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当阳峪窑址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当阳峪窑址

宋代北方民间瓷窑址。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当阳村。20 世纪 30 年代,窑址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重要遗物流散国外。1950 年以后,故宫博物院与河南省博物馆多次调查,判明当阳峪窑创于北宋而终于金;烧白釉、酱釉、绞胎及白釉釉下彩绘划花和剔花等瓷器,以白釉为主,以绞胎及釉下彩绘划花制作水平最高,为当阳峪窑的典型产品。另外,在窑址附近的窑神庙中,发现北宋崇宁四年(1105)“德应侯百灵庙”碑,记载当时有窑户百余家,对研究当阳峪窑的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当阳峪窑的产品分两类,一类为一般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是白釉盘、碗等器;一类属高级商品,器物都经过艺术加工,这类瓷器与河南登封、河北磁州窑高级商品瓷有共同点。产品有 3 种:①白釉釉下彩绘划花。多见之于瓶、罐等器物。制作工序是先在坯体上敷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再在白地上用黑彩画纹饰,然后在纹饰上用篦状工具划叶筋、花瓣、花蕊或轮廓线,划后再次露出白色地,最后施透明釉装窑烧成。这类器物有黑白两色,对比鲜明,纹饰线条流利洒脱。其胎质极粗,与北方地区缸瓮使用的原料大体相同,但经过敷洁白化妆土后,不仅弥补了缺欠,而且产生很高的艺术效果。②剔花装饰。即先在坯体上敷洁白化妆土,再划刻纹饰,然后剔去纹饰以外的部分,最后施透明釉装窑烧成。这类器物以深赭色的地烘托出洁白的纹饰,具有立体感。剔花装饰题材以花卉居多,有花鸟或婴戏纹,也有图案装饰题材。瓶、罐除主题纹饰外,常采用小方块形组成的带状边饰,以白赭两色相间排列。这种边饰是当阳峪窑的独特风格。③绞胎装饰。制作方法是用白赭两种瓷泥做成条状,然后相间排列,经过巧妙加工后形成有如羽毛状纹饰。河南地区唐代已出现绞胎装饰。当阳峪窑继承了地区传统技法并有改进。宋代烧绞胎装饰瓷器的除当阳峪窑外,河南宝丰、新安及山东淄博 3 处窑址也均有发现,但都不如当阳峪窑精致。

(冯先铭 李辉柄)

文字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扩展1:

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缠枝菊纹缸

故宫博物院藏

宋,高34.5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2.6厘米。
剔花装饰,自口至腹下部共5层纹饰,依次为花叶纹、回纹、缠枝牡丹、回纹、花叶纹。此罐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纹饰繁缛生动。
剔花瓷器的做法是先在灰褐色胎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划出纹样,再将花纹以外的地子上的白色化妆土剔掉,露出灰褐色胎,形成深色地子衬托白色花纹的装饰效果。宋、金时期,我国北方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宁夏的一些瓷窑,为了解决当地制瓷原料不够纯净给瓷器生产带来的弊端,另辟装饰蹊径,利用化妆土或黑釉的遮盖能力,大量采用白釉或黑釉剔花装饰,形成新的装饰风格,其中以河南当阳峪窑的产品最受人称道。

撰稿人:吕成龙

扩展2:

2013年当阳峪窑调查简报

赵德才 罗火金 张丽芳

摘 要:2013年初,为配合焦作市佛教禅院圆融寺的总体规划工作,焦作市文物部门对附近涉及的修武县当阳峪窑进行了全面调查,在原保护范围外发现了一些文物遗迹并进行了试掘,出土遗物中部分产品突破了以往发现的传统产品的类型,对研究流散在欧洲的本窑口的瓷器,有了一个科学的诠释。

关键词:当阳峪窑 宋代 胡人俑 欧洲 丝绸之路

当阳峪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北当阳峪村,现在的当阳峪村就坐落在当阳峪窑遗址之上,村庄四周均为遗址。当阳峪村隶属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东南距修武县城约20公里。当阳峪村行政上隶属修武县,但距焦作市区较近。当阳峪村位于焦作市区东北角,村南的青龙山南侧即为市区北环路,村庄距北环路约2公里(图一)。

