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纵横】周彦文:诗人的神性(下)

周彦文:1944年11月14日生,陕西府谷人。笔名:周倜、文吉等。曾任新闻出版署理论处处长、广州出版社副总编,编审、广州出版社图书发行中心总经理、编审、《广州文艺》主编。著有散文集《愿借明驼千里足》、《我有同学是贪官》、《大漠情思》、《荒漠沉思》、《处女海》、《人生小语》,纪实文学《对疯狂的引导》、《沙漠惊魂》等。《请别再说这样的神话》获广东省书评一等奖。被公认为中国新时期杰出的散文家和出版理论家。2015年1月28日病故于北京解放军307医院。

诗人的神性(下)

  纳兰容若和曹雪芹唱出末世的挽

明清两朝,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连“似曾相识燕归来”也没有了。“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人们热衷于科举做官,陶醉于三寸金莲,或者一头扎在故纸堆里做考据之学。只有纳兰容若和曹雪芹,敏感地唱出末世的挽歌。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这是纳兰容若的《采桑子》,全篇弥漫着伤感悲凉。纳兰容若是明珠的大公子。明珠是康熙的宠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纳兰容若集最高的官二代和最阔的富二代于一身,他的诗词怎么会伤感悲凉呢?而且不单这一首,他的全部诗词都弥漫着这种伤感悲凉的氛围。不是说“文穷而后工”吗?怎么纳兰容若例外呢?还有曹雪芹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纳兰容若和曹雪芹为谁而哭,为谁而悲呢?

纳兰容若和曹雪芹分别是17和18世纪的人。世界上,英国早在13世纪就颁布了《大宪章》,创立了国会。整个欧洲15世纪展开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西方文明开辟出如日中天的崭新气象。可是,入主中原的满清本来生产方式就极为落后,却依然沿袭没落的朱明王朝的旧制度,在人类前行的大潮流中维系自己少数人的统治。如果说,早先几次入主中原的北方民族,给儒家文化增添了新鲜活力,那么这一次不行了。

当康熙大兴文字狱,实行野蛮文化统治时,彼得大帝化装成学徒带领他的团队,到西欧考察,学习造船术和新的制度。原本落后的俄国,一跃而成世界列强。夸耀康乾盛世的人,其实是只见中国树木,不见世界森林;是小处精细,大处糊涂,毫无全球意识。为康乾唱赞歌和为慈禧唱赞歌,没有本质区别。对世界历史潮流的走向,当时普通人感觉不到,而伟大的哲人和诗人感觉到了。诗人之痛非一己之痛,而是整个中华文明坎坷衰落之痛。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理论。乾隆却撰写《十全记》,炫耀他的“十全武功”。英国早已进行了光荣革命,美国和法国也发表了《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直到辛亥革命,世界舞台上再没有中华文明的戏了。放眼清朝,对外闭关锁国,对内文字狱迭起,怎么能不“万马齐喑究可哀”呢?纳兰容若和曹雪芹都是在为时运的衰落而惆怅悲歌。

瓦特发明蒸汽机,英国工业革命,《红楼梦》成书,都发生在18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曹雪芹和法国启蒙运动的大作家卢梭、狄德罗是同时代的人,这既让我感到惊讶,也感到困惑。让我联想到为什么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老子、孔子都出现在公元前的同一个历史时期。那时世界处于互相隔绝状态,彼此信息不通。莫非诗人和哲人真有第六感觉、第三只眼睛?一个国家的前进,真的不能脱离整个人类前进的步伐,人类发展真有互缘相通的共时性吗?国际精神分析学学会第一任主席、心理分析学创始人荣格,在研究中使用了“典型经验”、“同类经验”和“历史进程”等概念,犹如康德使用“人类共同原则”,其实就是中国农民的谚语:“女大当嫁,男大当婚。”

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深深地影响着作家和诗人的创作。个人潜意识始于娘胎,集体无意识从久远的原始社会演变、延续而来。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蛰伏于作家和诗人内心。人们说创作中“如有神助”,获得了“灵感”,常常是这两者在刹那间机缘巧合的苏醒。我们回头读大李杜、小李杜的诗,这一点体现得非常明显。为什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词句,出自北宋词人的笔下,而不会出自盛唐?纳兰容若和曹雪芹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中华文明的集体无意识在他们身上的积淀和曲折反映。他们忧郁的反躬自问和自省,既是与未来对话,也是与历史谈心。

《红楼梦》的梦是什么涵义?梦是人一生无法斩断的与另一个世界相通的脐带。有人对无师自通不理解,其实那是在梦中学到或领悟到的。有人在梦中领悟了作诗,有人在梦中领悟了书法或绘画的奥秘。梦的脐带联系了个体与类的生命,类的潜意识出现在你梦的屏幕上。你始终不是孤立存在的,梦与你同在,整个人类与你同在。正像鲁迅在文章里多次写道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接生婆切断了你与母亲的脐带,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切断你与类的脐带。先前切断的脐带曾让你吸收母体的营养,梦的脐带让你吸收整个人类的精神营养。谁说《红楼梦》反映的理想,不是人类整体的理想呢?

