旧阳光四射;白茫茫的云海之中,一座气势恢弘的寺院突兀于郁郁葱葱的林海之上,却没有丝毫的张扬,没有丝毫的不羁,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静谧与无争。这是重庆四面山中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美景,也是佛家的灵性在这里与山水草木融为一体。
这座建于宋朝景德(1004~1007)的禅宗古刹双峰寺遗址上的寺院,是2012年从泉州少林禅寺延续法脉,秉承的便是“佛法不分高低,西南都是少林”的禅宗之风。站这双峰山之巅往下看,占地800多亩,整体保护区域达2000多亩的重庆“西少林寺”,在完整保留双峰寺的前提下,进行延伸依山扩建,共有7个牌坊及内外山门,寺院按中轴线层层叠进,包含天王殿、大雄宝殿、准提殿、藏经楼、文殊阁、普贤阁、观音阁、钟楼、鼓楼等,依照泉州少林禅寺的规制而建。其建筑和佛像的塑造都体现了闽南独有的风格,闽南的红砖琉璃瓦和西南的青砖黑瓦在这里互相映衬,体现出了闽南和西南建筑特色的融合,在建设形制和配置上充分体现出南少林曹洞宗的法脉,其建制和独特的配置,这也是佛家南禅文化于具体中的体现。少林寺以武闻名于世,以禅传承至今,无论是止观静禅还是武禅、农禅,禅文化是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禅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态度。‘藉攻略于行止为武,寓情感于动态为舞’舞可武、武亦可舞,存乎一念化千万念,止念方得大圆通。西少林将习武的过程参透到‘无我、无敌、无胜负’的境界,这就是肇建‘达摩院’‘三十六房’‘演武场’‘演示厅’的目的所在。
以前自己虽然也常常游历这些宗教道场,但却甚少参与,心里甚至有些许抵触。这倒不是自己是一个唯物的无神论者,而是因为如今的寺庙大都被世俗的物质同化,许多宗教道场被人利用成商业经营场所,利用信众对佛祖的信仰而赢利。我个人认为,寺院该是远离红尘的,它是清冷孤寂的,不应与这许多世俗喧嚣掺杂在一起。它是一方洁净的圣地,除了佛经诵读,木鱼声声,便是伴随着晨雾暮岚,如黄昏飘落的叶那般安静。那是自然的淳朴与深邃、人世的天堂;也是伤痛之躯的庇护之所,为花木绿阴掩映的景仰梦成,心灵之露寻求依附之叶的地方。只是这样的寺庙,如今却已不易寻到了,特别是于滚滚红尘闹市之间。
这座从泉州少林禅寺延续法脉的四面山少林禅寺,就是熙熙攘攘中一处持守清宁的“孤岛”。四面山少林禅寺的方丈,也是由泉州少林寺方丈释常定兼任,他自幼家境贫寒,十三岁那年拜泉州祟福寺元果和尚为师,从此披染出家,修禅礼佛,钻研佛学,并且禅拳兼修,经数十年磨砺,遂成少林禅宗的一派宗师。原以为这样一个名扬海内外的南少林禅宗大德,必定是不容易接近的。哪知道,他一听说我是一位“作家”,便专门找出时间接见,邀请我至方丈楼里一坐,由此开启了一条全新的“路”。学习佛法不等于迷信,佛学就是一种哲学,佛理深邃莫测、浩瀚而广袤,那是需要百折不挠修行中才能得来的心领神会……
四面山少林禅寺坐落于青山秀美之间,不论是周遭翠绿如毡,还是群殿金黄似锦,丹红出尘,每一种颜色都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在这里,有的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走进四面山,走进西少寺,这里的每一处景,有红叶添香,绿水做伴,几块巨石相叠,横看成岭,侧望为峰,横卧在苍茫的云雾中之间,山风吹来,白云宛若游龙,翩若惊鸿;倘若在阳光的照射下,景色必定分外绚丽。寺院里负责俗家事务的居士阿鸿师兄告诉我说,四面山最美的景色当属“云海日出”。可惜,在我来的这几天里,云海倒是遇见了,却还没有欣赏到壮观的日出,这未免是憾事!转念又一想:缺憾也是一种美吧,留点念想,勾人重游,如果一味追求完美,人就会形成执念。执念者,求而不得,陷入苦痛,就会心里怨怼。埋怨时光匆匆也好,遥想那不曾经过的路程也罢,都是人生的留白之处,留白不空白,无声胜有声,这也是修行的一种境界罢!
