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童谣•尧龙之声】03║避暑胜地尧龙山

音频:华豆山右

配乐:期待的旅行(音乐人胖可)

尧龙山不仅仅属于夏天,秋天的她,有着比夏日更让人神魂颠倒的魔力。走进田野,就像置身于金色的海洋,成熟的稻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天与地也融为一体,熠熠生辉,美轮美奂。如果说,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风景,是人生最惬意的事。那么,在这个短暂的秋天,遇见尧龙山,定是你这个秋天最美的遇见。

导语 陈双

童子童谣 · 尧龙之声

第3期

组稿编辑:梁光翔

尧龙山数字童谣一
1.尧龙山
文/尧龙学子(贵州桐梓)
一二三四五,渝黔有山祖;
凤凰飞九天,尧龙传万古。
凤凰有几只?快来数一数!
尧龙有几子?一二三四五。
【点评】用“一二三四五”数字来开头的儿歌很少,最经典的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那一首。这一首与此相仿。表面看起来”一二三四五”与正文无关,是采用了“兴”的创作手法,其实是有联系的,与结尾“尧龙有几子?一二三四五”相呼应,即前后照应。从技巧手法来看,这首作品应该属于数数歌,介绍尧龙山的凤凰和尧龙之子的数量。只是有一点,尧龙有五子,但凤凰有几只似乎没有明确答案。

2.尧龙梯田

文/张维(贵州桐梓)

层层梯田接云端,

云遮雾绕有神仙。

白天装太阳,

晚上装月亮。

日照梯田金光闪,

月照梯田闪银光。

春天栽秧苗,

夏天绿茫茫。

站在山顶四处望,

秋天满眼是金黄,

尧龙大米颗颗香。

【点评】这首作品的特色,在于五彩缤纷、颜色鲜艳,有太阳的红,月亮的白,秧苗的绿,秋天的黄。但内容似乎稍多了一些,既有昼夜美丽景色,又有四季丰收美景。从昼夜景色看,也有重复之处。开头两句与正文要表现的主题没有直接联系,与其它作品雷同。因此,建议将前四句删除,不但删繁就简,还可以避免开头两句不押韵的问题。这样,通过昼夜和四季颜色的变化,突出尧龙梯田为村民带来“大米颗颗香”的功绩,为脱贫致富作出贡献。

图 张维

3.古树茶

文/曹大忠(贵州桐梓)

古树茶,色泽黄,

尧龙飞出金凤凰。

古树茶,味飘香,

飞出尧龙走四方。

古树茶,色泽鲜,

藏在深山上万年。

古树茶,不一般,

精挑细选出深山。

到尧龙,赏名山,

细斟慢品赛神仙。

【点评】这首作品扩大了尧龙古树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地域童谣宣传功能的体现。尧龙古树茶有何特色?作者分别从它的色泽、味道、制作等方面作描述,用“金凤凰”“走四方”“赛神仙”等词汇间接夸赞它的品质优良,达到了宣传推介目的。如果避免“色泽”的重复,顺序更科学(先“藏”再“走”),也许更好。

古树茶图 梁光翔

4.如来经过尧龙山

文/陈园英(江西)

如来经过尧龙山,

炎炎夏日像春天。

凉风阵阵扑面来,

绿树繁花肩并肩。

如来爱上尧龙山,

从此常住在凡间。

【点评】作者从“如来经过尧龙山”从而爱上这里“常住在凡间”来构思,不错!让本来静态的尧龙山活了起来、动了起来。这就是想象的魅力。作者从夏日凉风、绿树繁花方面描述如来爱上尧龙山的理由:夏日如春。从而,讴歌了尧龙山优美的自然地理资源条件。能够将如来吸引来此定居,可见尧龙山引力、魅力之大。这样的构思大大优于直接列举尧龙山的生态美。
图 柯建国
5.尧龙山云里钻
文/王艳萍(河南)
尧龙山,云里钻,
佛陀头顶挨着天。
角石化石山中藏,
山下梯田连成片。
树绿花红鸟儿唱,
迎来八方旅游团。
纳凉避暑养生地,
天然氧吧空气鲜。
小康生活多美好,
男女老少笑开颜。

【点评】这是一首全面讴歌尧龙山旅游资源的作品,有高山、佛陀,有角石化石,有梯田,还有鸟语花香,从自然到人文,什么都有,令读者对尧龙山资源及其特色有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不过,因为作者系外地人,对尧龙山没有具体的实感,只是通过零星的文字和图片来写,因而,不能深入具体描绘,只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故而作品显得比较平淡,缺乏一个集中的题材和意象,有歌谣(顺口溜)的味道。

图 张维

6. 人间仙境

文/韩思然(四川)