个体是积淀着个人潜意识和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载体,作家和诗人能够将它们诉诸语言释放出来。一个作家和诗人只有进入个人潜意识和人类集体无意识状态,天才方成其为天才。 艺术是一种天赋的动力,它抓住一个人,使其成为工具。作家和诗人不是实现个人目的之人 ,而是一个实现伟大艺术目标的人。

 真正的诗是神谕,诗有预言的功能

《圣经·旧约·诗篇》的不少诗句,在后来的《圣经·新约》里,从耶稣口中说出,既得到证实,也暗示诗是神谕,诗有预言的功能。

恩格斯称英国诗人雪莱为“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西风颂》中有名言:“假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顾随先生将它翻译成古体诗:“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雪莱30岁溺海而死。

德国犹太诗人海涅和马克思是朋友,看到巴黎公社轰轰烈烈,痛哭流涕说:“我所钟爱的艺术完了。我同情革命,但我知道,有一天无产阶级会把艺术砸得粉碎。”

俄国诗人叶赛宁说:“机器王国要破坏整个大自然。”海涅和叶赛宁是先知先觉。海涅是艺术守护神,叶赛宁是大自然守护神。而我们是后知后觉,或不知不觉,因为我们既不敏感,也不敏锐。

“人诗意地栖居”,这句话有人以为是海德格尔的名言,其实荷尔德林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写入自己的诗中,是荷尔德林更深刻地预感到现代人的处境。20世纪初,人们重新发现了荷尔德林。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中说,他之所以选择荷尔德林作为研究对象,“只是因为荷尔德林的诗,作为诗的天命召唤,身不由己地表达出诗的本质”。“因为它预示了历史的时代”。海德格尔认为,由于神的缺席,人被抛弃在大地上,人类被迫选择诗人这位使者,召唤神的归来。神亦看重诗人这个“中介”,替神宣谕生存的尺度。在贫乏的时代,诗人意味着去注视诸神远去的踪迹,在世界之夜歌唱神性。

狄尔泰认为荷尔德林犹如人类的尊严,纯洁的心灵献给了万物的神性根基。对荷尔德林来说,诗人的职责就是在神和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这不禁又让我想到那个古老的“巫”字。

尼采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先知型的思想家。他强烈地预告了人类在20世纪的精神困境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王国维、鲁迅、郭沫若等,都受过他的影响。刘半农甚至说鲁迅是中国的尼采。尼采竭力发现人的神性,或如弗洛伊德说的“超我”,高举神性的大旗,带领人们冲出平庸、实用的世俗理性的束缚。但也很不幸,他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为纳粹提供了思想资源。他的结局和荷尔德林一样,最后成为疯子而死去。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为拜伦专列一章

诗人拜伦是位瘸子,但无论女人或男人,热爱拜伦都能达到狂热的程度。罗素在自己的《西方哲学史》中竟为诗人拜伦专列一章。罗素在书中写道:“在比以往看来重要的人当中,拜伦应有一个崇高的位置。”“拜伦和许多其他重要人物一样,当作神话人物来看的他,比真实的他重要。看作一个神话人物,特别在欧洲大陆上他的重要性大极了。”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有次在意大利,听说拜伦要出席一个音乐晚会,便不顾一切赶去一睹尊容。在那个音乐晚会上,司汤达根本无心听音乐,而是一直盯着拜伦。事后说,拜伦的皮肤就像大理石里面点着灯。他没听到音乐,但看到了音乐。

在另一次盛大的宴会上,进来几位富翁和将军,人们像没看见,可是拜伦进来,立即全场起立,欢声雷动。

那宴会上的人们是否想说:“世界上可以没有将军和富翁,但是,不能没有诗人。”

诗人的神性并非“皇帝的新衣”

苏曼殊有诗云:

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未残时花已空。

自是神仙沦小谪,不必惆怅忆芳容。

中外那些伟大的诗人,他们走了,乘风归去了。不必回忆他们的芳容,还是品味他们的杰作,继承他们的精神吧。 《孟子·尽心》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 在我看来,这是伟大诗人的神性。伟大诗人的神性并非“皇帝的新衣”,而像大海、蓝天上的航线,像人体内的经络,是客观的真实存在。

人类的历史,依次经历的是: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人的时代和物的时代。欧洲在漫长的中世纪是神的时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英雄的时代,直到按照科学、民主的理念建立现代国家,才进入人的时代,不久又进入物的时代。中国的情况特殊,夏商是神的时代,到周朝企图直接进入人的时代,结果出现了春秋战国分裂局面。秦始皇统一中国,直到满清灭亡,两千年的中国经历的是半神半人的时代。皇帝是天的儿子,民众是皇帝的子民。打倒皇帝做皇帝,这是一种超稳定结构的恶性循环。人类的历史是神性和人性此消彼长的历史。神的人性多了,那么人的神性才能多起来。

