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专栏 || 《一玉在手,步步生香》——啄木鸟
一玉在手,步步生香
塞北专栏
作者名片:啄木鸟,地质工作者,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会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作家进修班进修。散文,诗歌散见国内报刊杂志,喜欢在西部的大地上行走,用脚步丈量大地的苍茫辽阔,用心智感悟尘世的薄凉清欢;喜欢与温润的和田玉结缘,品玉,藏玉。
——xiunzhaichuin
一玉在手,步步生香
我喜欢和田玉,而且是从骨子里的一种喜欢。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偶尔在且末接触了玉,我就被它温润而内敛的品性深深的吸引,痴迷不悟,常常节衣缩食,一次次乘车风尘仆仆的去玉产地——若羌,且末,于田,策勒,和田,莎车……在那里人潮涌动的玉石市场出没。
好玉者,初始对玉的认知和熟稔是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是要付出心血和代价的。常说:神仙难断寸玉。涉足玉石,学费自然是一定要交的,交的多了,痛心疾首,痛定思痛,才能提升掌控知玉品玉赏玉的境界。我相信笑傲江湖的玩玉大家,曾都有过过五关斩六将的高光时刻,也曾都一定有过心境黯然败走麦城的至暗之时。但他们都是不忘初心的强者,在哪里跌到了,再在哪里爬起来,潜心修炼,有达摩面壁的坚韧与执著,最终修成了正果。
玉质的优劣,在旋转的切割机上一切便见分晓。在玉雕房看切玉,就像看潮起潮落悲欢离合的人生。虽然和田玉没有缅甸翡翠的赌性大,但从每一个玉石持有者切玉时神态的微妙变化中——或喜形于色,或神情黯然,就能解读出波诡云谲的“一刀富,一刀穷”的精髄和残酷。或大或小的赌性,也赋予了持玉者在希望与失望间彷徨的魅惑。
自古以来,和田玉就有“一红二黄三墨四白”之说。这是依据玉的稀缺性与色泽而排序的。颜色固然是一个选项,但纯净度则是决定玉石价格高低的重要元素。在玉器店里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专业术语:“能过灯”,这是对所说玉饰的最高褒奖,说明这件玉饰完美无缺,玉质纯净细腻,状若凝脂,品质已经达到了无结构。按新国标透闪石成份巳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就可以被称作羊脂玉。
不同的玉产地,都有自己值得炫耀的玉石名片。若羌以青黄口为傲,且末以糖白闻名遐迩,于田以独有特色的青花昭告天下,座落在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则以塔青炫耀世人。
和田玉的存在形态可分为四类:籽料,戈壁料,山流水,山料。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前三种因无节制的乱采滥掘,资源巳几近枯竭,山料随着开采难度和成本的增加,价格也是年年攀升,水涨船高,连连的涨幅让人摇头与咂舌。“乱世藏金,盛世藏宝”,倘若今天谁手里持有几块精品玉石,就足以凸显自己不菲的身价,那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新疆地域辽阔,天地苍茫。自汉唐以来,因兵祸连结,狼烟烽火四起,时断时续的漫漫丝绸古道上都不乏玉石商队的身影。驼铃声声,不仅摇落了大漠无边的苍凉与沉寂,也源源不断地将产自莽莽昆仑的和田玉运向关内。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玉门雄关,在岁月的风尘烟云里早已化作了残垣断臂,一片荒芜的废墟,可它曾经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以玉命名的关城,曾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星辰般闪耀过,熣燦过。
我常常在寂静的深夜里冥想,深受玉文化浸染的华夏族群,为何一代又一代对玉情有独钟?为何历代文人墨客写就了无数让人怦然心动的千古佳句?如:“一玉在手,步步生香”,“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洛阳亲人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或许在收藏家马未都曾说过的一段话里,能找到终极的答案——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玉器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代表,它最符合我们的个性,也最符合我们的心理。”
华夏的历史有多悠久,如影相随的玉文化就有多绵长。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里,四五千年前良渚文化里,都能看到古拙而烁古耀今的玉的身影。
end
溪 云 斋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李立 冯岩 王相华 铎木 项见闻
总编策划:风剪云
特邀主播:安心
朗诵嘉宾:水晶·简 天宝宝 李磊 三月 小暖
诚谢友情支持:雪馡儿 豆丁 夕眉 翡儿
随缘用稿
随缘用稿:投稿作品需原创首发,以纯文本方式发送,并附100字内作者简介,投稿三日未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所有作品稿费由赞赏产生,发文七日为限,限期内稿费70%与您,30%留于斋用,低于十元及七日后续赏皆作斋用。合辑作品赞赏稿费留作斋用。朗诵作品赞赏稿费,平台留用30%后,余归作者、朗诵者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