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养鸣虫解千愁 领略“姐儿”的风采
鸣虫被誉为天然的“随身听”,每年一到冬天,众多玩家都对鸣虫趋之若鹜,纷纷挑选、蓄养自己心仪的“爱宠”。按照民间习俗划分,常见的鸣虫有蝈蝈、油葫芦与蛉虫。(蛉虫在昆虫学分类中实际归属蟋蟀科,但在民间,人们将蟋蟀总科中那些身体纤细、鸣声清幽的小型昆虫统称为蛉虫。)但也有玩家不喜欢随大流,养起了“姐儿”这类“少数派”鸣虫。
“姐儿”学名鼓翅鸣螽,以名会意,从这个学名中不难想象出它鸣叫时的神态:双翅充盈鼓荡、饱满圆润,好似迎风招展的妇人纱裙。“姐儿”外形与蝈蝈十分相似,但个头明显偏小,加之全身鲜艳的翠绿色,看起来非常娇小清秀。如果说大蝈蝈显得敦厚稳重,那么“姐儿”则是活泼灵动。而“姐儿”的这个称呼,大概正是取自这种外形神态吧。
“姐儿”的这身绿色在严寒冬日显得格外出众。人们根据体色差异,又把“姐儿”划分为三个等级,排名首位的为”翡翠姐”,这种体色青翠鲜嫩、色彩鲜明,最受人们欢迎;排名次席的为“碧玉姐”,这种体色为深绿色,也非常漂亮有市场;排名第三位的为“树叶姐”,这种体色虽也为绿色,但缺乏光泽,较之前两类要差一些。
“姐儿”的外观玲珑剔透、很有特色,难怪有些人在蓄养蝈蝈的同时,还会养上一只“姐儿”,因为这个小玩意太招人喜爱了。
与“姐儿”的外形比起来,它的叫声似乎就没有那么“招人爱”了。上面提到,人们根据这种小虫的样子形态,给它取了“姐儿”的俗称与“鼓翅鸣螽”的学名,但实际上还有一个俗称没有说到,而这个俗称正是从叫声得来的,这个俗称就是“扎嘴”,它的叫声差不多就是“喳、喳、喳、喳”这样子的,听上去还不如撕纸的蝈蝈叫得好听。
“姐儿”叫声的另一大特点是“太贫”,一旦开叫没完没了。有人专门研究过“姐儿”鸣叫时长的问题,在山东农业大学学报《三种螽斯鸣唱行为的比较研究》这篇论文中,专家对扎嘴的鸣叫时长进行了统计:
“一昼夜独鸣时间累计为426±63min,其中白天113.5±41min,占总量的26.6%;夜间鸣叫312.5±58min,占总量的73.4%。
引入雌虫后,雄虫一昼夜竞鸣时间累计为581.3±69min,其中白天202±52min,占总量的34.7%,夜间鸣叫379.3±78min,占总量的65.3%。”
全天24h共计1440min,即便是独处,它在一天中竟然也会有1/3的时间在鸣叫,说“没完没了”还真没有错怪它,而且它的叫声大都集中在夜晚,如何隔音应该是玩家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新蜕扎嘴,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姐儿”的叫声会随着所处环境与生长阶段的差异而变化。还是在《三种螽斯鸣唱行为的比较研究》这篇论文中,专家对它的叫声类型进行了如下分析:
当雄虫周围未出现雌虫时,发出响亮的“呼唤声”,可以让远处的雌虫听见;
当知道雌虫在其近旁时,音调变为低而纤弱的“求偶声”,目的是激发雌虫与之交配;
当意识到危险后,会发出“惊叫声”,强度大、频率高、无音节之分,其目的是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和告示同类。
有人用点药的办法优化“姐儿”的叫声,点药后虽说仍不怎么耐听,但比“裸翅”时相比却改进了不少:
最后说下“姐儿”的吃住问题。冬天喂养首先考虑保温,葫芦、竹筒或者有机罐都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有机罐,不仅能听叫还能观赏,真正做到了视听一体。虫具体积要保证有足够的回旋余地,但也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导致断腿。
扎嘴适用虫具,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姐儿”的食材与蝈蝈类似,毛豆、胡萝卜或饭粒都可作为它们的主食,另外还需多喂像梨、苹果这类水果,确保它们的水分摄入,偶尔也可喂食面包虫,用来增强体质,抵御寒冷。
今年冬天,您养鸣虫了么?(感谢石家庄李先生对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