毫无疑问,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人性的时代,即人的时代,但是,神性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消失,最伟大的诗人是最有神性的人。古罗马著名学者塞涅卡说:“真正的伟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躯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人的神性就是凡人的脱俗和人的尊严,不仅伟大的诗人有,其他行业的人也有,如神医、神兵等。这样的人就是老子和庄子说的“合于天道”的人,就是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的人,也是鲁迅说的“立人”,而不是匍匐在地的人,不是那些在上班时还未从昏睡中醒来的人。

但丁在地狱之门发现并聆听《神曲》,波德莱尔在坟墓后面寻找和挖掘《神奇的太阳》,困惑于荒原的艾略特寻找“圣杯”和拯救的水。我将自己书写鄂尔多斯的诗集命名为《神的花园》。

让我们在高科技时代,在数字化的纷乱中摒弃那些虚假的偶像,回归人性的尊严;在物欲横流,精神贫乏中见证诗性的真诚,见证心灵的价值,让心灵的信仰进入生存的真实。

这是沉沦中艰难的超越。(2011年写于京华老虎庙)


商丘诗词学会

商丘诗词学会是商丘唯一一家在商丘作家协会领导下成立的专业诗词类社团组织。旨在普及诗词格律知识,学习诗词创作技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顾   问:李传申(释然)

会   长:徐永学 李智信

副会长:徐建华 侯公涛 章宗义 刘成宏 徐泽昌 王文正 李辉民

秘书长:徐泽昌(兼)

副秘书长:邓芳修 李山松 朱光伟 黄 灏 王继峰 乔宇振 杨正伟

欢迎全国各地的诗友踊跃赐稿,邮箱:shangqiushici@163.com,设有新闻信息、诗词人物、诗林撷英、才女芳华、自由花香、诗词课堂、商都书画、佳作点评、当代诗话等栏目。

【新朋友】请点击图片右上方蓝色“商丘诗词”关注,并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0)

相关推荐

  • 人,诗意地栖居

    人,诗意地栖居

  • 【诗论纵横】周彦文:诗人的神性(上)

    周彦文:1944年11月14日生,陕西府谷人.笔名:周倜.文吉等.曾任新闻出版署理论处处长.广州出版社副总编,编审.广州出版社图书发行中心总经理.编审.<广州文艺>主编.著有散文集< ...

  • 周彦文||回家

    回  家 周彦文 俗话说腊八之后就是年,尤为腊月二十过后,随着年味越来浓,在外打工的人,归家越来越心切. 往年的此时,村子里已经开始热闹了,村子各处响起,小孩子们扎堆放的鞭炮声,在外拼搏的人回家后,开 ...

  • 【网海采珠】周彦文:伏牛山天池瀑布(组诗)

    周彦文:1944年生,陕西府谷人.笔名:周倜.文吉等.曾任新闻出版署理论处处长.广州出版社副总编,编审.广州出版社图书发行中心总经理.编审.<广州文艺>主编.著有散文集<愿借明驼千里 ...

  • 【琴泉·诗评】周彦文《小诗度日》三题

    [作者简介]周彦文(1944年-2015年),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原国家出版总署理论处处长,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出版家.散文.诗词作家,出版<对疯狂的引导:中国出版业的精神观照&g ...

  • 周彦文‖无声的战疫

    无声的战疫 文/周彦文 街道人烟寥寥 马路三三两两 路人捂着严实的口罩 路两旁的关门的商店 只剩下一排排的卷闸门 随着秋风叶过夹杂着一片寂静 学校停课 大学封闭管理 公司单位停工 小区门口志愿者严守 ...

  • 一季报 |中字头港股受青睐,朱少醒大笔加仓韦尔,刘彦春成千亿顶流,白酒持仓近300亿,周蔚文继续增持航空股

    截至今天(22日),"聪投TOP30"基金经理的一季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今天做个收尾,剩下的 TOP30基金经理,他们一季度持仓和"小作文"都有哪些亮点?   ...

  • 诗人样本||宁夏周彦虎:回头是沧桑(组诗)

    周彦虎,60后,中学高级教师,宁夏作协会员,宁夏诗歌协会理事,宁夏西吉县文联副主席,在国内报刊发表作品三百余篇首,许多作品辑录于各种诗文集,大量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种文学网络平台,出版诗集<一壶夕阳 ...

  • 诗人样本||周习文:提着自己的骨头上路

    <周习文专辑> 01拎着自己的骨头上路 文/周习文 拎着自己的骨头上路 惨白的骨头    发出磷火般 幽微的光 雨水洗刷或太阳暴晒 瘦瘦的信念永不褪色 一匹西风在篱边漫舞 一颗盐粒正深入人 ...

  • 宁夏诗人脸谱24:周彦虎

    周彦虎,宁夏西吉人,中学高级教师,在国内报刊发表作品四百多篇首,出版诗集<一壶夕阳>(获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专著奖)<杏坛春秋><岁月剪影>.有诗入选<中国新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