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凸 | 遗孤
巴凸
民国三十八年,一个阴冷多雾的冬日。重庆歌乐山渣滓洞监狱二号监舍的铁门“咣当”一声打开,一伙凶神恶煞的特务拥进,高叫着红嫂的名字。
最后的时刻到了,红嫂简单梳理,和难友一一告别。接下来就象现代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蓄齐耳短发着蓝长衫罩红毛衣搭白围巾的她,目光炯炯凝视前方,从容走向刑场。
后来,红嫂成为一本国内名著的主要英雄人物。据此改编的歌剧《红嫂》广为传唱。一个优秀女共产党员的形象载入史册深入人心。
英雄也有柔情。在遇难前两个月,红嫂给寄养在表弟家的五岁儿子留下遗书,是用竹签蘸着棉灰水写在草纸上的。革命同志将它艰难带出监狱辗转交到。
红嫂表弟噙泪而念:荣儿,当你见它妈妈已遭不幸。勿难过,美蒋反动派即将灭亡。长大好好读书,立志建设新中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粗服淡饭莫骄养,信念坚定永向前……荣儿虽未完全听懂,但掺和着表舅泪水的妈妈遗言还是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一时间好象长大了许多。
世道变了,作为烈士遗孤的他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衣食无忧。他不象同龄孩子那样活泼贪玩,多是埋头看书作业;或若有所思,一副少年老成样。装遗书的布袋放在案头,妈妈的力量催他奋发向上。19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进著名的H大学。
天地翻覆,改革开放。没有沉论于苦难的他考取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硕研。以后博士、教授、定居、结婚一路走好,幸福地生活在异国他乡。
转眼间、红嫂五十年祭日将到。已是该校社会学系主任的他举家来渝。那日,天气雾蒙蒙阳光暖融融的。头发斑白的他和金发蓝眼的妻向红嫂墓献上两个来自异域的花篮。然后与一双中西合璧的美丽儿女垂首而立,深深三鞠躬。旁边,一群红领巾在过队日活动,听老师讲那过去的事情……
他将母亲遗书赠与山城革命博物馆。馆领导如获至宝,说要好好珍藏。当地报纸对他的到来和活动专门报道,末尾动情地写道:红嫂呵,您的鲜血正在化作祖国的繁荣图景,您希望儿子健康成长的心愿已经实现。安息吧!
次日,一架波音747客机冲破浓云迷雾,迎着太阳飞向遥远的太平洋彼岸。
作者简介
巴凸,本名罗代毅。重庆市城口县人。2009年开始间断性小小说写作,先后在《颍州晚报》、《意林文汇》、香港《成报》、《杂文月刊》、《微型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小小说、短篇小说多篇。《一张字条》、《臭子儿》等在《成报》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