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法实务丨印证在监察调查中的实践运用

印证,是指两个以上独立来源证据间的验证关系,是以证据与案件事实、证据之间的相互验证性为核心的证据分析方法和手段。作为判断证据证明力的基本模式,印证不仅是审查证据和认定事实的关键步骤,也是化解疑难案件中证据不足、证据矛盾的重要方法。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印证方法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运用。

  印证方法的实践运用

  案例:李甲,A省B市市长,2019年因涉嫌受贿犯罪被立案审查调查。经查,李甲在担任市长期间,其弟弟李乙在B市成立工程信息咨询公司,先后帮助多家企业承揽该市建设工程,并以收取“信息费”“咨询费”等方式赚取了巨额利益。审查谈话中,李乙承认自己凭借“市长弟弟”的身份找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张丙、赵丁“要工程”,但李甲并不知情。张丙讲,自己曾向李甲汇报过李乙帮助一些企业承揽工程的事,李甲表态“符合程序就支持”。赵丁讲,李甲曾向其询问过李乙的经营情况,并请他“适当关照”。李甲坚称,只知道李乙在B市做生意,但并不清楚是什么业务,也没有为李乙找相关部门打过招呼。

  笔者以该案为例,简述印证方法的运用过程:

  一是结合在案证据明确待证事实。本案中,结合问题线索反映内容和在案证据情况,我们分析,李甲不仅知晓李乙帮他人承揽工程并收受财物的行为,还可能在“为他人谋利”和“收受财物”两方面与李乙有意思联络,具有共同受贿故意,但由于李甲、李乙很可能提前做了“应对准备”,关于共同受贿故意的主观性证据尚未获取,因此调查取证工作应围绕证明李甲与李乙是否存在“通谋”展开。

  二是调取可以直接认定的客观性证据。本案中,调取能够证明李甲与李乙密切联系和经济往来的书证、物证等客观性证据,如李甲财产变动和大额支出情况;李乙帮助李甲在家乡购房的付款记录;李乙向李甲在海外留学的孩子汇款的银行凭证;李甲为李乙办理参加重大商事(会议)活动的通行证;李甲在B市和其他地区任职期间,李乙开设公司的员工信息、成本支出、营业收入及业务经营资料;在李乙帮助下承揽工程的企业资质及经营情况;李甲听取相关工程招投标和建设情况汇报的会议记录;各项目中李乙赚取的“信息费”“咨询费”明显高于行业水平的鉴定意见等。

  三是收集支持待证事实的言词证据。如该案中,张丙、赵丁证实,李乙帮助承揽工程的企业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有的甚至是“借照经营”,若非李甲要求“支持”“关照”,将很难中标。中标企业负责人证实,知道李乙开的是“皮包公司”,没有开展过实质业务,但与李乙合作可以获得李甲的帮助,因此向李乙支付了很高的费用。还有证人证实,李甲多年来一直将李乙带在身边,李甲曾将李乙介绍给省市一些知名的企业家,李甲对李乙的“管控”很严,曾让自己身边工作人员“盯着”李乙,并多次因李乙在外口不择言、高调行事而大加责骂等。

  四是对印证关系进行审查。在全面客观收集证据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法则和经验规则,通过审查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印证关系,判断待证事实是否能够得到印证。本案中,具有相互印证关系的证据事实如:(1)李甲与李乙关系亲密、交往频繁;(2)两人具有共同利益关系且李甲实际占有了犯罪收益;(3)李甲积极为李乙“做生意”创造条件;(4)李甲对李乙的“控制力”很强;(5)李乙的公司没有开展实质业务的能力;(6)若无李甲帮助,相关企业的资质和条件不可能承揽工程;(7)李甲对张丙、赵丁施加了影响。上述证据与事实相互支持、相互验证,形成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从而可以认定李甲与李乙在共同受贿犯罪上具备“通谋”。当然,为争取被调查人真诚悔过、配合调查的积极态度,进一步完善证据体系、确保案件质量,应依托证据与李甲、李乙进行谈话,尽量实现被调查人供述与在案证据的印证。

  运用印证方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重参与印证的证据质量。证据证明能力是讨论证明力的前提和基础,运用印证方法的前提是要严格规范调查行为,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确保调查取证工作的合法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实践中需特别注意的是,要尊重客观认识规律和证据间的合理性差异,不能为了追求印证的高度一致性而指名问供、指事问供,或者给予被调查对象过度提示。

