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作文怎样更精彩?试试“背影法”,孩子作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说到背影法,我们会自然而然想到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其中有一段描写他父亲的背影,非常经典,我们来看一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为什么这一段写背影的文章,会成为这篇散文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成为许多老师讲解人物描写的重点呢?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作者详细写了父亲如何努力地去帮“我”买橘子的过程。
这个过程如果用快进方式去写,也许一句话就带过来。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写:
父亲转身去帮我买橘子。不大一会儿,父亲抱回来一大堆橘子。
这样写,还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么?不能。
第二,连续用了很多动词。
比如“穿着、蹒跚地走到、探身、穿过、爬上、攀着、向上缩、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等等,这些看似很简单地词,能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去买橘子,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来写父亲的背影,让人深受感动。
为什么?因为父亲上了年纪了,身体臃肿,行动不太方便。可是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他依然非常努力地去把这件事情做好。
那么,我们怎么引导孩子用好“背影法“写人物呢?
举一个例子:
先找到一个具体的场景,比如考试。
在考试的时候,孩子没有带齐学习用品(考试用品)。你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你前排的同学,他微微地转了一下头,轻声问,什么事呀。你告诉他,我要借圆规、尺子之类的。
他头也不抬,就把你要的东西递给你。然后,若无其事地开始做自己的题目了。此时你看着,他的背影,会怎么想?
你仿佛想起平常你们两个之间可能还因为一点小事斗嘴。可此时此刻,他已经全然忘了这些不愉快的事情,把你需要的借给你。
你看,这就写出了考场中同学的背影。
第二个例子:
我们可以写一写在某些特殊的天气情况下,比如说下雨天,有一位同学他家离得很近,他看到你在校门口无助地等待。
你的爸爸妈妈还没有送伞过来,还没有来接你。他毫不犹豫地走过来说,你是不是没带伞呀,我把我的伞送给你用吧。然后,毫不客气地把伞塞到你手里,头也不回地冲进了雨帘。
此时此刻,也望着他雨中的背影,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描写:
雨帘中,他背着书包,奔跑的样子似乎有些滑稽。可一点儿也没有退缩或躲避的意思。背影越来越模糊,不一会就消失在校门口。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打着伞,放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在雨中奔跑的样子和他的背影,一次次浮现在眼前……
这是不是让你却觉得很温暖,很感动呢?这就是用“背影法“写自己熟悉的人或者朋友。
比起正面描写,背影是不是更让人值得咀嚼和回味?
觉得有启发,赶紧去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