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三地委】坚持抚顺地区斗争(二)
二、坚特三分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945年11月敌人占领沈阳后,市委分析了形势,认为抚顺地区苏军尚未撤退,国民党军队不能马上进占,但抚顺地处沈吉、沈吉铁路中间,是敌人必进之地,应做创立根据地的准备。为此,我们就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在建立后方根据地上。到1946年3月我们撤出抚顺前共4个月时间,主要抓了剿匪、发动群众、转移物资、加强人民武装等项工作。从机构上正式建立了地委、专署,组建了三个团,下派干部加强了农村工作。因此到抚顺被敌占领,我们是有秩序地撤退,没有任何损失。
辽东三分区坚持敌后武装斗争的三块石山
我们于1946年3月撤出抚顺后,本溪也于5月初撤出,沈阳也从南部撤出,三个市的干部和武装汇合一起,力量更有所加强。根据辽东省委指示,重新组成辽东三地委。为了加强县的武装力量,首先把从抚顺、本溪、沈阳撤出的武装又重新组编分区二团配属新宾县指挥;把本溪撤出武装一部分充实到本溪县团;把沈阳县武装同抚顺县武装合编为三团;分区直属一团和警卫营、侦察连、通讯连以及地委、专署、公安局警卫部队随三地委行动。此时分区共有武装力量8.000余人。与此同时,把从抚顺、本溪、沈阳撤出的干部,除地委、专署、公安局充实一小部分外,大部分干部派到抚顺、新宾、本溪县和各区,使这些地区干部力量得到充实加强。又把从抚顺、本溪带出的工人、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有的也分配到县区,大部分调到干校训练培养。所有这些措施,都为坚持住三分区斗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三分区地处长白山余脉,两条铁路中间,面对强大敌人,坚持斗争,经受了严峻考验。经过流血牺牲,三分区这块阵地坚持住了,敌人未能把我们消灭,我们取得了1947年夏季攻势的胜利。莲岛湾、石文厂阻击战。1946年撤出抚顺后,4月接到民主联军总部命令,让三分区从侧翼保卫本溪。我和王振祥司令员率分区部队在抚顺以南,救兵台以西,石文厂、毛燕、拉古峪等地区阻击牵制抚顺之向南满进犯。随后又率一、二团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破坏交通、征收粮草,组织担架,并伺机出击牵制打击敌人,以配合我三、四纵队保卫本溪。永陵阻击战。1946年10月,为配合四纵主力保卫临江阻击敌军,三地委在新宾县蔡家堡子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在永陵向通化、临江等方面进攻之敌。这次战斗非常激烈,从拂晓一直打到下午,胜利完成了掩护主力前进和机关转移的任务。
两次大扫荡,两次大转移。1946年11月以后,国民党军队占领沈抚、清原、新宾等大部分村镇,天天围剿我三分区地方武装,使我处境非常艰难。为粉碎敌人扫荡,地委决定把地委、专署、分区机关干部和一些家属撤离转移到临江;地委、专署、分区主要领导人领导和指挥后战争和工作。分区武装和地方武装继续发扬对日寇打游击的六字方针与敌周旋,迂回作战。有时为了暂避之锋芒,更有力地牵制敌人,我们还经常捕捉战机到外线作战,袭击敌人据点。这次敌人扫荡,除个别地区中队叛变和牺牲一些干部外,主要力量没受损失。
1947年4月,四保临江战斗,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敌人对我三分区开始了更残酷的大扫荡——这就是闻名的“五一”大扫荡。敌人出动三个主力师,共3万余人,向我根据地进行全面围剿,企图消灭我地方武装,以解除其后顾之忧。
为粉碎敌人这次大扫荡,三地委在沈抚县草盆沟召开地委紧急会议决定:地县领导和武装配属相应改变,县委可建分县委;分区大团变小团,撤销营建制,坚持分散游击,再次精简机关。这次由于译电失误,护送撤离人员的四团被人包围,损失严重。
在粉碎敌人扫荡同时,还注意打击地方上顽固势力,建立两面政权,给敌人送假情报,不向敌人纳粮等款。处处爱护百姓,不断减轻人民负担。当时群众流传这样一首歌谣:“想中央(指国民党军队),盼中央,中央来了活遭殃;怨八路,恨八路,八路走了想八路。”从中可以到群众思想认识的变化,说明我党我军的威望随着我们的政策和同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日益受到群众的拥护。
总之,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面对敌人的大举进攻,反复围剿和毁灭性扫荡,我们始终顽强坚持,终于守住了三分区这块根据地。除有上级的正确的领导,主要有这样几条:
一、是从地委、市委、县委整体看,坚持了党的统一领导,班子是团结有战斗力的,对坚持敌后斗争思想是坚定的,广大干部是有战斗力和牺牲精神的。
二是自始至终紧紧抓住了武装斗争这一环节。人民武装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锻炼。
三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任何情况下不忘记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到土改,使我们的基本群众生活有保障,政治上得到翻身,群众真心实意支持我们。
四是正确地贯彻政策,掌握游击战的特点。如对敌的区别对待政策;对上层人物的统战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等。使我们最大限度的团结了群众,孤立打击了主要敌人。当我回忆这段历程,心情时时不能平静的是,为坚持这一地区的斗争,牵制敌人夺取长白山,妄图实现“先南后北”的战略,而英勇牺牲的同志和战士、群众,我们永远怀念他们,是他们为人民的事业立下了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