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仓
汉 彩陶狩猎纹熊足谷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大麦万石”陶仓 洛阳博物馆
五层彩绘陶仓楼 焦作市博物馆
灰陶彩绘双联仓 河南博物院
“小豆万石”陶仓 洛阳博物馆
西晋 越窑青瓷人物谷仓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西晋 青釉堆塑楼阁谷仓罐
三国吴青釉堆塑谷仓罐
北齐 浮雕兽纹灰陶谷仓(正面)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北齐 浮雕兽纹灰陶谷仓(侧面)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南宋至元 谷仓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南宋 影青谷仓(正面)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南宋 影青谷仓(侧面)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南宋 影青谷仓(底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西安曲江至元五年张达夫墓出土黑陶仓、灶
江西省博藏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
古人事死如事生
亲人去世后
也不希望他在那边饿着
会用谷仓来陪葬
时间久了后
称为魂瓶
对待死的态度
就是对待生的态度
火化
在以前
是不敢想象的
可是魂瓶的出现
让我们看到了
微妙的变化
三国吴 越窑青瓷堆塑魂瓶(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三国吴 越窑青瓷堆塑魂瓶(局部1)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三国吴 越窑青瓷堆塑魂瓶(局部2)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在佛教经典当中,圆寂也称为往生,认为死亡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而火葬则为荼毗,认为火葬能够灭除业障。
三国吴·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通高通高45厘米,底径17厘米,灰白色胎,胎壁较厚,青釉,施釉不及底。
三国吴青瓷堆塑人物楼阙魂瓶(南京市博物总馆藏品)
西晋 越窑青瓷堆塑兽鸟魂瓶(正面)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西晋 越窑青瓷堆塑兽鸟魂瓶(背面)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西晋 越窑青瓷堆塑兽鸟魂瓶(局部1)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西晋 越窑青瓷堆塑兽鸟魂瓶(局部2)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西晋 越窑青瓷堆塑兽鸟魂瓶(局部3)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西晋 越窑青瓷堆塑兽鸟魂瓶(局部4)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民间火葬盛行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当时正值战乱,民不聊生。抛尸荒野是常有的事,连马革裹尸尚且都做不到更别说施行土葬了。而正是因为战乱,佛教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民间居士信仰佛教。佛教中的火葬习俗,也恰好适应了当时的战乱、民不聊生、土葬无法满足的条件下的又一个墓葬方式。
▲带金字塔型盖的骨灰盒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西(古代粟特)
穆拉·库尔干(Mulla Kurgan),公元7世纪。
焙烧粘土;高75 cm×宽52cm×深24cm。
撒马尔罕阿夫拉西阿卜博物馆。
造物主马兹达认为土葬会污染地球,粟特人据此将死者的尸体暴露在吃肉的狗和鸟面前,之后将骨头收纳在骨灰盒中。像许多粟特人的骨灰盒一样,这个由穆拉·库尔干的农民发现的骨灰盒是用压在湿粘土上的模具来装饰的。与乌兹别克斯坦DurmanTepe的一系列骨灰盒类似,在带有阶梯状裂缝的护墙下有一个拱廊,围绕着骨灰盒的矩形底座。
每个拱门下都有一位马兹达牧师,他的长袍被三圈神圣腰带围在腰间。这是一条神圣的腰带,用来提醒所有的马兹达人要有“深思、良言和美德”的道德要求。每位祭司的脸部下方都有口罩(Padam)保护,因此他的呼吸不会污染圣火。在长长的一侧,两名牧师主持了在死后第四天早上举行的阿夫里纳根(Afrinagan)仪式。
他们面对着一个带有阶梯的火坛,树叶似乎将要发芽。站立的牧师拿着风箱或钳子让火继续燃烧,而另一名牧师则手持巴尔束跪在地上背诵《伽萨》,这些短诗句据信是琐罗亚斯德自己书写的;如图1所示。
▲图1
在穆拉库尔干发现的骨灰盒下半部分的细节:
两个马兹达牧师正在举行
阿夫里纳根(Afrinagan)仪式。
撒马尔罕国家历史、艺术和建筑博物馆。
金字塔盖的四个面展示的是女性舞者:两个较宽的面有两个舞者,两个较窄的面各有一个舞者,她们均手持一株植物。舞者可能代表着居住在天堂里的天堂处女(拉梅纳根人或琐罗亚斯德教文中提到的“快乐给予者”),或者她们人格化了生活和来世所追求的“完整”、“完美”和“不朽”的品质。每一对上方都是一颗新月和一颗花朵般的星星——月亮和太阳。
杜尔曼特佩(Durman Tepe)纳骨瓮
▲杜尔曼特佩纳骨瓮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部,
米安卡尔(Miankal))
特佩12,公元7世纪到8世纪早期
烧制陶土;
箱体部分:高22.5厘米,宽51厘米,深31厘米
盖:高23厘米
莫斯科东方艺术博物馆,
624 КП IV [624 MPIV]–632 КП IV [632 MP IV].
在粟特和邻近的花剌子模和石国地区,发现了超过300个纳骨瓮—其中一些是完整的,但大部分都已残缺。每个地区的纳骨瓮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形状和装饰风格。这个纳骨瓮是来自杜尔曼特佩地区,有着撒马尔罕西北地区特有的相近风格和装饰特色,在那里,泽拉夫尚河分流而后又再次交汇,形成了米安克尔“岛”。在其南部不远处就是比亚纳曼村庄(Biya-Nayman),一个世纪以前,曾在这里发现过不少类似的纳骨瓮。
这些容器是长方体形,其上边缘呈锯齿状(有规则的方形凹痕),刻有阶梯状锯齿(凹痕之间的压实的部分),和穆拉库尔金(Mulla Kurgan)纳骨瓮一样;图1。它们的四个侧面都刻有戴冠的男性和女性人物立像,衣着独特,分别手持一到两个象征身份的器物。工匠们似乎非常注意刻画每一个人物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里的每个人物都代表一个特定的神。订制这些纳骨瓮的古代粟特人一定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观和特征判断他们的身份,但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事实上,该领域的一些主要学者对这些人物的身份如何有着很多争论,他们争议的焦点不仅是这些人物到底是谁,还包括上面到底有多少个不同的神祗。
北宋 多角陶魂瓶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北宋 褐釉魂瓶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 十二生肖四神兽魂瓶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温州博物馆珍藏的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堆塑龙瓶
北宋 龙泉窑青瓷盘龙瓶
南宋龙泉窑堆塑螭龙五管瓶
英国阿什莫林博物馆
宋元 龙泉窑堆塑虎魂瓶 大英博物馆藏
在宋朝开国初期,民间火葬风气鼎盛。而赵匡胤觉得火葬有悖传统的儒家思想,曾下诏令禁止民间施行火葬。而宋朝的士族大夫阶层则认为火葬是夷蛮,也是对火葬习俗颇为不满。
虽然朝廷明令禁止使用火葬,但这种丧葬形式却并未就此被禁绝。南宋绍兴二十七年,监登闻鼓院范同便上奏说“方今火葬之惨,日益炽甚”,建议朝廷拨地令贫民葬亲,说明此时的火葬仍然极为盛行。
直到理学在民间开始广泛传播之后,火葬才逐渐衰落下来,到元明清时期,已经几不可闻。
老窑
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