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构工场进园设厂,年产1000吨PHA,正进行下一轮融资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报道,9月7日,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将其总部搬迁至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中德产业园”。

微构工场公司成立于2021年2月4日,此前总部设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由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创立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吴赴清担任总裁,于兆海兰宇轩担任副总裁。公司高层出席了昨日赵全营镇的项目签约仪式。

▲ 赵全营镇与微构工场进行签约仪式。

▲ 赵全营镇与微构工场双方代表沟通交流。

微构工场是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成立的一家创新型合成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企业,作为国内最具潜力的合成生物学企业之一,拥有30余项专利技术。

该项目依托清华大学陈国强教授团队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发的成果转化项目,其核心产品PHA(生物降解材料)主要应用于医疗、农业、生活品等领域,并已实现规模化量产中试。

微构工场将在赵全营镇设立总部,拟搭建年产1000吨高端生物材料PHA的智能化示范生产线,同时在中德产业园起步区搭建中德合成生物学研发中心。项目落地后,预计5年累计投资超2亿元,第5年营业收入突破1.6亿元,10年内营业收入累计突破60亿元,为顺义区经济、产业、人才等领域注入新活力。

今年7月,微构工场已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领投,现进行下一轮融资。
微构工场联合创始人兰宇轩专访节选

来源:生辉SciPhi

兰宇轩

学术主要强调的是在研究领域内的创新性,而产业化则更强调技术在现实世界的实用性。两者相辅相成,但并不是天然统一的,所以依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

以我们的核心技术之一 “开放培养不染菌” 举个例子,“染菌” 指的是发酵过程中除生产菌外的杂菌生长,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发酵过程和目标产物的获取。传统发酵工程中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水蒸气对整个系统进行高温灭菌,然而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能耗,增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有悖于我们希望用生物合成的生产方式降低碳排放的初衷。

我们团队最早在学术界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是通过 “三把锁” 来抑制住杂菌的生长:一是较高盐浓度,我们特有的菌株可以在高盐环境下生长,而其他杂菌很难耐受高渗透压;二是碱性生长环境,我们特有的菌株可以在碱性环境生长,而其他杂菌通常适宜酸性或弱酸性环境;三是我们特有的菌株生长速度更快,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我们十多年前提出这个技术后,便开始积极地进行工业化的尝试,但是我们很快注意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的第一把锁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我们生产过程中盐浓度偏高,导致下游的废水处理成本大幅提升,因此从产业化这一端我们考虑的问题变成了如何在抑制杂菌和废水处理中找寻其中的平衡点。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将之前的盐浓度下调至不到 1/4 后,依然可以抑制杂菌生长,同时下游废水处理成本也接近一般的发酵废水排放成本了。在确定这一浓度后,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使得新菌株能更加适应现在的低盐培养状态。经过了这一重要的产业化步骤,新一代的菌株不仅保有先前菌株的全部优势,同时下游废水处理成本大大降低。

近年来我们跟德国技术团队合作,成功开发了废水循环利用技术,使发酵水处理成本降低到行业最低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处理高成本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术上具备创新性的工作,不一定能够直接落地使用,产业化过程伴随着大量类似这样的对先前工作的优化和改进。

9月26-28日,由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主办,道恩集团、聚友化工、睿安生物、南京腾达机械协办的降解论坛将在青岛举办,届时将有行业专家讲授PBAT、PLA、PHA、PPC、PCL、淀粉基等生物降解塑料应用。
现场提供展位50个,并安排项目对接、名企走访等活动,走进万华化学、道恩集团参观交流。参会名额限600个,报名请扫码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