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什么会成亡国之君?勤政的皇帝不一定是好皇帝

一个朝代的走向如何,和皇帝个人是否勤勉其实并不是直接正相关。

比如说,崇祯皇帝的勤勉程度是明朝的皇帝里,除了朱元璋、朱棣和明孝宗之外,最勤勉的一个了,完全可以称得上宵衣旰食,但明朝却在他手里完蛋了。

相比之下,嘉靖、万历都不算勤政,嘉靖晚年在宫里沉迷于修炼,万历二十八年不上朝,和朝廷大臣对着干,朝廷该办的事还是都办了。

甚至天启,也就是著名的木匠皇帝,对家国社稷的大事不太关心,能交给魏忠贤办的就都交给魏忠贤去了,他把自己宝贵的时间都用来钻研木匠工艺,但朝廷也还是能运转。

可是到了崇祯皇帝的时候,非常勤快,辛苦到了什么程度呢?去探望皇太后的时候,和皇太后坐着聊天,说着说着,他自己就在椅子上睡着了,因为晚上实在是批奏折太晚了。

但结果是什么呢?嘉靖、万历都没亡国,天启也没亡国,最勤政的崇祯却成了亡国之君。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崇祯很冤,是替前面的万历和天启背了锅。

其实并不是这样,这恰恰说明,至少就做一个明朝的皇帝来说,崇祯始终没有抓住要领。因为明朝的官僚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可以自己运转,皇帝只需要抓大事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事必躬亲,把自己搞得太累。

崇祯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就说明,他管了很多本来并不需要他管的事,陷入了事务主义,对遇到的问题没有判断和分析,没有区分哪些是他必须要管的,哪些他不管也可以,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是他自己累得要死,江山社稷还完了。

一般而言,都认为清朝延续了明朝的政治制度,是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其实明朝和清朝也有些很重要的差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明朝的皇帝不需要太过勤政,而清朝的皇帝必须勤政。

为什么呢?因为明朝的内阁是实权内阁,而清朝的内阁只是个花架子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政治中枢,清朝真正的政治中枢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

清朝的大小事情,都必须经过皇帝画圈和批示才能付诸实施,权力高度集中。到了什么程度呢?地方大员比如总督、巡抚,哪怕是自己的辖区没什么事,也要找个理由、借口隔三差五的给皇帝上个奏折,刷个存在感,生怕皇帝忘了自己。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经常被人忽视,这就是清朝的储君选择标准。

经历了康熙时期的八王夺嫡之争后,最后形成了秘密建储制度,但到了雍正之后,实际上就都悬念不算太大了。比如雍正选择乾隆,这几乎就是康熙隔代指定的,乾隆选择嘉庆,也是早就众所周知的。

真正出问题,也就是从乾隆选择嘉庆开始,之后的嘉庆选择道光、道光选择咸丰,其实主要就是一个标准,性格沉稳,听话,不爱折腾,就老老实实的守成。

不幸的是,恰恰就是嘉庆之后,到道光、咸丰这段时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比中国先进的工业化强国来了,中国该怎么应付呢?道光、咸丰还是本能的选择了不折腾,老老实实守成,按祖宗成法办。

也就是说,最需要折腾的时候,清朝却刚好是几个最不爱折腾的皇帝。而且,清朝的皇权还没什么约束和制衡,皇帝不折腾,大臣就是想折腾,也折腾不了。所以,只能眼看着清朝一天天衰落下去,和西方列强的差距越来越大。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作者:萧武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