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宁海人叶隽到曰本传播茶文化,还写了本《煎茶诀》
清初宁海越溪文士叶隽旅居日本传播茶文化(注:大多是梅枝田人,期待您核实),日本现存其所著《煎茶诀》两种版本。最近又发现同时代日本著名茶人卖茶翁,写过汉语诗《试越溪新茶》,该诗很可能是作者品尝叶隽所赠茶叶之后所作。
本文对叶隽《煎茶诀》和卖茶翁《试越溪新茶》之关联,作一简介并浅析。
“
日本流传两种
《煎茶诀》
清初越溪文士叶隽,字永之,生平未详。旅居日本,著有《煎茶诀》传世。日本现有用日文假名标注的两种汉字刻本:一是宝历(清乾隆十六年—廿九年,1751—1764)本,现藏大阪中央图书馆;二是明治戊寅(1878,清光绪戊寅四年)本。两版刻印时间相差120年左右。
现存宝历本并非原刻本,而是宽政丙辰(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刻增补本,与原刻本相差40年左右。原刻本可能是叶隽晚年或逝世稍后版本,已经失传。宽政丙辰重刻增补本署名越溪叶隽永之撰,蕉中老衲补。蕉中老衲即大典禅师(1719—1801),别号不生道人。系著名茶人,著有《茶经评说》,为《煎茶诀》增补了一些内容,在叶氏原文中搀杂了一些本人煎茶体会。跋语作者木孔恭(1736—1802),名前冠“浪华蒹葭堂”,为当时大阪著名儒商、收藏家,多珍本秘籍,本书的刊印当经其手。
收录叶隽《煎茶诀》明治、宝历本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2007年由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明治本由小田诚一郎校点,删去了蕉中增补部分,专家认为该本还原了叶氏《煎茶诀》原貌,并有明治时著名慈溪籍旅日华人王治本(1835—1907)序言。
《煎茶诀》在传承中国唐代的煎茶法以及在日本的传播,具有一定意义。2007年,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将上述两种版本均收录其中,由郑培凯、朱自振校注。《煎茶诀》分藏茶、择水、洁瓶、候汤、煎茶、淹茶六章600多字。另附明代宁波著名茶人、文学家、戏剧家屠隆《考槃余事·茶说》七章,分别是茶具、书斋、单条画、袖炉、笔床、诗筒葵笺、印色池。作者自注:“右(上)七项,载屠龙(隆)《考槃余事》,聊采录以示诸君子。”由此可见作者叶隽是熟读屠隆《考槃余事》等历代茶著及传统文化的爱茶文士或学者。
日本主要传承中国唐代之煎茶法和宋代点茶法,后者又称抹茶。煎茶法主要用饼茶,经炙烤、冷却后碾罗成末,新水活火,水候三沸。分茶最适宜的是头三碗,饮茶趁热,及时洁器。叶氏六章记载了煎茶之要诀。木孔恭在跋语中评论说:“《茶诀》一篇,语不多而要妙尽矣。”
明治本附有王治本所作《煎茶诀序》,为《煎茶诀》锦上添花。其中写到:“夫一草一木罔不得山川之气而生动也,唯茶之得气最精,因能兼色香味之全美焉。……人之气配义与道,茶之气配水与火,火济而茶之能事尽兮,茶之妙诀得兮。友人以《煎茶诀》索序,予为之详叙如此。”
同年七月,比王治本小9岁的旅日慈溪同乡冯雪卿(1844一1926),手录《煎茶诀序》,留下了难得之文献。
日本明治戊寅(1878,清光绪戊寅四年)七月,冯雪卿书王治本《煎茶诀序》。(引自风声琴声新浪博客)
“
卖茶翁《试越溪新茶》
应与叶隽相关
卖茶翁肖像及《卖茶翁茶器图》书封
