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匠绍成师傅(《渐行渐远的故乡》之一)

剃头匠绍成师傅

《渐行渐远的故乡》之一

□康麸子

能准确的写出“谷绍成”的“绍”我已经觉得是对他的十二分尊重,因为即使他本人活到今天,估计也写不了几回的。
      谷绍成,生于何年卒于何年我是不清楚的,也无意去探访,因为他是不认识我的,但我却是自幼就认得他,而且在内心也是崇拜甚至是畏惧他的。
      他是个剃头的,淮安区宋集乡后谷村人,和我们谷嘴隔河而居,因为周边就他一个剃头的,所以我们虽说行政区划一个是淮安区,一个是涟水县,但并不影响他的服务范围。
      记忆中他五十多岁(后来比邻而居,才知道他当年没有那么老),长相有点像猩猩,戴一个线或者纱织成的老头帽,挎着一个木制的工具箱,走村串户。虽说“隔河千里远”,但两岸居民却是同根同宗的,老老小小相互称呼免去姓,直接叫名。文化人细究起来会说当时当地人性淳朴,称呼都亲切得很,实在是图省事免麻烦而已,大概等同于算术中的约分。
      绍成剃头师从何人无法考证,技艺如何也不好量化评估,一是河南水北就他这么一个会剃头的,二是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发型可选,岁数大点的剃光头,岁数小点剃锅盖头。
      绍成生性懦弱,体格单薄,想必正是这个原因他父母才让他学手艺谋生的。剃头这行,在我们老家是不被看重的。虽生性木讷,但天天走村串户听得多,时间久了他竟成了能说会道之人,对于闭塞的社员来说他就是个见过世面的人。邻里之间偶有吵唠嚼嘴偷鸡摸狗的纠纷往往请绍成从中调停,事成之后自然能有水酒一杯的。
      男孩大抵是不愿意剃头的,往往在大人的三吆四喝下系上那块磨得油亮的白布,一副待宰羔羊的神情,任由绍成左手梳子右手剪刀在头上喀嚓,刽子手一般。这也是小伙伴们畏惧他的原因,其实绍成已经很努力的加快速度减轻煎熬的时间,因为小孩不会像大人那样挑剔,只求速度。

当然绍成也是小伙伴崇拜的偶像,因为他到哪都能行得通。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没有钞票,绍成剃头的酬劳自然是没有现钱的,须等到年底生产队口粮分下来用粮食抵充。这样绍成在村庄上的花销自然也是没有现钞的,到了饭点剃到哪家就在哪家吃,过河渡船是口头记账的,卖馓子卖豆腐包括赊小炕鸡,都是先欠着的。绍成到人家摊子上拿了就走,不看质量也不看数量轻吐两个字“记上”,然后就径自走了。那风头和当今官二代富二代在VIP消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年底了,绍成便带了两个儿子拉着板车来筹时磅。“时磅”估摸就是“到时候来称粮食”,因为板车上放着秤杆和秤砣,还有秸圈。跟来的大儿子叫文中,十七八岁,跟着父亲学手艺,据说念书念不进去,但又不愿意学剃头,被绍成胖揍了几回方才就范。小儿子叫文来,和我年龄相仿,听绍成不止一次提起,聪明着呢,无论什么一学就会,他捏着一个铅笔头负责记账。绍成心思细,给家家户户留着账呢,谁家大人几个小孩几个,谁家老太太小媳妇剪几次头,都清清楚楚岔不了,如果有哪家提到你某年某日在我家吃饭了,他就大度的舀一瓢粮食还了。来的时候是上午,文来小,蹲坐在板车上,文中推车,绍成在边上走着边和村邻们打招呼。傍晚走的时候,秸圈已经围成了粮食囤,绍成用车襻拉着,文中在旁边推着,文来在后边跟着,偶尔跑去给父兄擦擦汗,在夕阳下渐渐地远了。

所谓“见多识广”,没错的,绍成挺会来事的,生产队长、会计家男女老少剃头剪发都是免费的,这也是我们才知道的。想想也是,绍成只剃我们一队二队,那么其他生产队呢,社员就不剃头吗?只不过是生产队长说附近再无剃头第二人而已。绍成是有眼光的,而且是有远见的。万姓人家有儿子在部队当兵,好像还是个小干部,绍成给他家剃头也是免费的,那家儿子回来探亲绍成也“偶遇”过几回,双方都是客客气气的。
      后来,分田到户,村庄上有人出去找活干。再后来,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绍成的手艺自然比不上城市里的理发师,时磅便渐渐筹不到多少了。万姓的儿子转业到县煤炭公司做一经理,绍成就请万家老人出山,那经理倒也念旧情,在大门口找间房让绍成给职工服务,剃与不剃,剃多剃少不重要,月底按职工数付钱。听说那经理还帮文来转到三中读书,后来考没考上就不得而知了。
      再后来我也住进了煤炭公司,绍成对我是一点印象也没有,攀谈起来他也就“喔”“啊”的应着。当时他应该七十多了,我出来进去都能看见绍成佝偻着腰在门口升小煤炉,只是门口墙上的“理发”两字的墨色越发的淡了,后来又添上了“收发”两个字。
      没几年,我搬出了煤炭公司,就不再有绍成的消息了。

【作者简介】康麸子,本名汤康,1970年出生,
(0)

相关推荐

  • 申云贵:剃头匠朱师傅

    剃头匠朱师傅 申云贵 认识朱师傅,是40年前的事了. 那时,乡下人剃头很少去镇上的理发店.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剃头匠上门服务.朱师傅就是一个剃头匠. 在我的记忆中,朱师傅是一个有趣的人.他的有趣之处 ...