图一 遗址发掘地理位置

2006年6月,当阳峪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中当阳峪窑又称为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等,该窑是宋代磁州窑系中一个重要的窑口。201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焦作市博物馆和北京艺术博物馆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性的研讨会,会后出版了《中国当阳峪窑》一书,将以往和当今有关当阳峪窑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册,展现了当阳峪窑的最新研究成果[1]。

当阳峪村西北角有一座千年古寺——圆融无碍禅寺,寺院始建于东晋永和七年(351年)。由于其地近当阳峪窑遗址,为配合其整体规划建设项目,2013年3~4月,焦作市文物部门组织人员对规划所涉及到的地点,进行了全方位的实地调查。在青龙山北侧半山腰上发现3处可能与烧窑有关的遗迹,为了确定其性质,随即对其进行了试掘。共发现窑址、灰坑和地道各1处。这三处遗迹应是一个作坊的几个生产活动地点。这次发掘共出土陶、瓷器185片(件),铜钱1枚。现将发现的遗迹遗物介绍如下。

一、遗 迹

遗迹位于青龙山背阴部的半山腰上,山坡呈梯田状,窑址位于第三级台地上。我们以窑址为基点∶窑址高于公路垂直距离约10米,上距山顶约100米,西北距当阳峪村跨河大桥约80米。隔河眺望当阳峪遗址,一览无余。青龙山北坡黄土堆积较厚,瓷窑附近现已改造成梯田状,断崖陡直较高,土棱明显。窑址高于堆积层、晾坯洞一层。

瓷窑:瓷窑顺坡而建,窑洞式,面向西北。该窑破坏严重,仅存窑室后部,现存瓷窑窑室内有烟道和护墙。窑室平面呈纵长方形,拱券式顶,残长1.8、宽1.6、高1.6米。窑室四壁仅存一段南壁,南壁下部砌为直壁,上部向北弯曲成弧形顶,直壁高1.2、顶厚0.8米。东部是利用废窑具砌成的护墙。护墙底部原设置有南北两个烟孔,北部抽烟孔不存,南部烟孔上部为半圆弧形,烟孔后部为烟道(图二)。

图二瓷窑窑室 

灰坑:位于瓷窑南侧下的一个台面上。平面呈不规则圆形,圜底。口径约1.7米,最深约0.4米。该坑为一自然坑,面积约5平方米。填土呈深灰色,内含有灰陶片、白瓷片和大量的匣钵残片。

晾坯洞:位于瓷窑东北约10米处。形似地道,前部开口处已坍塌,仅存后部。断面呈平底、直壁、拱券顶。残长6.7米,保存残长4.8米。

二、遗 物

遗物主要出土于坑中,除灰陶片和匣钵外,共出土残瓷片185片。出土遗物从质地上可分为三彩器、瓷器和铜器。其中瓷器的器形有碗、盘、钵、瓶、灯、炉、口哨、鸟食罐等。

(一)瓷器

瓷碗类 均有圈足,根据器物底部特征,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圈足高矮宽窄不尽相同,多数外直内斜,常有足外沿粘接四枚小三角支钉,支钉有粗细之分,内底支钉痕迹不一。器内通施化妆土,器表施半截,或施近底足,器表半釉,器内满釉;有的匀净细白,有的泛灰黄色;有流釉、剥釉现象。灰胎致密坚硬(图三)。

