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说史及说客

语言文字的发明,对人类的进步有着跨阶段的意义,所以仓颉造字,有“惊天地,泣鬼神”之说。有了语言之后,人类可以进行复杂的交流,可以迥异于飞禽走兽,也促进人类建立文明社会。语言是那样重要,有了之后,就成了人的本能,虽经历瘟疫灾祸,也未曾出现失传的现象。

到了“逞干戈,尚游说”的春秋、战国时代,语言则成了一种利器,掌握了语言的技巧,可以纵横捭阖,指点江山。周朝后期,天子微弱,诸侯强大,于是出现了许多强大的诸侯国,如战国时则有秦、楚、齐、燕、韩、赵、魏,七雄并立,天子则成了摆设。有才干的人选择出仕,也不会谋求立于天子的朝堂之上,而愿意在诸侯国的大臣之中占一席之位,所以那时著名的文臣、武将无不出入于各诸侯强国。

在三代之际没有科举,连推举都稀有,诸侯王取贤,许多是出于巧遇。如屈原所吟:“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傅说本是筑墙的奴隶,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武丁因为梦到了一个圣人名字叫“说”,于是出游寻访,在傅岩遇到了他,任用他为相,国家大治。吕望,有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也就是姜子牙,他与周文王相遇的故事,是历史上的美谈。后来他辅助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基业。宁戚则是养马的奴隶,因为马养得好,被齐桓公认可,任他为相,使齐国变得强大。

巧遇的事也就那么几个事例,被后人一说再说,更多的则是自荐,如最有名的则是伊尹则化作厨师,以厨艺说商汤,而被任用为阿衡。到春秋战国时,游说求进则已泛滥,著名的游说之士,则有苏秦、张仪,真是智略非常,口若悬河,舌如利剑。一张口,则无所不能。苏秦发奋读书,游说燕赵,达成六国合纵,身配六国相印,使战国出现了二十五年的和平时期,堪称奇迹。张仪一出,则破纵为横,远交近攻,使六国逐渐遭到蚕食,给秦国兼并六国打下基础。苏秦、张仪因为口才而身居高位,睥睨王侯,人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二人以游说之能,驰名千载。后人夸人口才好,无不以苏、秦作比拟。其他如范睢、蔡泽之辈,一顿说辞,则径取卿相。更有子夏之辈,一场游说,可以改变天下的形势。战国“尚游说”之说,真的不是空言。一个人能有好的口才,则轻易能够名扬天下,流芳后世,着实不能小觑。

崇尚游说的时代,游说能够功成名就,如苏秦、公孙衍,但是游说也非容易的事。有成功的游说者,也有失败的游说者。韩非有感于游说不易,曾著《说难》,把游说的难处分析得淋漓尽致。昔日苏秦从鬼谷子学成之后,可谓斗志昂扬,踌躇满志,游说秦王,却出师不利,钱花光了,裘皮大衣也穿破了,到了衣食不继的地步,不得已返回老家,受尽家人的冷眼和嘲笑。落魄归来也还是好的,更有游说不成,惹恼侯王掉脑袋的也比比皆是,韩非就是其中之一。虽然韩非写了《说难》,也不能自免,终被秦王处死,太史公司马迁也为之叹息。

秦朝统一之后,游说之道则不再流行了。直到秦二世暴虐无道,陈胜吴广倔起阡陌之中,山东豪俊并起,天下分崩,群雄逐鹿。后来有了楚、汉等强大的割据并立,游说之士的时代又到来了。有名的则如郦食其、陆贾、平国君侯公、蒯通等,也有没有留下名字而立有大功的人,如赵之厮养卒。郦食其凭一张嘴说降齐国七十余城,可惜小人贪功,被人所卖,竟致功败垂成,被烹而死,真莫大之冤。陆贾游说南越赵佗归附汉朝,也是大功,然而也曾败于不知名的侯公。侯公说成鸿沟之约,使得项羽归还刘邦的家眷。陆贾先去游说,却失败而回,智穷辞屈,抱头鼠窜,仅以身免,非常狼狈。刘邦对他佩服至极,封之为平国君,躲藏起来不肯与他相见,说:“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蒯通游说武信君,传檄而千里定,不战而下赵地三十馀城。后来说韩信以三分天下之计,可惜韩信不能用,遂有临死之悔。赵之厮养卒则是功大而名不传的典型。赵王出行,被燕国俘虏,挟为人质要分赵国的一半疆土,张耳、陈余束手无策,此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厮养卒出头,三言两语说得燕王连连点头,幡然醒悟一般,甘愿一无所取,心急火燎地将赵王送回。厮养卒立此大功,名字却都不曾留下。

