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听他们“上课”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记新市历史上三位大师开坛讲学

新市历古以来,崇文风气很浓,历朝历代,都有名贤涌现,文人鳞集。这一民风的养成,构成了新市历史文化的精髓,正像明朝文学家陈霆对新市风俗现象的评价一样:

寡求而不争……尚礼义而贱勇力。

翻开新市千年史籍,会发现小小古镇,厉害了,新市古代历史上有三人开坛讲学,这在江南小镇历史上是绝无仅有。这三位都是身怀绝世才学、名震千古的大师,他们开设讲坛,宣传先进思想,把文明意识引入到民间来,让新市开通了文明的先河,吹起了文化的春风,让新市独自拥有了一份荣耀。

这三位大师分别是:北宋的若愚法师,南宋的吴潜丞相,元朝的贯云石先生。三位大师学养完粹,名望极高,青史流芳,他们所进行的善举智行,让后世万代敬仰

1、若愚法师建觉海寺“弥陀阁”,开坛讲学

在一本专门记录佛教界历代高僧佛事的宋本《佛祖统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若愚,姓马,海盐人。学教于辩才元净法师。居龙井久之。后于湖之仙潭,营室,接待僧众。建无量寿佛阁,劝道俗念佛,来者尝数百人。三十年中,预会诸贤,临没时,多有瑞应。或奏愚道行,赐号:“法鉴”。

这一段文字,记载了这位大师在新市开坛讲学的盛事。若愚法师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他讲学的千古美谈,厉害在于开坛时间长,达三十多年,且从不收费,受众人数广,每次就达数百人之多。开坛讲学的效果特别好,有“瑞应”之神效,四方来聚,广为流传。试想,有几位学者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便当今演讲条件非常好的“讲坛星爷”易中天,看到若愚法事的如此善举,也会暗暗惊叹,自愧弗如。

若愚法师(1055年—1126年),出生于北宋时期,他圆寂的那一年,也正是北宋宣告灭亡。他算得上是古镇新市历史文化的骄子,是北宋杭州高僧辩才——元净法师的高徒,通过他一生的努力,完成自身高深佛学的修造,并将此转化为文化成果,是觉海寺佛名声誉的最大缔造者,也让新市成为一片令人向往的文化神土。

2、南宋丞相吴潜建“履斋书院”,开坛讲学

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德清县志》十卷中载:

履斋书院,宋丞相吴潜卜第宅于新市镇,淳佑年间奉勅建造。又有御书楼与里第并峙,历宋元明,演废莫考。

这座“履斋书院”位于目前的状元桥南堍“吴家园”内,书院采用吴潜自己的名号,故名“履斋书院”。吴潜担任了南宋丞相要职后的这一年,年值五十二岁,奉了理宗皇帝赵昀的旨意,选择在自己家乡宅第建了一座书院,当年理宗皇帝为这座书院,欣然御书了“履斋书院”匾额。

这座书院是以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国家栋梁之才为办学宗旨,它是介乎官办与民办之间的高等学府,招收学生对外全面开放, 有志于学习和有远大抱负的人都可以参与学习,成为这里的学生。履斋学院管理非常严格,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院还专门设有“奖赏钱”、“花红钱”等奖励制度。

吴潜自己身为状元,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筑院开坛讲学是他的理想,这也是他父亲乃至他家族先祖的夙愿,办学是吴丞相的家风。这座书院,吴潜在讲学中偏重于推行“程朱理学”理念,念念不忘他父亲的思想传授,建纪纲,重礼法。他不仅自己亲自讲学,也引进朝廷有学问的士大夫来新市讲学。

3、元朝贯云石大师在慧通寺设“有酸斋”,开坛讲学

《仙潭志》卷二:

澄心堂,慧通寺讲堂也,“有酸斋”贯云石隶书堂匾,寺内奇古可爱。

贯云石大师(1286年-1324年)是元朝人,原名小云石海涯,出生在新疆吉木萨,维吾尔族。他精通汉文,著名诗人、又是历史上重要的散曲大家。号“酸斋”,别号“芦花道人”,与当年文坛前辈赵孟頫、姚燧等名人很熟,才华出众,古文峭厉。他创作的散曲,歌唱起来,清丽动听,婉腻长啸。在当时海盐与江南其他地区,成为俊逸潮流,时尚吟唱。他的散曲唱腔后来演变为“昆腔”的先驱,真是贡献巨大。

慧通寺是新市的第二大寺院,它是新市历史上唯一一座由当朝国王钦建的寺院,吴越国国王钱元瓘钦建,堪称国宝级建筑,此寺前建有双塔,故初称“双塔寺”,后改名慧通寺。据考查,贯云石先生来慧通寺开坛讲学的时候,慧通寺的寺址还是在原先最早初建的位置,即新市“镇西关”处,(“马公桥”迤西,“觉海寺”北一带)。从吴越国到明朝期间,慧通寺经历了毁灭与迁建的多次浩劫,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才彻底毁湮。

贯云石时代的慧通寺寺院,规模大,影响也大。在慧通寺“澄兴堂”上,专门设了“有酸斋”讲堂,是为贯云石先生讲学而备的。“有酸斋”一匾,是绸云石大师自己所写,他的讲学内容不外乎应该是他的散曲,诗赋书画之类,大师不仅以讲学方式推行他的艺术主张,更主要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承给下一代。大师来慧通寺,正是他决心放弃仕途、隐姓避世、易服晦迹的时候,他厌恶仕途,自愿放弃荣华富贵、追求恬静淡泊生活。那段时间,他定居在钱塘(今杭州),又在江南四处游荡。以售药为生,像一位苦行僧,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他病故的时候,还仅仅是三十九岁。

我要去听他们上课,听他们满腹诗书,口若悬河,上至朝廷,下至黎民。我要亲见他们的智慧闪光,经纶传颂。三位大师从北宋开始,站在三个时空位置上,我要感谢他们为新市古镇设坛讲学,开创了一代又一代的儒雅新风,为新市古镇培育出那么多有志名士。他们这些伟大精神,对于当今文明社会的政府主流倡导,是有非常重要的宣传意义。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