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情牵古村落 赤心魂绕新课堂 ——《宁海古村落》面世有感

《宁海古村落》千呼万唤终于面世了!白发主编老李在第一时间里送给我一本,其精美与大气在我的意料之外,已经远远超越原计划作为乡土教材的定位了。这本书从构思、起草、修改、成书之过程,我还是蛮了解的。四年前,老李对我说,他想编一本关于宁海古村落 讲义,作为学校的乡土教材,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我知道他对传统文化是很钟情的。单从古村落来说,我跟他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比如“门当户对”一词,他会对着老宅的阊门指点什么叫“门当”,什么叫“户对”,还会告诉我不同规格代表不同的寓意,听起来真的蛮有意思,深深感觉残壁断垣中不是斑驳的破败而是顽强的生命和厚重的文化。

长街镇西岙村全景图(徐培良摄)

曾经的象山县县府力洋下新屋(徐培良摄)

说实话,他要编一本关于宁海古村落的讲义或者校本教材,我不是很看好的。理由有二:其一他是中学的一名在职理科男,有不务正业之嫌吧;再者有很多的专业人士都没去做,他去做有没有代猫捉鼠啊?我知道他在努力过程招来许多人有不同的想法,甚至非议,但他认准这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他就坚持走自己的跨界之路。

与他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了解到做文字工作是很辛苦的。先对古村落进行筛选,要认真地查阅资料,还要甄别核对,大到历史典籍,小到宗族家谱,都要比较查找,找出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精品,其中不能出一点差错;接下去,便是写作了,要构勒出框架。重要的内容还要配上图片,于是他要寻图找图还要自己拍图,几乎周末节日都掉进古村落了;三是修改也是耗费心血的事情,经常为一个字一个词而推敲反复,我印像蛮深的是书稿已经进入出版社开印之际,他与我聊天的时候,心中还是惦念他的古村落,忽有想法,立即会打电话给出版社要求调整,如此情况不知多少次。

一市东岙道埠头晨景(水东居士摄)

前童古建筑群(徐培良摄)

他行走在古村落这条道路上,并不孤单,他的坚毅独行,引来既是摄影家又是民俗专家徐培良的倾心支持,他把自己的摄影作品,也把摄影家协会同仁的作品,无私地作为此书配图,使图象化阅读理念充分体现在其中。徐培良也参与主编,为《宁海古村落》提出独到的建设性意见,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使《宁海古村落》一书从乡土教材走向脱胎换骨的转身,羞答答的村姑变成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

黄坛厚诒堂天井(徐培良摄)

深甽镇清潭村全景图(徐培良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