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您在做“假课题”吗?
(一)
我们先看两则案例(说明:本文所选课题案例,仅作为学术研讨活动,如给本人带来不便敬请谅解):近日,我以科研评委的身份参加了部分学校或科研部门的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我们每人都有具体的分工和具体的数量。分给我的那部分立项申报材料,一般很快就评审结束了,而有的评委才评审了一半甚至只评审了其中的几份材料。于是有个别评委非常好奇地问:“你咋评审这么快啊?”于是,我就告诉他们两个字:“打假。”然后,再告诉他们什么样的课题是假课题,为什么要打击假课题,等等。因此,我的课题评审速度也就比其他人快多了。
近日,我们的部分课题协调员进行课题的中期走访活动。在走访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课题出现了停滞、迟缓、开展不畅等现状。我们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些课题之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举步维艰,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课题选题有偏差,即课题是假课题。那么,什么是假课题呢?我们认为假课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课题不是基于课题组成员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而是选题出现了“假大空”现象。因此,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中出现举步维艰、步履蹒跚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显然,在上述的两个案例阐述中,都涉及到了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即“假课题”。案例1中,我们评审速度快的一个诀窍,就是首先进行了假课题的打假工作。也就是说,假课题的评审速度平均不会超过一分钟。道理其实很简单,即判断一项课题是否属于假课题,只要看看课题的研究背景即可。也就是说,凡是研究背景(指课题的微观背景)不能结合学校或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而且没有明确、具体问题或者研究需求的课题,就是假课题,就是“无病呻吟”式的课题研究行为。显然,这样的课题研究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能给课题组成员徒增烦恼或者浪费时间。在评审过程中,如果判断是假课题的话,还有必要继续看课题下面的内容吗?显然是多此一举。因为课题的其它相关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研究背景(即微观背景)阐述的。一旦我们鉴定是假课题,那么课题的其它内容也就失去了意义和存在的基础。
案例2中,部分假课题的“漏网”,造成了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的无尽烦恼,也给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了许多负担。我们部分课题组成员反映没时间或者没精力开展研究工作,显然就是这种假课题研究工作造成的结果。事实上,进行假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件非常痛苦、非常郁闷、非常无聊、非常可笑的一件事情,因为没有问题,谈何研究啊?课题组成员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那么做课题究竟是要干什么呢?课题组成员能做的事情,可能就是到处搜集一点假资料,漫无目的开展一点点假研究工作,几个人或一个人七拼八凑写一个结项报告,然后就如释重负般的“解脱”了。最后,还有可能会恶狠狠地说:“我以后再也不做课题了,简直想吐!”整个的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组成员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苟活”着,没有灵魂,没有需求,也没有欲望和想法。由此可见,假课题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是徒增烦恼的事情,是浪费时间、精力和感情的事情。因此,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要远离假课题,拒绝假研究。
有部分一线教师追问:“到底什么样的课题是假课题呢?”下面,我们不妨举例说明(说明:本文所选课题案例,仅作为学术研讨活动,如给本人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案例1:课题《数学在高中理化生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研究背景:数学和理化生都是关系密切的学科。数学能够准确、简明地表达物理思想,高中物理解题是离不开数学的,合理选择数学思想、知识,能够有效地解决物理问题,同时高考中的五大能力之一是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在研究微观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等抽象的概念是通常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的、直观的便于理解的问题,同时数学中函数图像以及数轴在化学学科的应用,如结合图像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判断、pH的计算以及离子浓度的比较、结合中和滴定曲线考查中和滴定中有关电离平衡的分析等;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同样需要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学习,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意识尤为重要,新课标更加注重对数字,图表等表达生物知识,数学模型的构建,运用数学模型分析解答问题是高中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案例2: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背景:在人际交往中,说话能力是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这对人的说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的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新要求,是我们当前进行课改的行动准则。同时,说话能力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为学生日后的作文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于是,我提出了“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上述的两个课题案例,就是我们部分一线教师的典型“假课题”,具体体现是:一是脱离了自身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二是不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进行阐述;三是研究背景表述“假大空”,不知所云,不明所以。总之一句话,就是这两个课题案例都没有聚焦课题组成员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详尽阐述,这就是“假课题”的显著特征。
