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不可不知的祈福开运十法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从唐朝开始推行,中秋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主要节日之一,与元旦齐名。
在这三秋之半,月亮最圆的时候,就是家人团聚,共同赏月的大好时机。一轮圆月高挂在深邃夜空,播撒下皎洁光华,不少人家都会玩着花灯,吃着月饼,聚在一起共同赏月,享受亲友间温馨的美好时光。
中秋节当晚也是祈福开运的好日子,小编特别整理了几种中秋祈福法,大家可以参照自行祈福:
1
可以拜月问命,占卜吉凶
阴历八月十五,为太阴娘娘、月下老人及土地公生日,故拜月、祭土地为中秋的主要祭祀活动之一。
晚餐过后,全家人在一起赏月时,可准备三、五样素果、糕饼、金银衣纸和一个干净的碗、六颗未用过的骰子,再焚香向太阴娘娘祝寿。
口诵:“太阴娘娘在上,今逢中秋佳节,弟子准备清香素果、糕饼、财帛敬献,诚敬向太阴娘娘祝寿,并想于此佳节寿旦之日,用六颗骰子向太阴娘娘卜问运气,红点有分,黑点无分,接下来想请问的问题是......”。
如掷出的是3点以下代表运势不好,4—6点代表运势中平,7点以上代表运势正旺。如果想要借中秋节卜问运气的朋友,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2
可以祈求姻缘
中秋节又为月下老人生日,相传月下老人会在这天出现,为未婚男女牵上红线,故在中秋节的晚间5-7点,先在一个地点等待十五分钟以上,然后男左女右在脚上绑上红线(从月老庙中求的红线,或预先拿红线至月老庙过一下香炉效果更好),但绑好后,要留一点线头,寓意让月下老人牵线,留越长越容易被月老牵,但长度不可长到被路人踩到。
准备好后,先左脚顿地,口中诵念:“今逢中秋节佳节,祈求月下老人能为信士某某某,牵起红线,让信士某某某能够姻缘早发,早遇理想之对象”,然后往人多之处出行,先原地顿步,再男起左脚女起右脚,走800米以上停步,口诵:出行圆满成功,谢谢月下老人赐福牵缘。出行过程中不要开口讲话,不要回头。
3
可以祈求财运改善
中秋夜,为土地公(福德正神)巡视民间的重要日子,求财者可到香火鼎盛的道观或者法坛,向福德正神祈求庇佑财运亨通、进财顺利。
需要说明的是:拜福德正神(土地公)宜用三样水果、三杯茶、香蜡烛一对、月饼、金纸以寿金、土地公金各三支、金筒一个。
4
可以赶走霉运
中秋夜晚,秋高气爽,明月当空,大家喜欢到郊外走走,散步赏月,尽心而归,故俗称“踏月”或“走月亮”。女同胞可于当天晚上七点到九点,相偕出游,除了健身外,尚能怯病。另外,最好能步行过三座桥,以达到“过运”的效果,因为鬼是借气而行,而桥下有河神、水神,可阻挡鬼,过桥就可以扫除霉气,且过桥后看守的土地公也不同,因此自然可以让自己重新调气,袪除过去不好的阴气。
5
可以祈求子嗣
月的圆缺变化,通常是被寓意为一个生育过程。故民俗中有: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荞麦不实的说法。兔望月而孕,蚌望月而胎,荞麦得月而秀,世兔皆雌,惟月兔雄,故望而孕;在梦占当中,若女性梦见月入怀中,则主怀孕。所以民间有“摸秋求子”的习俗。所谓摸秋,乃是指偷别人家菜园中的茄子,惟不可让人知道,更不可请别人代偷。将偷得的茄子,挂在主卧床头上,当作求子的吉祥物。
古人认为,中秋节是适合受孕的,古时的皇帝有则满月受孕之说。因为中秋月满,气候宜人,人的心情在月满时变化很大,故生理与情绪容易高涨,受孕则易得子嗣。
想怀孕之妇女,可在家中摆上四色盘,内放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物,焚香祈祷早生贵子之吉祥意话语。也可以在卧室张贴张仙送子图、张仙射月图(化解不孕症)、麒麟送子图、榴开百子图、观音送子图,或是到庙宇祈求注生娘娘或太阴星君,祈求子嗣,古人坚信:心诚则灵。今人未必不可以尝试一下。
6
可以祈求仕途与学业顺利
古时,读书求功名的仕子,亦流行在中秋夜,用红纸写上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等称谓,贴在各式月饼上,掷骰子来竞夺状元饼,胜出者则寓意来年学业有成、金榜题名、步步高升。
7
可以祈求转运
觉得自己运气比较不顺时,可向别人求点糕点回家,借别人的运气来转运,回家后与家人同食,但是隔年必须还愿。
8
可以祈求长寿和健康
中秋夜为太阴朝元之时,玉兔在月宫为人捣药,主妇可焚香守夜或晚睡,向月亮祷祈父母与全家人康泰长寿。
9
老人和女性可以许下宏愿
古人有中秋之夜,天门可以洞开的说法。若中秋夜,天有异象时,比如云中带有五彩等,为开天门之兆,可趁此时,向天许下心中之愿,往往有意想不到之效果。中秋节是老天独让女性尽祈心中愿望之夜,在求神助气、增加能量,补充缘份外,更宜出行纳吉气,以穿红色上衣,身上佩带吉祥符或心爱饰品,向上天许下宏愿 ,祈福心想事成。
10
为全家人增运祈福、保佑平安。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您不方便亲自进行拜月等增运事宜,也可以选择中秋节期间去道观为您及全家人进行祈福,也是行之有效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