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投资的这个行业也看走眼了
导读:本公众号专注于优质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和价值投资理念传播,我会尽量去分析一些估值在合理区域的股票,但有时候找不到这样的公司,只好分析一些在高位的股票,此类文章仅仅是作为分析公司的一个笔记,以便隔段时间有记录可查,对于这种类型的股票,大家千万不要买,如果是离买点不远的股票,我会在文章结尾明确说明可买入的估值。
友情提示:公众号的文章分为原创和转载,文章标题下面标明“原创”两个字的就是我自己写的文章,没有原创两个字的就是转载的。 转载的文章里面写到的公司我并没有研究过,不代表我的观点,转载是出于推广公众号的目的,保持公众号的热度,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是我的观点。 而且有些转载的文章里面有回复关键字索取资料的做法,大家不要在我的公众号回复,是要到原公众号回复。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高瓴在物业服务这个行业投资了好几家公司,包括:保利物业、建业新生活、融创服务、金科服务、合景悠活、华润万象生活、远洋服务,合计持股市值也有好几十亿了,并且全部是作为基石投资者,说明高瓴当时是真的看好这个行业的。
这几家公司基本上都是在2019年年底和2020年在港股上市的,上市一年多来,股价表现算不是非常好,其中的保利物业、建业新生活从最高点下来接近腰斩了。应该说,这是高瓴为数不多的投资不太成功的行业。
其实,我自己也关注过物业服务这个行业,还写过一篇关于建业新生活的文章。单从生意模式来说,物业服务这个生意其实是很不错的,现金流不错,风险低,成长性也很不错,但市场就是不买帐,我想本质原因还是因为这几年政策对地产极度不友好,可以说是史上最严厉的高压环境。
而昨天关于恒大的一个新闻对于地产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即广发银行宜兴支行向法院申请冻结中国恒大的银行存款1.32亿,而法院批准了这一申请,中国恒大直接跌了16%,股价已经从2017年的32港元跌到现在的8.2港元,地产产业链上的其它公司搞不好都要受影响,尤其是给恒大供货的那些建材和定制家居制造商。
这一事件反映出的是目前政府对地产行业的严厉打压政策丝毫没有任何放松,地产股的投资者恐怕要继续过苦日子了,特别是对于像恒大、融创这种高杠杆扩张的地产公司,屯的士地过多,比如恒大的士地储备都够开发5、6年的了,融创还好一点,士地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转手还容易一点;但恒大的土地主要在三、四线城市,转手就困难多了。
关于地产行业,我可以说是感触颇多,2019年下半年的时候买入过地产股,当时看中的是它的便宜,在2020年11月的时候清仓了万科,在今年1月的时候清仓了新城,拿了一年多,赚了大概25%个点,虽然赚的不多,但好歹是赚的,再看到现在地产的走势,真的是有点后怕。
本来股价涨涨跌跌都是很正常的事,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A股市场真的是一个政策市, 我们以前老听说,炒题材股的人要关注政策,但现在看来,即便是做价值投资,我们也要关注政策。
就拿地产行业来说,2017年以前地产行业是典型的出牛股的行业,很多人在地产股上赚了几倍,但从2018年开始,在严调控下,地产股完全熄火了,即便在去年牛市的普涨环境下,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表现。
再比如,2018年的信贷及融资收紧政策(关注过的人应该还记得当时死了多少P2P公司吧?)让一批现金流极差的企业几乎死掉,以前的大牛股变成了大熊股,比如王亚伟的代表作之一三聚环保,在2018年现金流出问题后,从最高点33元跌到现在的6元左右;另一个曾经的牛股东方园林,从2018年的最高点22元跌到现在的3元,这些也都是政策突变的受害者。
再比如像光伏、锂电这些行业,也是和政策密切相关的。至于医药行业,那和政策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我认为,即便是价值投资,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教条式地曲解那些经典的理论,比如什么股价越跌越买之类的说法,动不动就说是什么黄金坑。据我所知,好像没有哪位价值投资的大佬说过股价越跌越买这种话,在我看来,补仓也要有一定的策略和原则。如果碰到像东方园林、中国恒大这种基本面出现恶化的公司,你要是相信越跌跌买,会让你亏光本金。
同时,这些案例也说明能长圈的重要性,当一个行业不再受市场认可时,应该赶紧学习新的行业,拓展能力圈,而不必死守在一个没有前景的行业和公司上。
总之就是,价值投资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到彼特林奇,再到张磊,每个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而不是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