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彰丨正月初九,放许愿灯(散文)
正月初九,这天是传统的大年俗,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俗称“老天爷生”。从一大早开始,沈丘县的大街小巷被浓重的硝烟味包裹着,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都在庆贺玉皇大帝的生日。
为真切感受为“老天爷”过生日的浓厚氛围,当日上午8点多,我如约来到了预约的李松楼村,看看年过七旬的李根墩老人是如何庆祝玉帝生日。来到李根墩老人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院鲜红的爆竹屑,堂屋里后墙上张贴着玉皇大帝的神像,在神像周边塞着崭新的8张面值5元的钞票,神像面前的香炉里燃着一大把香柱,放桌上摆放着一个大刀头和五果(苹果、香蕉、柑橘、梨和核桃)。
在沈丘、郸城、淮阳3个县交界处周边的乡镇流行着这样的过年习俗:正月初九“放天灯”,男女老少在“天灯”即将升空前,识字的贴字条,不识字的往“天灯”里吹口气,向老天爷许愿祈福纳财全家老少一年平安。
李根墩介绍说,供奉“老天爷”的仪式已经完毕,接下来就是和村里的男女老少做“天灯”(手工扎制的孔明灯)。李根墩老人说,他扎天灯的手艺是从爷爷那辈传下来的,目前,是全村仅有的手艺人,从50年前开始,他每年正月初九就为村里人扎天灯祈福,经他的手轧制的天灯有2000多个了,而且个个都能升空,没有一个报废的。李根墩手持扎天灯的工具,领着记者来到村子中央,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看到李根墩不少人都喊:“老太爷,今年你又该露手了!”
村中央的大榆树下,是一个废弃的石磙,李根墩来到石磙前,将牛皮纸绕石磙一圈用浆子粘牢,又在石磙的顶部封住口,过了大约有10多分钟,李根墩将糊在石磙上的牛皮纸取下,一个天灯的雏形便显现在人们的眼前。李根墩一连糊了10个天灯模型,然后开始晾晒。之后用细细的4根竹条用铁丝拧成长方形,并将一个铁罐头盒吊在长方形竹条的底部,将竹条放进牛皮纸做的天灯罩子里,然后在天灯底部再用牛皮纸将底部糊严实。接下来是李根墩老人的拿人绝活“炸扑克”(用于天灯升空后的燃料)。在村中央的墙角边,几个年轻人支起了一个大铝锅,里面的棉油(棉花籽轧的油)已经开始沸腾了,李根墩老人拿了几副扑克,一张张地下到沸腾的油锅了,直到油不滚沸了才不放。李根墩说,天灯能否升空,升空后能升多高、飞多远,都取决于油炸的扑克,炸扑克最讲究火候了,炸嫩了能升空但飞不多久,炸老了,吸油的效果不好,飞不远。
天灯糊好了,扑克炸好了。就看村民如何放天灯了。时近正午,10盏天灯各有得主,上面贴着火红的“福”字和“春”字。天灯在升天前,由两个人托着天灯的两侧,将天灯下面的罐头盒里盛上八成满棉油,然后在棉油里放上10多张油炸扑克,大概离地面有一米高开始点燃油炸扑克,待天灯里面的空气完全排出后,村名们有的往天灯上贴纸条,有的对着天灯默默的许愿,表情都很庄重。随着一声“顶手了!”几个人同时松手,天灯像氢气球一样快速地升空。
传说正月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科仪。祭拜天公的仪式相当隆重,在正厅天公炉下摆设祭坛,一般都是用长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纸再迭高八仙桌为顶桌,桌前并系上吉祥图案的桌围,后面另设“下桌”。“顶桌”供奉用彩色纸制成的神座(象征天公的宝座),前面中央为香炉,炉前有扎红纸面线三束及清茶三杯,炉旁为烛台。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初九当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鸡、不能用母鸡。若是要还愿时,必须用全猪或全羊。在豫东地区则流行着燃放“天灯”的习俗,向玉皇大帝许下新一年的愿望,期盼玉皇大帝能赐福圆梦。
回到县城时已是花灯初上,发现街头不少青年男女和一些老人孩子都买了孔明灯,他们也要趁年俗来放飞新一年的希望和梦想吧。
作者简介:
朱保彰,男,七〇后,《周口晚报》资深记者,致力民俗挖掘,打捞乡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