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酷刑“采生折割”,将人打残、做成动物,为何现在依旧存在?

说起古代的刑罚,不得不感叹前人的奇思妙想,不仅要让你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有灵魂上的折磨,往往要让你眼睁睁看着自己死去。我国酷刑之首那就应当属凌迟了,通俗点说就是千刀万剐,但是这种极其残忍的刑罚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人。而采生折割与凌迟也有同工异曲之妙,只不过这种残忍的行为只存在于民间之中,甚至还流传至今!

采生折割

首先我们先来解释一个这个词语的意思,采就是采集、收集的意思;生指的就是生坯、原料,通常指发育正常的幼童;折割就是用刀或者斧子砍。那我们将这几个意思连起来,就是在全国各地搜集、抓住正常的人,尤其是小孩子,然后用利器将他们的肢体砍断致其残疾,以此来博取人们的眼球或者是同情心。

但是根据《辞源》上记载:这是一种旧社会的罪恶行为,但是犯人大多是采集他们的五脏六腑来入药,欺骗他人,这种说法是现代人后加上去的。采生当时的说法是将人肢解后收集生魂,这应当与汉代流传下来的巫蛊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宋代就有了肢解人体祭鬼的说法,流行于江淮地区。总之,不管这种罪行究竟是因为什么起源,而又因为什么一直延续至今,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令人发指的,是罪不容诛的。

采生折割的例子

同治十二年,在今山东淄博的庙会上,出现了两个街头卖艺的乞丐,引来了无数人的围观,只因他们带来了一个奇物——人面蛇。只见这两个乞丐打开了一个袋子,人面蛇慢慢从里面爬了出来,这条蛇的体型比较大,除了头部其他地方和蛇一模一样,还有蛇的鳞片,然而正是这个人头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五官于正常人无异,人面蛇在地上蠕动, 还不时有舌头从嘴中吐出来。

这两个乞丐也借机收钱,收入颇丰。不过这里面有人发现了其中的猫腻,怀疑这是一起采生折割的案件,于是报了官,经官府的审查,两个乞丐说了实情。原来这根本不是什么人面蛇,而是将一个小孩的四肢切除,再将蛇皮粘在他剩余的躯干上,时间长了蛇皮就长在了他的身上,更恐怖的是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试验了10几个小孩,只有他存活了下来,这两个惨无人道的乞丐被县令判处大卸八块,但都不足以平息心中的怒火。

再来看一个更惨的小孩,这件事纪录在清朝的《清稗类钞》,原文是这样说的,两人牵一狗,体型较大,如川马,箭毛森立,能作字吟诗,而不能言。往观者施以一钱,许观之。以素纸求书,则大书唐诗一首,酬以百钱。同样这件事被官府知道后,立即抓捕了当事人,经过调查后,发现这是一起极度恶劣的采生事件。

而这个狗也并不是真的狗,据这个“人”写下的东西来看,是在他年轻的时候被乞丐抓住了,然后给他喂了哑巴药。同时在家养一只狗,选择吉日用针在受害者身上刺出千孔,趁血还在不断从身体冒出来的时候,将狗杀死剥皮,裹在受害者的身上。这样人和狗的血就黏在了一起,也分不开了。随即县令向上级报告,并处以凌迟之刑。

变相衍生的采生

你以为像这样活生生、血淋淋的事件仅仅发生在古代吗?其实在现代,哪怕是在今天,有些地方同样在上演着这样的事情,只不过那些恶人们不再敢搞出那些新花样,毕竟在大街上你拿出一个人首的东西,等待你的就是法律的制裁。

所以他们学聪明了,建立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伙,他们的作案目标同样是流浪的小孩,抓起来后会将他们弄成残废,或是缺胳膊少腿,或是弄成畸形的样子,并且还会给他们讲清利害关系:“如今你这个样子,想要逃跑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只能去街上乞讨帮我赚钱,我还能给你一口饭吃,要不然你就会饿死。

由于身体上的原因,这些无辜的人不得不对他们言听计从,每日游走在大街小巷博取人们的同情心,恐怕就连施舍的人都想不到,自己给乞丐的钱会进了别人的腰包。

背后人性的泯灭

老话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人。以前我对这句话并不理解,直到我看到社会上种种骇人的事情,就拿这些背后的歹人来说,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钱而已,而为了这碎银几两,不惜将少年致残甚至是弄死。

到后来流浪者的数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还会去拐卖、甚至是偷别人的小孩。用别人的一辈子来换取个人利益难道他们的心不会痛吗?一些体质较弱的孩子受到侵害后,可能没几天就会死去了,一些身体好的,可能会一直存活下去,可是能够活下来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幸运吗?

每天生不如死,活在魔爪之下。所以在现如今的大街上你所看到的残疾的乞丐,或许就是采生折割的遗留体,甚至是有可能还在别人的控制之下。所以有人就会说,与其对他们施舍一些钱财倒不如给他们一些吃的,因为钱能不能留下还是另外一码事。

迈向了新世纪,我国的法律也不断在完善,共和的阳光也在逐渐洒落大地,照射着每一个黑暗的角落,社会和人民是我们共同的保护伞,所以不管那些坏人如何变化,想出多少花样,终究会败在我们的手里,因为邪恶永远无法战胜正义。所以对于现在的人口拐卖、贩卖等案件,国家往往都是大力打击,将那些在受苦受难的人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让阳光照射到他们内心的最深处,将黑暗驱散,希望再看到他们时,脸上不再是之前的绝望和恐惧,而是希望与新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