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22 冬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记者 徐丽 通讯员 汪筱联
冬至 龚诚良 摄
每年12月22日前后为冬至,是一年中夜最长、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也被称为“亚岁”,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足见古人对冬至节气的重视。
纵使严寒的天气还远远没有到头,白昼却从冬至之后逐渐变长了。当下虽然寒冷,土壤里蚯蚓依旧蜷而不出,但再过一段日子,阳气旺盛起来,林中的麋鹿也该换新角了,再往前等等,山溪潺潺、泉水叮咚的日子也便不远了,再往前,就是一派大好春阳。
数九寒冬,满目萧瑟之中,总要有些消遣,有些期盼,才得以浪漫地打发掉一个个严寒的冬日。为了把这个盼头加强,人们往往要绘制“九九消寒图”——早在宋代,宫廷画师在冬至之日便会勾一树傲雪寒枝,预备画上九朵梅花、每朵九瓣,宫女日染一瓣,待到梅花满枝,“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这被后人称为“画九”。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也有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及至清代,还有人将对春天的期盼化入点提钩挑,描上一副双钩空心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粮食的丰歉。
古人有数九歌记述冬至到来以后的人们日常生活情景,在衢州,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曲《冬至数九歌》:“一九二九,招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甯栗(一种竹制管乐器);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衣衲两头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正如西方人将圣诞节前一个夜晚叫做圣诞夜,衢州人也将冬至前一天的夜晚称作冬至夜,衢州人有句老古话:“有得吃,吃一夜,没有吃,冻一夜”,过冬至夜在旧时非常流行,家家户户都要准备最好的菜肴,有鱼有鸡有猪肉,然后全家人欢聚一堂,痛痛快快地吃一夜,吃完后再嗑嗑瓜子谈谈天,进行下棋等娱乐活动。此外,冬至夜不仅祠堂里要祭祖,按男丁发祭肉、香饼、馒头等,家里也要悬挂祖先画像,上供,烧冥衣。在衢州民谚中,还流传着这样的句子——“弗(不)到冬至弗凉”“冬至月头,冻死老牛”“邋遢冬至干净年,干净冬至邋遢年”“冬至进补,春天打虎”……到了冬至日白天,家中长辈都要祭扫整修祖坟,祭祖之后,母亲要给爷爷奶奶送上自己缝制的鞋袜,叫冬至“履长”。《太平御览》上说:“近古妇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袜于舅姑,践长至之义也。”履长,有着为长辈添寿的意思。此外,还要包饺子,吃馄饨。在旧时,冬至日还有道士或游方人士上门吹吹打打,在寒冷的天气里热闹一番,主人往往会请他们进门喝口热茶水,再送一个红包,叫做“暖冬”,承载着家常的人情与温度。只是如今这一“暖冬”习俗,已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