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脑一片空白到头头是道,只需掌握三个范畴法进行演讲(三维树)

前天,有位三维树的同学讲,她上个月找工作面试时,人事经理要求她做自我介绍,结果她从自己的名字说起,说到兴趣爱好,又讲到为什么从上家辞职等。

讲完后,自己都不知道讲了啥!总的来讲,就是思维跳跃,东讲西说。最后面试失败了。

说话思路跳跃的原因,是没有习惯于将所表达的内容,限制在一个意义范围之内、有序的展开。所以,有时候虽然说了很多话,但不知道自己说了啥(思想)!

无论是长篇的演讲,还是一分钟的发言,从逻辑的角度讲,说话的内容就是讲清晰三个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你想使自己的跳跃性思维聚拢起来,首先需要将“是什么”讲清楚。主要是三方面:名称,主体与属性。

1.是确定名称:是指瞬间将散乱的思维聚拢于某个词。

一个思想的来源,是从事物中来;表达一个思想,是由名称开始。

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你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呢?主要是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当中,总结出来的。比如,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或者是一个追求梦想的人等。

当你想表达自己是个好人。那么,你后面所有讲的内容,都要围绕这个名称展开。也就是说,接下来,你要将这个“好人”的意义说清楚。

2.是建立主体:是指思想或事物的主要部分。

每一个思想或事物,在概念上都有主次之分。你演讲的时候,你的思想有了主体,就可以有序展开了。

比如,“好人”这个名称,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为即使是小偷,他都认为自己是个靠“能力”吃饭的好人。所以,你要将“好人”这个名称进行定义。例如,你说你是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人。那么,“帮助别人”是“好人”的意义,也是思想的中心。

3.是组合内容:将不同的词语或事件组合成一个思想。

所有的词都有自己特有的属性范畴。分类来讲,最高范畴的共有十类:实体,数量,性质,关系,何地,何时,所处,所有,动作和承受。

你要清楚表达一个思想,就得将这十类范畴相关的词进行组合。

例如,你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实体”是指你自己。想要讲清楚主体思想“乐于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可以说你在何时,何地,做了多少件(数量)帮助别人的事情,你心里的感受(所处)是什么等。说完之后,别人就会在大脑里,有一个你是“好人”的形象。

当你懂得应用了这三个范畴法,无论你是即兴发言,还是有准备的演讲,在你的大脑内,立刻就会跳出一个能概括整个内容的词语,之后建立主体意义,再将一些事件进行组合。你的表达就会井井有条,听众的思路就会跟着你向前走。

范畴法看起来很容易,但要真正掌握和应用,需要努力学习。后面的文章会将十个范畴和大家一起分享。(演讲时,你有过大脑空白的时候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