第二部分:圈足较高,外直内斜,底足外沿有三个支钉痕。内部有涩圈刮釉现象。器内外满釉,内绘褐彩逗点组成的花卉图案(图四)。

瓷盘类 均为白胎和灰白胎。撇口,平底。器内有支钉痕迹,内外满釉(图五)。

钵类 细白胎。直口,深弧腹,下部内收,圜底。底部内绘褐彩逗点组成的花卉纹样图案(图六)。

瓶 1件。仅存口部。花口,绿釉,颈部饰旋纹四周(图七)。

图三 瓷碗、盘足

图四 碗底彩绘

图五 瓷盘类

图六 钵底彩绘

图七 绿釉花口瓶

图八 绿釉行炉

图九 绿釉瓷枕片 

图一〇 绞胎瓷片

行炉 1件。灰黄胎。宽平沿,圆唇,中部突起。绿釉,釉色浓翠亮丽(图八)。

灯 1件。黄灰胎。宽平沿,圆唇,中部突起,深腹下收,束腰。绿釉。残高12厘米。

枕片 1件。粗灰胎,致密坚硬。胎上有剔刻花,表面饰黄绿釉,釉面细净(图九)。

绞胎瓷片 6片。均为钵、盘的残片,片体较小,直径均在4厘米以下。胎为白、褐二色瓷土搅绞合而成。形成羽翼状纹饰和席片编织纹(图一〇)。

鸟食罐 1件。直口、鼓腹,平底。白胎白釉。内壁、外腹下部及底部露胎,白胎致密坚硬。高2.8厘米。

桃核形哨 1件。桃核状,中空。一端穿孔,另一端残不详(应有哨孔)。白釉,灰白胎。长2.2厘米,最宽1.6厘米。

(二)人物俑类

人物俑 2件。根据质地可分为彩绘和三彩两种。

红陶俑 1件。泥质红胎。俑呈半蹲状,长圆脸,高鼻深目,浓眉大眼,大嘴唇,头戴平顶高冠,身着长衫,腰间束带,面部朝侧前方上视,神态自然,形象逼真。高16.4厘米(图一一)。

三彩俑 1件。白胎。俑为坐卧式,手拿一物放于胸前,圆脸,大眼,大耳,张嘴微笑,头戴软圆帽,施绿釉,神态自然。高7.3厘米(图一二)。

图一一 红陶俑

图一二 三彩俑

图一三 漏斗形匣钵

(三)铜钱

1枚。圆形方孔,内外有廓,行书,旋读,“元丰通宝”,品相较好。直径2.4、孔径0.6厘米。

(四)匣钵类

保存数量较多,但较碎,其中一个漏斗形匣钵保存较好。黄褐色粗砂胎。上腹部较直,下腹部斜直内收。方唇,直口,中空。底部正中有孔。匣钵体内正中粘连一酱釉斗笠碗。酱釉斗笠碗,敞口,深斜腹,覆扣呈斗笠状,器表施酱釉,釉色光亮。圈足露胎。灰白胎。碗内底部有支钉和叠烧的匣钵体残块。匣钵口径23.8、底径8.7、通高10厘米。碗口径17.6厘米,圈足直径4.9厘米(图一三)。

三、结 语

1.当阳峪窑是我国宋代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民间瓷器生产基地,是磁州窑系中一处重要的窑口。赵志文先生认为其“鼎盛时期为北宋熙宁元(1068年)到宣和四年(1125年)的五十四年间”[2],此次在窑炉内出土的“元丰通宝”铜钱,正在此时间范围内,对上述观点是一个重要的佐证。该窑炉的建造和使用年代应为北宋元丰年间前后。

2.此次出土的遗物中,白瓷、酱釉瓷器胎质细腻、洁白;火候较高,硬度大;釉面莹润而光亮。装饰纹饰有白底黑花、划花、剔刻花等,绞胎瓷更是别具一格。但发现的种类和品种与以往发掘出土的基本一致。

这次发掘出土的胡人俑,突破了以往发现的陶瓷种类,是这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胡人俑是惟一一件在以往发掘和传世陶瓷器中,没有见到过的。胡人俑的发现,从一个侧面表明,当阳峪窑的产品也曾是宋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品种,从而说明欧洲一些国家和私人博物馆中收藏的完整精美的当阳峪窑的产品,有一部分应是宋代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去的,对欧洲部分博物馆中的宋代当阳峪瓷器有了一个科学的诠释[3]。

