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围:海风千万里,不如花开四季插满头 | 传统的服饰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洗稿,授权请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或以链接形式分享无须授权
一个身心俱疲的号主,所以就写一个春光灿烂的话题。总还会美固守着曾经的模样,等待我们看到她!
福建三大渔女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湄洲女《妈祖髻:最感动的看到你依然充满生命力地活着》,另外还有蟳埔女和惠安女,其中蟳埔女的发型也是十分有特色,被称作“簪花围”。
簪花围,顾名思义就是会在头上簪花的。
簪花这个议题我们并不陌生,著名的就有《簪花仕女图》,而美丽的花卉天然就是最美好的装饰物,所以各朝各代或用鲜花或用仿生花,簪花都是极为通用的装饰。
△ 宋仁宗皇后画像里的簪花宫女
△ 《枚贵妃春贵人行乐图》
△ 簪花的日本舞妓
蟳埔女爱簪花,会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更换花的种类,并且因为她们对于鲜花的需求,边上甚至形成了专门的市场。而且福建地区丘陵沟壑密布,山多田少,海岸曲折,所以族群意识强烈。比如福建三大渔女,虽然都是汉族,但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区别。所以也有人认为,族群区分意识增强了簪花这一行为。
△ 蟳埔女子的簪花围
簪花下面其实依然是“三绺梳头”的遗风,大家可以感受到类似的梳头思路其实是可以演变出许多完全不同的变化。
从外观看,“簪花围”只是一个盘成螺旋状的发髻,其实它也是分区梳头的,只不过它只分成前面的1/3和后面的2/3两部分。换算成客家髻鬃的话,就是脑后的那个分区被省略了,不过由于簪花围是比较低的发髻,功能性上没有太大差别。
与这种发髻相近的是晚清到清末民初汉人女子的“圆髻”。
△ 老照片中的发髻
△ 簪花围
圆髻在很多地方仍可以看到类似的。比如号称明代装束的屯堡,苏州水乡女子发髻,惠安女现存的发型里也有类似的,只是她们制作成形的圆髻,别在头发上。
△ 老照片中的发髻
△ 屯堡女性发型
△ 福建惠安女“圆头”,最外面整块黑色的都是假髻
△ 苏州水乡女子发髻
圆髻的梳理可以参考苏州水乡女子的传统发髻。“簪花围”应该是在这个基础上简化又夸张出来的。
△ 苏州属相女子发髻,不戴头巾的模样
说简化,是因为苏州水乡女子的发髻是较为规整地先梳理出一个类似底座作用的基础,然后进行盘绕(但是从《汉声》杂志所载的梳理过程看,已经不再分区梳头了)。而“簪花围”更简单,直接在手上绕出发髻然后直接用如筷子状的象牙簪固定即可。
△ 苏州水乡女子盘绕方式
△ 簪花围女子盘绕方式
说夸张,是因为“簪花围”的发髻圈数很多,十分扁平,似乎完全是为了簪花而营造出来的“花盆”一样。
△ 簪花围
但是两者的头面装饰也很相近,由起发髻固定作用的发簪和装饰作用的发簪组成。现在由于古装发型皆用“造型”的手段,所以基本是发簪都是装饰用的。
△ 老照片中的发髻
△ 苏州水乡妇女的头面
△ 起到装饰作用的各种小头面
大约是为了怕装饰物遗落,所以往往会用链条进行固定。“簪花围”是不留刘海的,所以要保持额头的光洁整齐,她们就会在前面插入发梳,梳子就用链条或绳子固定,也便于在劳作时随时整理发型。这点很像我们现在的刘海夹作用。
△ 插在额前的发梳和起到防丢作用的红绳
不仅仅只有蟳埔女这么做,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插梳也会用类似方式固定。插梳最早是功能性,而后才发展出装饰性,古装造型上总是忽略这点,技能各种诡异的方式去固定梳子。其实只要细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大家的巧思都出奇相似!
△ 短裙苗族,发梳两头各有两个链子延展出来起固定作用
△ 黔东南苗族
蟳埔女头上最突出的装饰当然是鲜花,称作“生花”,当地也有其他材料制作的仿生花,称“熟花”。“生花”多选用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这样就可以在佩戴过程中感受鲜花慢慢绽放的美丽与芬芳了。
△ 生花和熟花搭配使用
簪花一般也分成两种,一种是规整的花串,一般会根据场合不同,佩戴3-5串,其实就是3-5圈。另一种是独枝花,一般插在花串中间,营造出灵动起伏的效果。
△ 花串+独枝花
也有只用独枝花装饰的,相比花串会显得更加稳重,多见于成熟的女性。
△ 独枝花
海边女性多须劳作,所以她们的服饰常常极为简单,缺少装饰。但是爱美是人的天性,爱自然更是原始的吸引,这样一个“簪花围”,在苍老而朴素的身形上出现,看到冲突的画面请不要感到诧异,这就是最自然的美。
推荐书目
注 业余打理,无暇校对,若有错字,还请见谅
❤❤❤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传统服饰 ❤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