贵州有座尧龙山,

山势奇特好壮观。

云雾缭绕似仙境,

原来仙境在人间。

【点评】每一首童谣,最好都有自己的亮点,以示存在的价值。这首作品的亮点,在于末句:“原来仙境在人间”,使传说中的仙境变成了人间活生生的现实,从而热情讴歌了尧龙山云雾缭绕、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作品的不足,同样是身在外地,不能写出其独特景致,而“贵州有座尧龙山”不但看出作者是外地人,站在贵州外来表述,而且浪费宝贵的文字数量,对于“山势奇特好壮观”也没作具体描写,如何奇特法,读者不知道,显得比较空泛。
7、一碗水
文/彭雲鑫(8岁)
一碗水,
风景美。
人人喝了那碗水,
走起路来不嫌累。
作者系桐梓县尧龙山镇中心学校

【点评】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句句押韵,气韵顺畅,是这首作品的显著特色。三三七句式的运用,更增添了作品的节奏感,富有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主题集中,内容单纯,容易记忆,听上两遍,就能背诵,这是这首童谣的又一显著特点。作品不但说明一碗水那个地方风景美,而且夸张地表现了一碗水对于增强人的体能的神奇作用。只是“嫌”字用得不准确,如果改为“觉得”的“觉”字,就好了。

图 梁光翔

8.代代传承那杯茶

文/陈先学(重庆)

千亩万树嫩芽芽,

双手采摘掐回家。

搓来揉去晾晒好,

煎炒筛选制成茶。

开水冲泡献爷爷,

爷爷推转给爸妈。

我家祖孙三辈人,

代代传承那杯茶。

【点评】如果从家庭制茶的角度看,这首作品还是不错的,新颖独到。作者熟悉制茶工艺,“采摘掐、搓、晾晒、煎炒筛选”等动作及程序,不熟悉的人写不出来。作品的问题,主要在于主题不明确集中,是写制茶工艺这一民间非遗,还是写祖孙三辈孝老爱亲?似乎都有。“代代传承那杯茶”说明制茶不是为了销售,是自家享用。内容也没有反映销售创收致富之类的文字。因此,作品犯了杂糅的毛病,主题不集中。另外,作为尧龙山地域童谣,看不出来地域特色,除非尧龙山地区就有家庭制茶自我享用的习俗。
古树茶图 梁光翔

9.尧龙山

文/苟显金(贵州桐梓)

尧龙有座山,

耸立在云间。

要想爬上去,

脚杆打闪闪。

一旦爬上去,

心胸天地宽。

【点评】描写尧龙山山高特点的作品纷至沓来,这又是一首。这首作品的亮点,有两点:一是口语、土语、方言入诗,即“脚杆打闪闪”。方言入诗生动形象,当地人感觉非常亲切,有生活气息,但对于外地人来说,未必懂得。不过,对于这种地域童谣,我看是可以的,毕竟它不要求在全国产生影响,不企求全国人民都明白。二是“心胸天地宽”一句,一语双关,既说明尧龙山之高,同时说明登高才能望远,视野和心胸才能开阔,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意境,富有哲理。不足之处,就是叙述性语言多一些,“要想”“一旦”等说理、说教性的词语,不适宜用于童谣之中。标题可以修改为《爬尧龙山》,有别于他人作品的名称。

10.尧龙山

文/贾付江(河北)

尧龙有名山,

佛陀坐上面。

人爱山水美,

喜地又欢天。

【点评】尧龙山太有名了,成了许多作者的最爱。该作者就写了尧龙山。作品的亮点,在于第二句:“佛陀坐上面”。名人配名山,相得益彰。但作品的毛病,在于没有将这一亮点紧紧抓住并顺势演绎下去,而是抛弃它,去泛泛写什么“爱”和“喜”,显得空洞。如果将后面的内容与“佛陀”这一关键词联系起来就好了,如将“喜地又欢天”修改成“佛陀也留恋”,说明不但凡人喜爱这儿美景,连看破红尘的佛陀也留恋这儿的山水,不是更加说明此地美不胜收、魅力无穷么?标题就修改为《佛陀坐山上》,独特别致。
点评老师简介
戚万凯,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巴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巴渝儿歌》总编。著有《猴子当了山大王》《儿歌“戚”谈》等儿歌、童诗、童话、评论集40余册。《水果歌》等500余首入集(教材教辅),百余次获奖。儿歌《老鼠画猫》《上网》上央视“六一”晚会,儿歌集《山羊爱和谁睡觉》《章鱼拜师》纳入南方分级阅读丛书一、二年级。中宣部等国家五部委举办的全国优秀童谣评选连续六届获得者。参与《科普通论》(科学童谣篇)编写。
朗诵老师简介
梁光翔,网名华豆山右,贵州桐梓人,大学文化,现为《童子童谣·尧龙之声》组稿编辑,桐梓县尧龙山镇中心学校教师。

2021.7.31【童子童谣·尧龙之声】01║全国第一个“童谣名山”将在桐梓诞生

2021.8.18【童子童谣·尧龙之声】02║美得窒息的家园您喜欢吗?

你有好童谣
我有好平台

指导:桐梓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主办:桐梓县关工委 桐梓县教育局 桐梓县文联

承办:桐梓县文学协会 《童子童谣》编辑部

编辑:梁光翔

审核:胡  静   赵令友   张维   王霞    王元和

核发:王宗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