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绮既是书中的春琴,也是观众心中的贵妃
很多人无论看片前还是看片后,都不解为什么《妖猫传》要找张榕容来演杨玉环。一来张榕容的中法混血很显眼,二来其身材也难堪丰韵之名。以至于很多人之前都误以为张雨绮才是片中杨贵妃的饰演者。因为她的气质显然和过往银幕or荧屏上曾经出现过的杨贵妃一脉相承嘛。不过囤儿在看过原著小说的时候,也就明白了陈凯歌如此选角的用意。张雨绮需要饰演的是书中的春琴,而春琴的一个作用,便是成为部分人心中的杨贵妃。这,是影片&原著试图营造的一种内心体验。
小说里有一个重大的真相被电影改编的时候舍弃了,那就是杨玉环的真实身份。她有一半胡人血统的事本是谜团,却在电影版里成为了公开的秘密。这虽然能够更加直观地揭示大唐在民族和文化上的包容度,但毕竟违背了常人对杨玉环血统的认知,导致了观众对选角的不解。陈凯歌和编剧王蕙玲也许预料到了这个改编会造成的后果,因此急需在杨玉环之外,用其他角色另外树立起大唐本土美女的标杆。显然,能担起这个功能的片中角色,除了春琴别无二选。
电影还刻意地将春琴放在全片第一个出场,第一个与妖猫接触,第一个点题,第一个引出谜团。我们回想一下影片内的设定,空海和白乐天所处的年代距离杨贵妃死去已经30多年。也就是说,不仅观众不知道杨贵妃长什么样子,连戏中人也不知道杨贵妃长什么样子。贵妃的独特血统对观众和对戏中人一样不可预知。因此,在未“亲临”极乐之宴前,空海和白乐天也只能和观众一样,以大唐标准美人的认知去揣测杨贵妃的美。甚至片中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也是以大唐美女的美去构建的赞美诗。你们说,这个大唐本土美女的标杆,是不是全片美学的基调?
陈凯歌对原著中层层拨开的谜团似乎并不是特别热衷,他更热衷于对大唐文化的影像式赞美。因此《妖猫传》的后半段更类型化娱乐化一些,反而前半段,也就是妖猫利用春琴来代言杨贵妃的段落,才是更有寓意哒。陈云樵对春琴的态度,不正是玄宗对贵妃的态度的显化版本么?杨贵妃想到却没能说出的命运之悲,不也早就在春琴的口中倾吐出来了么?显贵的时候,春琴是陈家的骄傲;灾难来临的时候,春琴则是可以牺牲的。就连春琴的死也和杨贵妃一样,都是无人认领的。
为了完成角色的任务,秦昊和张雨绮都拿出了十二分的演技,脸上的喜怒哀乐、心中的怨气杀气都能够禁得住IMAX巨幕特写的考验。两人躺在床上等妖猫来时的内心活动,在霓裳羽衣曲里癫狂的扼颈,无论表情是小还是大,秦昊和张雨绮都演得很沉浸其中。秦昊在得意与慌乱间演出了男人的痞坏,张雨绮则把春琴的各种状态拿捏得极其到位,相当于分化出了三四个内心。这三四个内心的交替登场,不仅营造了谜团更是提前暗示了真相和主旨。等我们二刷的时候,会对她在屋檐上行走的画面更有感触。在被妖猫附身后,张雨绮独特的声线带着一丝丝情悲,直抵观众内心。《妖猫传》告诉我们,杨贵妃并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种很普遍的女性命运。春琴是杨贵妃,杨贵妃也是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