汉朝虽然经历了王莽篡位,却也安稳了四百年,在治世游说固不能盛行。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游说之士又乘势而起。乘轺建节的说客一日兴云作雨,有胆有谋,不辱使命,如诸葛亮说吴抗曹,邓芝之不避油鼎斧钺,当然也有蒋干之流,名高技薄,成了笑柄。

魏晋之时,崇尚清谈,名士相互谈论辩难,这已与游说没有多大关系。到了南北朝,江山隔裂,政权变更非常频繁,如南朝则有宋、齐、梁、陈,国祚不过几十年。北朝则有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后来隋文帝继承北周。南北对峙,不能吞并,时有时节往还。此时的游说,不过是一味斗智,逞口舌之利,讲究机辩捷辩,寻章摘句,为了在机锋上压倒对方。双方代表国家,辩胜了则国家都有荣光,辩输了则有损国格。有名的如陈朝之徐陵,隋朝之卢思道、薛道衡等。卢思道曾代表隋朝出使陈朝,陈朝国主害怕他的才辩,吩咐全国不要跟他交谈,以免辩论失败,有辱国格。一路上,没人跟他说一句话。到了朝堂,卢思道亲手呈递国信。陈主见了,用《观音经》的话戏弄他说:“是何商人?赍持重宝。”思道应声,还以《观音经》的话回答说:“忽遇恶风,遂漂堕罗刹鬼国。”陈主非常羞惭,不敢再说话。

唐之取天下极易,立国之后,虽经历了多次祸乱,也算是进入了治世三百年。梁之代唐,则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宋太祖,授周禅,才有了平定天下的实力和志向。宋太祖思量南下平唐的时候,唐后主不断派使者来游说,厉害的人物有“三徐”,皆以博闻辩智闻名天下,而其中徐铉最为出名,可谓是其中的“白眉”。宋太祖每一次都辩论不过,后来逼急了,拔剑而起,怒斥徐铉说:“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才不敢再言。后来徐铉再来,宋太祖就不敢见他,然而需要选派一名官员接待。朝中大臣都以自己的口才不如徐铉而胆怯,就连宰相也因为没有适当的人才应对徐铉而为难。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向宋太祖请示。宋太祖听后说道:“你暂且退下,我自己来选一个合适的人。”一会儿后,宦官宣传殿前司听旨,要他报上十名不识字的殿前侍者的名单,太祖看后,御笔点中其中一个,说:“此人即可。”朝中上下都惊诧不已。宰相也不敢再请示,就催促被点之人立刻动身。被御笔点中的殿侍者不知何故派他作使臣,又得不到任何解释,只好硬着头皮上。见面之后,徐铉词锋如云,旁观者满头冒汗,惊愕不已,殿侍者更是无以应付,只是点头而已。徐铉看不出他的深浅,硬要逼着与侍者交谈。他们一起住了几天,侍者还是一言不发,徐铉尝试几次,最终精疲力竭,就再也不吭声了。

宋朝虽然强盛,但一直有强大的外患,不能消除,金、辽、西夏,蒙古,都是夷狄之邦,驰骋游说不过是相互求和,谋得一时安稳。元灭金,绝宋世之后,也都是中原与夷狄的攻守,游说更不足说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