除了《煎茶诀》,笔者最近又发现日本著名的卖茶翁写有汉语诗《试越溪新茶》。
卖茶翁原名柴山元昭(1675—1763),出过家,还俗后自称高外游。他热爱并推广中国茶文化,尤钟煎茶法,与另一支沿袭中国宋代抹茶法的茶人形成鲜明对比。其57岁以后,实践以茶修行之道,自带茶具到相国寺一带卖茶,建通仙亭,在亭里挂茶旗,设茶炉,置铜钱筒,开始了长达20年的卖茶生涯。有时则走出茶亭,挑着茶担游走四方。1823年,浪华石居·木孔阳摹写卖茶翁茶具计33件,出版《卖茶翁茶器图》。
1763年出版的《卖茶翁偈语》,刊有其卖茶翁14韵《试越溪新茶》,全诗如下:
故人奚自仙芽赠,道是越溪第一春。
开封色香浮满座,旗枪极品可为珍。
汲来鸭绿河源水,瓦鼎老汤好尝新。
一啜方知奇绝味,口甘气洁爽精神。
庄周何暇化蝴蝶,胸宇洒然物外人。
笑我枯肠无只字,别传妙旨自天真。
由来久贫忍饥渴,收得厚颁润吻唇。
以酪为奴甘露液,清风两腋最超伦。
卢公七碗不消吃,赵老一瓯宜接宾。
谁是个中知味者,知音本自绝疏亲。
酒偏养气功如勇,茶只清新德似仁。
纵如勇功施四海,争如仁德保黎民。
越溪最胜色香味,秪此色香名六尘。
即此六尘了真味,色声香味净法身。
日本1763年刊行的《卖茶翁偈语》,刊有卖茶翁《试越溪新茶》。
该诗抒写作者品尝朋友馈赠越溪早春头道新茶之后的喜悦心情,赞美越溪茶色、香、味殊佳,可以修身养性,参禅悟道。诗中写到庄周化蝶、酪奴、卢公、赵老等中国名人典故,其中“卢公”指被誉为茶中“亚圣”之卢仝,其《七碗茶歌》誉满天下,被日本尊为煎茶道始祖;“赵老”大概指留下“吃茶去”公案的唐代赵州禅师从谂,又称赵州和尚。
因为日本没有越溪之地名,一般认为即为叶隽故乡宁海之越溪。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写到赠送越溪春茶的“故人”即叶隽,但从《煎茶诀》初版时间中,我们可知道两人是同时代人,叶隽或稍大于卖茶翁。另外该诗结尾两次写到色、香、味,王治本为明治本所作《煎茶诀序》,则三次写到色、香、味,这是两者相通的一种暗合。
由于缺少直接文证,不能肯定卖茶翁所咏越溪茶为叶隽所赠,不排除当时其他越溪人士带去当地新茶。
越溪1956年建乡政府至今。宁海县包括越溪乡,古今均为茶乡,宋代即有名茶茶山茶,产地与越溪相近,今有名茶望海茶、望府茶,越溪均有基地。
越溪位于宁海第一大溪白溪、洋溪汇流三门湾之出海口,宋代即有商船往来日本等地。明弘治元年(1488年),朝鲜弘文馆副校理崔溥等43人遇风暴漂入越溪,受到当地军民的热情款待,并在越溪巡检司城住了一宿。崔溥从陆路回国后,详细记录沿途见闻写成《漂海录》,其中填补了一些中国官方史籍之空白,成为著名的日记类文献。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越溪大败倭寇。
遗憾的是,今日越溪乡及宁海各地宗谱等史籍,未见叶隽永之生平事迹。期待未来有所发现。
《乡土宁海2016》正式出版
支持公益 感恩有你
代销点:东方艺术博物馆(西站)
海洋生物博物馆(强蛟码头)
久木房客栈(前童民俗博物馆旁)
广告
越溪乡政府特约发布
□撰稿:竺济法
□ 编辑:天明小子
□ 审核:DODO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您对“乡土宁海”公众号的支持。“宁波东胜”赞助的“乡土宁海”是公益事业。
xiangtun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