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 |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聚桂醇治疗单纯肾囊肿的疗效观察

天津医药

2013年3月第41卷第3期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聚桂醇治疗单纯肾囊肿的疗效观察

赵春利1,李进中2

( 071000 保定,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北大学医学部)

关键词:

囊肿;肾;超声检查, 介入性;穿刺术;治疗结果;临床方案;聚桂醇

文献编号:

DOI:10.3969/j.issn.0253-9896.2013.03.025

单纯性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较小无症状的肾囊肿一般无需治疗,囊肿较大并伴有腰痛、尿血、肾积水等症状,甚至影响肾功能时,需治疗。既往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多采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1-2]。我院近2年采用 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注入1%聚桂醇注射液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10月于本院采用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治疗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8±2)岁。其中腰痛16例,血尿3例,泌尿系感染2例;囊肿位于肾上极13例,中极1例,下极7例;21例患者均为单发,其中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冠心病1例;病程1~8年,囊肿最大者13.0 cm×11.3 cm×11.1 cm,最小者6.0 cm×5.6 cm×4.0 cm;术前均行泌尿系超声、CT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确诊,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

1.2 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或健侧卧位,将 B超探头和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用B超探头扫查,以明确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毗邻脏器的关系,选择最佳穿刺点,以离体表皮肤最近为宜,本组中13例肾上极囊肿则采用第 11肋间作为穿刺点,7例肾下极囊肿、1例肾中极囊肿均采用传统的12肋下作为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5mL局部麻醉,在超声引导 与监视下用18G穿刺针进行穿刺,确保针尖在囊腔中央,固定好穿刺针,拔出针芯,用注射器尽量吸尽囊液,记录囊液量,囊液常规送细菌培养和细胞学检查,排除恶变及尿液。抽液过程中动态观察穿刺针的位置,使针尖保持在囊肿中央[3]。将1%聚桂醇注射液注入囊内,视囊肿大小选择注入药物的剂量,每次注入量约为囊液量的 1/5~1/10,保留10 min后尽量将其抽尽。

2 讨论

肾囊肿对肾组织的压迫损害,会随囊肿逐渐增大而加重,因此尽早解除压迫对于保护肾功能有积极意义[4]。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介入治疗的发展,与采取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及开放手术去顶减压术相比,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治疗肾囊肿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点,且减少了手术带来的痛苦与风险。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原理是将囊肿壁内具有内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蛋白凝固、变性,破坏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同时产生无菌性炎症,使囊腔粘连闭合。既往临床最常用的硬化剂是无水乙醇,其缺点是刺激性强,不良反应大,特别是无水乙醇,注射后局部有灼热、胀痛等刺激症状。虽然乙醇并不影响肾实质,但无水乙醇易渗漏至肾周围引起剧痛,同时亦有可能穿透囊壁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心悸、头晕等不良反应。杨文增等[5]研究显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基本相同,但不良反应前者明显少于后者。另外,聚桂醇具有镇痛作用,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不适等症状。研究认为,聚桂醇注射液与德国产乙氧硬化醇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更少[6]。本研究结果亦显示,术后1~2d仅4例患者术侧腰部酸胀不适,但均可忍受,未予任何处理,均未出现上述严重不良反应,且21例患者术后 1、3及6个月均获随访,复查超声无复发患者。

结合临床,笔者认为对单纯性肾囊肿在 B超引导下经皮 穿刺注入硬化剂的治疗过程应注意:(1)最佳穿刺点。选择以离体表皮肤最近为宜,如为肾上极囊肿可将第11肋间作为穿刺点,虽然临床上多不主张依此作为穿刺点,但笔者认为该处体表距囊肿壁最近,可在呼气末屏气,肺下界上移时快速进针,可大大减少胸膜损伤的几率。本组13例肾上极囊肿 均采用此法一次穿刺成功,无一例发生副损伤。(2)在 B超动态观察下抽吸囊液,应随时调整穿刺针的深度,使针尖始终置于囊肿中心,既避免损伤肾脏组织,又防止硬化剂溢漏。将1%聚桂醇注射液注入囊内,每次注入量约为囊液量的1/10~1/5,注入后保留 10 min后尽量将其抽尽。视囊肿大小选择注入硬化剂的剂量。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1%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肾囊肿是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恢复快、费用低廉、疗效确切,尤其对不能耐受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或全身麻醉的高龄患者是最佳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硬化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