  • 白羊文艺:理发的那些事儿

    :经常睡不好觉 御恒堂二十七味舒眠贴解你烦恼 理 发 图片多自网络致谢侵删 理发的那些事儿 郭 宏 旺 记忆是一条河,一条悠长的河流.河流不是很宽阔,涓涓的流水和微风之下的涟漪细细地编织,慢慢地沉淀着 ...

  • 老手艺三题:剃头匠、修笔摊、补鞋匠(作者 杨柳岸)

    剃头匠 城南有一间剃头店,方围八平方.招牌不挂,门户不修.两张座椅,被剃头者座,一条长凳,等者候.其间人声鼎沸,说笑连珠.咋一见,白胡子一大片.佝者愈佝,腆者愈腆,手舞足蹈  时,并有唾沫四溅.走远处 ...

  • 哟!吹喇叭~

    吹喇叭 文/游传化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婚丧嫁娶,开业升学,生日祝寿,请来一班喇叭(唢呐)凑凑热闹,增加气氛和庄重,已成为我们这里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唢呐班子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尹集镇菠林周家唢 ...

  • 这些快消失的上海老手艺

    小智 魅力上海 上海人的精致是出了名的.在旧上海,一身西装和锃亮的皮鞋是上流人士的标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了,穿皮鞋人的越来越多,做和皮鞋相关行当的人也多了起来,当中就包括擦鞋手艺和 ...

  • 龙城往事 | 柳州老手艺(三)剃头匠:万事不是开头“难”

    小区门口.菜市深处.老街中间,这些地方从来都是"卧虎藏龙",隐藏着许许多多的老手艺人,只有附近的居民才能有幸一睹他们的"真容". 说到理发,大部分80后.90后 ...

  • [今日头条]曹红英短篇小说《剃头匠罗二槐》

    剃头匠罗二槐(小说) 罗二槐从镇养老院回来,连晚饭都没吃,就匆匆洗个澡上床躺下了.他实在太累了.   他是身累心也累.这两天时间里,他至少剃了四十多个老人的头,刮了三十个人的胡子.他不但分文未取,还白 ...

  • 一剃头匠意外发现了甲骨,却把它制作成金疮药,真是暴殄天物啊!

    一剃头匠意外发现了甲骨,却把它制作成金疮药,真是暴殄天物啊! 文 | 韦爵爷 商品造假无处不在,在文物界,造假行为也是十分猖獗,特别是在近代中国.其中一个名叫范春清的文物贩子,率先看到了甲骨造假的商机 ...

  • 谢绍成作品《故乡的水和路》

    <故乡的水和路> 谢绍成 我的故乡是一汪水 一汪水生出一条河 一条河流入一片海 一片海 向东走啊 注入海 我跟着飘向东 我的故乡是一条路 路都很长 车都很慢 因为路能到达任何地方 而车只能 ...

  • 【巧联求对419】​出句:剃头匠,以理服人(山东 任仲合)

    [巧联求对]第419期 出句:剃头匠,以理服人(山东 任仲合) 机巧:别解成语,以理服人,原义是用道理说服人,在这联里別解为:以理发服务于人. 自对:飞行员,见机行事(山东 任仲合) 为方便收集整理对 ...

  • 20210505生活日记:致敬渐行渐远的故乡

    在很远的外地工作,最让人讨厌的一点就是假期永远不是自己的,因为我们得回老家.以前是只回自己老家,后来是需要回老公老家,又或者是先回老公老家,然后再回自己家. 我的故乡在山东县城的一个小镇上,从18岁起 ...

  • 【老行当】剃头匠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头发这东西,隔一段时间你要伺候它,修一修,剪一剪,不然,蛮影响形象,老人对小伢说,头发长得像犯人.如今,有人在一些大超市内租借门面,兴起10元理发,不洗头不染发,三下两下,不到3分钟,头就理好了.走下 ...

  • 谢绍成作品《厦门没有风景》

    <厦门没有风景> 谢绍成 离岸的船会找下一个码头靠泊 飞翔的鸟儿 会找一个树枝休息 在海浪拍打沙滩上 走着一个孤独的我 纵使天是蓝的 海是蓝的 阳光很温柔 我依旧觉得 厦门没有风景 因为没 ...

  • 还记得南门口那些剃头匠吗

    老缺仔          刘述涛 老缺仔姓李.人们叫上他这么一个外号,原因是他在"文革"的时候,最能剪阴阳头了,而且剪的是东一个缺,西一个缺,于是人们一提起要斗争谁,要给谁剪个阴阳 ...

  • 谢绍成作品《怎么说呢》

    <怎么说呢> 谢绍成 怎么说呢 这时光啊 在还没开始珍惜前便已流走 这时光啊 让人无奈的增加了岁月 不可说时光的长度 只能默默的低下头 看自己前行的路 在这样的人生中 我不是为了走一段光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