于是,又有部分一线教师追问:“什么样的课题不是‘假课题’呢”?我们也在此举例说明:课题《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回答问题能力的提高研究》研究背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告诉我们,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必须要以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小学语文课本为载体,在时间紧、任务重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合作,共同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强调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在课堂上都要通过语言交流来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便是师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对话,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开始推广,因此,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至关重要。我是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六个春秋,然而,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却经常会让我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每节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孩子们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面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约50%的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常常不举手发言,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不能够使老师明确判断出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其次,孩子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质量不高。约40%的孩子面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举手,尽管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回答问题的质量不高,要么表达不清楚,要么语言支离破碎。显然,该课题比较聚焦课题组成员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研究,提出的问题是明确、具体和聚焦的。这就是真课题。
我们首先来看看某一科研部门的课题《立项评审细则》部分内容(部分内容略有修改或删节):1.选题要求:选题依据当前我市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实际及教育教学实践自行命题。确定选题方向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研究特长和研究条件。课题设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及办“美好教育”的发展目标,切合当前我市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实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选题要结合教师自身的工作实际、研究特长和研究条件,把问题转化为课题,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2.评审标准:选题要小、要实,要具有可操作性,必须结合本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与困惑。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完整,能够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原因分析。选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3.评审建议:掐两头,即建议把最好和最差的课题筛选出来。最好的课题就是立足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具体、明确和清晰,而且与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基本上一致性。最差的课题体现为没有问题或者“假大空”,不着边际,泛泛而谈。
在该科研部门的课题《立项评审细则》部分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其核心内容就是打击假课题,包括从选题要求、评审标准和评审建议等三个方面都进行了“严要求、紧把关”。那么,这个《立项评审细则》内容,其实就是代表了该科研部门的选题思路、科研方向和职业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体现出了该科研部门的务实工作作风、为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高度负责的积极态度。当然,这也对本区域的教育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科研引领、科研示范和科研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广大一线教师走上了科研快乐之路、幸福之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意味深长地告诫校长们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里有一个校长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个别工作的无限宽广的场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也有欢乐和痛苦。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近年来,相关科研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假课题带来的危害,因此一直致力于假课题的打假工作。我们认为,科研部门就是要让假课题如同过街老鼠一般“无处遁形”,无隙可乘。1.树立良好的科研氛围。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工作就是实实在在的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切实需要,因此,科研也应该像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一样:真实、具体、有意义和有价值。因此,科研打假,就是净化科研浮躁,在学校一线教师中形成一种解决真问题,做真研究的良好局面。2.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中小学一线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十分繁忙了,如果再进行假课题的研究工作,那么无疑就是给教师增加了负担,浪费了时间,耗费了精力,增添了烦恼。因此,拒绝假课题通过立项评审,实际上就是堵住了假课题的“源头”,就是减轻一线教师的工作负担。3.给科研爱好者更多的研究机会。在中小学一线教师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我们认为其中的科研爱好者还是占有相当大比例的。与其说他们是科研爱好者,不如说他们是教育的践行者,因为科研本身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把每年有限的科研指标,更多倾向于那些科研爱好者,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积极参与科研、分享科研成果。4.体现了科研部门的职业精神。作为一个科研部门,为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这是由科研部门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也是科研部门赖以生存的基础。那么,打击假课题,提倡真科研,这就是科研部门的职业精神具体体现。
我们看一则寓言故事——《滥竽充数》: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情况,就到齐宣王那里,自称技艺高超,请求参加吹竽队。齐宣王把他编在吹竽队里,给他很高的待遇。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偷偷地逃走了。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事实上,我们部分一线教师的假课题,就像南郭先生吹竽一样在弄虚作假,装腔作势,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贻害无穷、贻笑大方。因此,打假假课题,不让假课题“蒙混过关”,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最后,我们还是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研究是教师劳动的本质……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都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很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