  二是注重把握印证的程度。根据监察法第四十五条之规定,职务犯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的证明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然而,不同案件中,何种程度即属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需要具体分析。笔者认为,调查阶段对印证程度的把握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1)单个证据具有证据能力;(2)主客观证据间相互印证;(3)多种独立来源的证据间具有同向性;(4)印证事实与案件其他事实、整体事实相符合;(5)印证事实无反证挑战;(6)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符合逻辑和经验判断;(7)通过印证所认定或推定的事实具有唯一性。简言之,就是要实现证据质上“确实”、量上“充分”,办案人员主观认识上已“排除合理怀疑”。

  三是注重对矛盾证据的审查。证据间有矛盾是正常的,矛盾的表现形式也比较复杂,要注意区分矛盾的不同性质,对于足以影响事实认定的重大矛盾,务必通过进一步调查予以消除或作出合理解释。

  四是注重印证过程的“外化”。印证不是简单量化和机械比对,而是办案人员运用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通过综观证据体系后形成内心确信的主观判断过程。对于这种判断,要在审查调查报告中展开印证分析过程,要充分阐明运用在案证据排除合理怀疑、形成内心确信的理由,实现印证过程的“外化”,便于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审查。

  五是防止出现两个极端。要防止过度印证,正确看待司法实践中证明标准的实质递进性,监察调查阶段与刑事诉讼阶段对证明标准的要求可以存在差别,达到“查明违法犯罪事实”的证据标准即可;要防止强求印证,对于经调查无法查清事实或对案件事实存疑的,应当依据“存疑有利于被调查人原则”作出认定。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0)

相关推荐

  • 案件审理工作实践总结——九步法

       案件审理工作实践总结--九步法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纪委   邹益民 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案件审理工作的意见>等精神,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审理室<案 ...

  • 如何应对审查调查谈话中的拒供行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5-19 06:48 拒供,是指审查调查对象基于侥幸和对抗等心理,拒不供述自身违纪违法和涉嫌犯罪问题,较多出现在审查调查谈话初期.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沉默 ...

  • 把实事求是落实到审查调查工作中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纪检监察工作是严肃的政治工作,涉及对人的评价和处理,关系党员干部政治生命,关系党 ...

  • 谈话与讯问、询问 是何关系?

    <监察法> 第十九条 对可能发生职务违法的监察对象,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或者要求说明情况. 第二十条 在调查过程中,对涉嫌职务违法的被调查人,监察机 ...

  • 纪法释疑丨国有企业腐败犯罪高发多发的7个部位

    廉洁吉林 3月4日 一.国有企业腐败犯罪的高发多发部位有哪些?  国有企业腐败犯罪的高发多发部位可以依次列为: (1)垄断性.资源型.资金型行业国有企业腐败犯罪案件高发多发: (2)国有大.中型企业腐 ...

  • 纪法释疑丨帮他人骗取公款但本人未分赃涉嫌何罪

     1周前 [典型案例] 赵某,中共党员,某县林业局局长.2019年8月,赵某在得知本县将对符合条件的林场开展养护补贴后,在一场饭局上将该信息告知好友王某,其明知王某承包的林场不符合条件,仍建议王某&q ...

  • 纪法释疑丨24种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

    一.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是指违反党内法规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有关党和国家组织工作方面的原则.规定和制度,依照党内法规应当受到党的纪律追究的行为. 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 ...

  • 纪法释疑丨违反群众纪律的9种行为

    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是指违反党内法规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有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群众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规则,依照党内法规规定应当受到党的纪律追究的行为. 违 ...

  • 【实务】监察调查中“主动投案”与刑法意义上'自动投案'的转化与衔接

    本文大概 2000字 阅读需要 2分钟 号外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 来源: 刑事实务   作者 ...

  • 纪法课堂③丨公职人员,这道人情往来测试题你答对了吗?

    李某系行政机关公务员,在一次公务活动中认识了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任某,得知市国土资源局拟重新装修办公大楼,需选择一家具有相关资质的装修公司,李某随即向任某表示,其可以找到合适的装修公司.随后,李某将这一 ...

  • 【实务】监察调查中怎样排除非法证据

    2020年如果遇见,99%的纪检监察干部会做同样的决定! 纪委监委小说<梅山会>隆重出版,把纪检监察干部看哭了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高 伟. 监察法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非常 ...

  • 监察调查中“主动投案”与刑法意义上'自动投案'的转化与衔接

    广告 纪检监察办案实务指南 作者:<纪检监察办案实务指南>编写组 当当 广告 纪检监察干部核心技能 作者:王聪,郑俊,汪忠军,戴奎 当当 监察调查中"主动投案"与刑法意 ...

  • ​监察调查中“主动投案”与刑法意义上'自动投案'的转化与衔接

    监察调查中"主动投案" 与刑法意义上'自动投案'的转化与衔接 主动投案一词首见于2019年5月9日中央纪委监委网站的信息发布.同年7月10日,<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主动投案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