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聪明的人什么都不需要学,而笨的人有多笨学多少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533篇原创内容,2020年第42篇。
本篇的主题是跨学科终身学习的隐含假设。
任何一个观点、言论、选择、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不易察觉的隐含假设。
真正理解一个观点、言论、选择、行为,就需要挖掘出这样的隐含假设。
只要假设始终成立,观点和言论就能成立和立足,选择和行为就是合理的和理性的。
前几天我突然想到,跨学者终身学习背后的隐含假设到底是什么呢?
是知识本身有价值?
还是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都不是。
我认为这个隐含假设应该是:我是世界上最笨的人。
只有承认自己是世界上最笨的人,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看书学习。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去学,所有的知识都尽可能至少重学一遍。
而知识本身再有价值,如果认为自己已经全都掌握了,不需要学习。
学习再开心,还会有其他很多开心的事,不一定需要花很多时间用来学习。
想明白这个问题,我释然了。
只要我不骄傲自满到认为自己很聪明,我的学习就能继续下去。
这一点我很放心,至少现在我觉得对我来说,认为自己聪明是一件愚蠢的事。
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对读书和学习不屑一顾:聪明的人不需要多读书,足够聪明的人也许从来都不需要。
这几天在看李录的新书《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收获很大。李录认为,投资是一件在知识和认知上必须要追究终极的事。如果在哪个方面有薄弱环节,市场早晚会通过损失来告诉你。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高中时一个同学评价高考:哪疼往哪扎。
也许从我一开始决定跨学科终身学习的时候,就注定与投资结缘。更何况我的偶像还是查理·芒格。
一个好的投资人,特别是价值投资者,注定会更像一个学者。想要做好投资,关键是更极致的了解世界。只有更了解世界运行规则,才能看懂公司,才能预测公司的未来。
最近和好几个朋友聊天,都问我建议每年看多少书。
因为我默认自己是世界上最笨的人,所以我每年至少看一百本书。
对于身处职场的朋友来说,工作节奏快、时间碎片化,想要空出更多时间看书是不现实的。
即便再求知若渴,我也建议每年看十本书就足够了。也就是比我聪明十倍就可以了。
我觉得看书的重点,应该放在搭建和修正自己的底层逻辑上。这个问题今天不细说,还会专门讨论。
如果底层逻辑有严重缺陷和问题,即便添加再多的信息量,也改变不了深层次的问题。
对于企业创始人和高管的角色,每年也得至少读完一本书。
比我聪明程度超过一百倍的,可能就不太容易交流了。
至于选择看什么书,每个人都有更适合自己、更感兴趣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