灰陶器类的发现,也增加了当阳峪窑烧造的种类,说明当阳峪窑不仅烧造瓷器,也烧造陶器。

3.这次新发现的窑址及灰坑,不在过去文物保护范围内,它的发现,扩大了当阳峪遗址的范围。

在窑炉北部又发现了一处晾坯洞遗址,证明此处也应是当阳峪窑群的范围。我们随即扩大文物保护范围,增设文物保护标志。

[1]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国当阳峪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2]《修武当阳峪窑考古发掘主要收获》,《中国当阳峪窑》,第232页。

[3]《海内外当阳峪窑瓷器收藏情况表》,《中国当阳峪窑》,第373~394页。

(作者工作单位:河南焦作市文物局)

原载 《文物世界》 2015年第5期


(0)

相关推荐

  • 紫金酱釉有哪些窑口哪些朝代烧制?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东汉晚期,酱釉瓷器出现在南方江浙地区,两晋时期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以 ...

  • 神秘的黑釉瓷器有哪些窑口?

    我国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可以开始烧制黑釉瓷器,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德清窑开始尝试使用含铁量在6%-8%的紫金土原料来配置黑釉,此时所烧制出来的黑釉瓷器颜色黑如漆且光亮. 由于时代的不同差异,在黑釉瓷器在其釉 ...

  • 焦作当阳峪窑场概述

    经济事的见闻与记录关注2020-08-24 00:33 新款冰丝男裤,穿上太帅!保穿10年不坏!一折清仓,不抢就没有了!! 白酒"过期"还能不能喝?权威答案来了 一般白酒的保质期是 ...

  • 焦作市博物馆藏当阳峪窑瓷器欣赏

    当阳峪瓷创烧于唐,盛行于宋,止于元中期.宋代当阳峪窑上世纪初在焦作被发现,逐渐引起世人的关注和研究,当时欧洲人称"焦作窑"美国人称"当阳峪窑",曰本人称&quo ...

  • 全国窑口大全之——当阳峪窑

    当阳峪窑是宋代北方地区著名民间瓷窑之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南距焦作市区3公里.又称为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当阳峪窑系.当阳峪窑群等,是中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焦作修武当阳峪瓷窑遗址

    修武当阳峪瓷窑遗址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时,当阳峪瓷窑遗址门上锁,找不到拿钥匙的人,白跑一趟. 当阳峪瓷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存有一块北宋崇宁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秦皇岛抚宁板厂峪窑址群遗址

    板厂峪窑址群遗址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镇板厂峪村, 距九门口水上长城西北约25.2公里.2002年秋被发现,截止2003年8月11日,共发现存有长城砖的砖窑6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焦作日报报道十一中学生研究当阳峪绞胎瓷 取得初步成果

    2017年11月1日,焦作日报报道了我校文科班学生袁俊.姬咏坤等人深入研究焦作当阳峪绞胎瓷历史传承的消息. 目前,焦作十一中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正在蓬勃开展,研究案例不断见报,项目成果不断涌现-- 焦作日 ...

  • 焦作仨高中生探究当阳峪绞胎瓷 还写出了详实的调查报告

    2017年11月16日,大河报客户端报道了焦作高中生探究当阳峪绞胎瓷,挖掘.传承和发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 焦作仨高中生探究当阳峪绞胎瓷 写出详实的调查报告 焦作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厚重的 ...

  • 焦作十一中高三文科学生研究当阳峪绞胎瓷引发媒体关注

    2017年11月30日,焦作日报社记者王玮萱来到焦作十一中,采访高三(9)袁俊和姬咏坤同学,探访他们走出校园研究绞胎瓷,挖掘.传承和发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 近期,大河报报道了焦作十一中学生袁俊 ...

  • 【精美标本】一组宋当阳峪窑色釉瓷枕残片标本

    不接触实物,永远辨不了真品.古瓷片标本是学习古陶瓷鉴定最好的老师.窥一斑而知全豹,懂一片能辨真伪,鉴定陶瓷的好标本不是天天能遇,错过就不会再见. 一组宋当阳峪窑色釉瓷枕残片标本.惠让价RMB: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