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句|《中说》名言合辑

《中说》反映王通的思想,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

在哲学上,王通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

1. 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中说·卷三·事君篇》

如果高楼大厦要倒下来,不是一根木头就能支撑得住的。

2. 内不失真,而外不殊俗 ——《中说·卷六·礼乐篇》

心里不失真理,但是外表和世俗没有什么区别。

3.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中说·卷四·事君篇》

自知的人是英才,自胜的人是雄才。

4. 言不中,行不谨,辱也。 ——《中说·卷一·王道篇》

语言不得体,行为不谨慎,是耻辱的事。

5. 小人不激不励,不见利不劝。 ——《中说·卷一·王道篇》

对于小人不要激励他,不见利益时勉励也是没用的。

6. 吾于天下,无去也,无就也,惟道之从。 ——《中说·卷二·天地篇》

我对于天下,不离开它,也不靠近它,只是遵从道而行事。

7. 富观其所与,贫观其所取,达观其所好,穷观其所为 ——《中说·卷二·天地篇》

富贵的人要看他施与什么,贫穷的人要看他拿取什么,通达的人要看爱好什么,窘困的人要看他做什么。

8. 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 ——《中说·卷六·礼乐篇》

天下没有不通过学习而取得成就的人啊。

9. 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 ——《中说·卷一·王道篇》

容易高兴的人必然多忧愁,轻易施与的人必然喜欢夺取。

10.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中说·卷一·王道篇》

廉正的人常常以无求为乐,贪婪的人常常因为不足而忧愁。

11. 动失之繁,静失之寡。 ——《中说·卷十·关朗篇》

行动的人过失就多,安静的人过失就少。

12. 名实相生,利用相成,是非相明,去就相安也。 ——《中说·卷五·问易篇》

名与实互相生化,利与用互相成就,是与非互相分明,去与来互相安定。

13.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安之者。 ——《中说·卷六·礼乐篇》

知道的不如行动的,行动的不如安于天命的。

14. 至人天隐,其次地隐,其次名隐。 ——《中说·卷四·事君篇》

致人隐于天,其次隐于地,再次隐于名利。

15. 君子之学进于道,小人之学进于利。 ——《中说·卷二·天地篇》

君子的学问长进在道理,小人的学问长进在利益。

16. 非君子不可与语变。 ——《中说·卷七·述史篇》

不是君子不可以与之谈论变革、创新。

17. 古之史也辩道,今之史也耀文。 ——《中说·卷三·事君篇》

古代的历史书写思辨大道,现在的历史书炫耀文采。

18. 焉知后之视今,不如今之视昔也? ——《中说·卷七·述史篇》

怎么知道后代的人看今天,不像今天看过去一样呢?

19. 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 ——《中说·卷五·问易篇》

强国用军队去征战,霸国用智谋去征战,王国用正义去征战,帝国用仁德去征战,皇国用无为去征战。

20. 卦也者,著天下之时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中说·卷七·述史篇》

八卦,显示的是天下的时序。六爻,效法的是天下的变化。

21. 舍其所争,取其所弃,不亦君子乎? ——《中说·卷四·事君篇》

舍弃大家所争夺的,拿取大家所抛弃的,不也是君子吗?

22. 人能弘道,焉知来者之不如昔也? ——《中说·卷五·问易篇》

人人都能弘道,怎么知道后来的人不如过去的人呢?

23. 居而安,动而变,可以佐王矣。 ——《中说·卷七·述史篇》

在家居住时能安其心,行动起来能知道权变,这样就可以辅佐君王了。

24. 大哉,时之相生也!达者可与几矣。 ——《中说·卷五·问易篇》

伟大啊,四时的生生不息,通达的人可以与四时接近了。

25. 三教于是乎可一矣。 ——《中说·卷五·问易篇》

三教到这个时候可以合一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