一阵悠扬空灵的钟声传来,收起了我神游天外的思绪。浓雾消散了,好似被这空灵的钟声扰了宁静,其实这山是群山苏醒的节奏。沿着钟声响起的方向,过去就是西少林寺的春萌山房。呼吸着山中清晨独有的草木清新气息,踏着五百多个阶梯,气喘吁吁地走入作为寺里文化传播功能作用的春萌山房,寻了座位坐下,大口大口不停地喘着粗气。阿鸿师兄一见,指出我中气不足而致,数十年来专注于佛门禅修的他在此方面有了不俗的修为,便热心地传授起禅宗的呼吸吐纳方法。跟随着浙鸿师兄放松四肢,双足盘坐,五心朝天,双眼似闭未闭,心静而安适,杂念不生,鼻息微微而无所感知,气机流畅,内景稳定,似乎一切掌控都在似醒非醒之间……说来也奇,一生之中惯于奔走的我,忙忙碌碌中无暇于真正地坐下来,给自己的心灵腾出一个清宁之境,以梳理杂乱的心绪,以至于种种杂碎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的累赘。
闹和静,均由心生;当感觉也成了虚无时,便是进入了大境。生存在红尘俗世的人,都不可能进入这种感觉,那是种对生命意义上的超脱。若是进入,便是到另一个状态,生命的立足点就从这个顶点到达另一个顶点。最后告别的只是肉体和对物质的彻底超脱,这和追求无尽的膨胀欲望是相悖的。
置身于四面山少林寺的几天来,领悟古人隐居的那份清静,竟觉得眼前的四面山与泉州的东岳山有某种神似意合的牵连。在继承古代双峰寺浓郁的佛学意蕴的基础上,与少林佛学融会贯通,融合泉州少林文化与现代文明,打造了一个融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佛学底蕴与品牌价值为一体的全新的西部少林。想着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上“拈花微笑”的故事,脑海里浮现出的还是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美无言的样子。据说古人在险山峻岭大造佛像,本意是用来“观相”的。古人观山水日月,观人观佛,时间久了据说可以修炼到观人能入骨、观佛能成佛的境界。而在此地,也有一尊金光灿灿的四面药师佛像,佛像庄严肃穆、高大巍峨,在阳光的照射下佛光闪烁,仿佛睥睨着脚下的众生。四面药师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药师佛信仰自古有之,东方净琉璃世界是佛教理想的美好世界。《药师经》上说,药师佛曾发下十二个大愿,要为众生消除各种灾难,降临各种福泽。信徒们相信,口诵药师佛号,可免于牢狱、鞭挞、饥饿、缺医少药、丑陋愚昧、聋盲跛足、身挛背驼、疯癫臆语等痛苦。佛教《三宝大赞》之一的《药师赞》中赞颂药师佛:“药师佛延寿王,光临水月坛场;悲心救苦降吉祥。免难消灾障,忏悔众等三世罪,愿祈福寿绵长;吉星高照沐恩光,如意保安康。”药师佛主保健延寿,可消灾弭祸,如果您有亲戚或朋友身体不好或者体质较弱,您可在此为他祈愿,祝愿他能够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不论泉州的南少林寺,还是重庆的西少林,皆以武闻名,以禅传承。在这里,无论是止观静禅,还是武禅农禅,禅文化是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乃至生活细节中去的,禅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态度。“藉攻略于行止为武,寓情感于动态为舞”,舞可武、武亦可舞,存乎一念化千万念,止念方得大圆通。西少林将习武的过程参透到“无我、无敌、无胜负”的境界,这就是肇建“达摩院”、“三十六房”、“演武场”、“演示厅”的目的所在。
西少林寺位于渝、川、黔三省市交界处的四面山麓,在江津区中山古镇以南15公里,寺院依山而建,背靠双峰插旗山,左右龙盘虎踞,前庭三江汇源。据了解,西少林寺将利用这里的地理优势,打造一个集“心灵启迪、传统文化、武术健身、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西南大丛林。我来时恰逢暑假,这里参照泉州少林寺的发展模式创办“夏令营”,在暑假期间对外招收一百多名8岁至20岁的学员,为期1至2个月,项目大致包含与寺里僧人同吃同住,一同佛学修行养心,一同习武锻炼身体。除此之外,寺院将陆续推出类似“禅座会”、“佛学讲坛”、“周末禅”、“7日禅”等活动。长期在现代快节奏的都市里生活,要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假如你不懂得自我缓冲,那么,苦恼忧愁烦躁这些情绪就会造成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等状况,来这里后,你便可以关闭手机、抛开俗事,到寺里当一回“僧人”吃斋念佛,禅修静心。
忽然想起来时聆听常定师父开示时的话。“殿堂是初机者信仰的皈依处,也是精神寄托的道场。每个人不管有沒有信仰,只要你来到佛门清净之地,目睹到佛菩萨的莊严法相,所有的烦恼全抛开。见佛生欢喜,是宿有善根,佛菩萨的威德摄受,我们自然生起敬畏之心,不敢去做坏事。举头三尺有佛菩萨,所以常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佛教的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的良友福田、若能皈依者,则灭无量罪,长无量福,因皈依三宝,其实是回归自性功德,从此开启内在的功德宝藏。”
沿着逶迤的幽径,行走在梵音环绕的殿宇之间,站在这棵被佛前香火熏醉的老树下,抚摸着充满灵性气的虬干,我感觉自己已经迷恋上这里的一草一石和袅袅香烟,不愿离去……
作 者 简 介
杨新榕,1967年生,中国民盟盟员,泉州少林寺俗家弟子,号“宗榕”。现系中国文化义工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为《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中国著名行走散文联盟成员,丰泽区特聘校外辅导员、丰泽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2015年8月16日,获选“中国品牌文化建设十佳文化义工”;2016年春当选“2015年度福建智善慈航爱心大使”。
2014年10月,散文《千年古刹,水头鹄岭白莲寺》获“第三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二等奖;2014年12月15日,散文《眼观,也是一种拥有》获2014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2015年10月,散文《洗尽铅华归正道》获“海丝茶.观音韵”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2016年1月9日,散文《头顶“花园”的女子》 入选2015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25名。散文、小说故事作品散见于《世界日报》、《散文选刊》、《青海湖》、《厦门文艺》等各级报刊,散文集《拾一枚紫叶的情怀》(大众出版社),散文集《拾一朵海丝的浪花》已付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