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诗坛杂忆(14)林叶萌的慈母心
“诗人之家”(自左至右):黄小甜、秦羚芷、林叶萌、黄蓓蓓。
八桂诗坛杂忆(14)
林叶萌的慈母心
文 | 岑 路
林叶萌自丈夫在“文革”中不幸冤死后,她历尽千磨百难,终于把3个孩子拉扯成人。
然所幸的,是林叶萌晚岁正逢艳阳天。退休后,她除了自己吟咏不缀外,还把精力投入到培养后一代身上。她在《临江仙·午夜雷雨偶成》一词下片中便表露了这一心迹:
白发何妨诗数缕,长存玉洁冰清。还将壮志励雏鹰。天伦酬唱乐,聊自慰生平。
词中的“还将壮志励雏鹰”,便是林叶萌决心把中华诗词这一文化瑰宝很好地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都学诗词,都会诗词。“天伦酬唱乐”,并以此娱晚景,以此慰生平。
作者(右一)与林叶萌(中)徜徉在桂林山水间。
昭雪后,3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儿子黄兆宽是高级工程师,大女儿黄蓓蓓是药厂化验员,小女儿黄小甜既是摄影师,又是画家。然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在母亲的培养和熏陶下,都成了很有成就的诗人,甚至连黄小甜之女秦羚芷,也能写出颇有韵味的诗来。1999年底,中国诗经学会还专门为他们出版了一部诗词集《“诗人之家”诗词选抄》。
作者与“诗人之家”中的诗人之一黄蓓蓓(左)在一起。
他们的成长,除了个人的天赋外,更重要的,是与母亲的培育分不开。
林叶萌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一院繁花。她了却了丈夫未了之遗愿。此刻,她可以告慰夫君于九天之灵了。
按理说,林叶萌把孩子培养成人,并且事业有成,她可以问心无愧了。然她并不这么想,她还要孩子们不断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丈。
作者与“诗人之家”中的诗人之一黄小甜(左)在一起。
她有《采桑子·和蓓蓓》一词就这样告诫她的大女儿黄蓓蓓:
层楼直上观千里,滚滚波流,滚滚潮流。莫使年华愧度秋。
骚坛亦可迎神矢,岂便闲休,岂便甘休。莫把诗词笔墨收。
在词中,林叶萌循循善诱,要黄蓓蓓不应愧对华年。也许是黄蓓蓓工作忙了,少动笔了,母亲又对她有“莫把诗词笔墨收”之劝诫。
当林叶萌发现黄小甜对女儿秦羚芷恨铁不成钢、拔苗助长时,她又有《阮郎归·有感于望子成龙》一词告诫黄小甜:
成龙成凤盼纷纷,几多花絮新。可怜童面泪留痕,咽声不忍闻。
情太极,智何昏。望君省自身。拔苗助长误天真,护花须护根。
在这首词中,林叶萌劝诫黄小甜,教育子女要讲究方法,千万不要操之过急。“护花须护根”,教育要教到点子上。
这正是林叶萌苦口婆心般劝勉,使孩子们都成了可造之材。孩子们也十分敬重自己的母亲。在几位子女中,他们写下了不少颂扬母亲、宽慰母亲的诗词。其中黄蓓蓓就有《献给母亲》一诗:
梅子金黄亦可尝,葡萄未熟岂甜香。
饱经雪雨情尤壮,久历风霜志自强。
发白何妨磨宝剑,心清大可笑炎凉。
暮年更合迎新月,午后最红是夕阳。
这首诗,是女儿对母亲挚爱的真情表露。同时,也是献给母亲的一支歌。
那天真烂漫,正在咿呀学诗的小外孙女秦羚芷也有《外婆送哥哥去南宁读书》一诗云:
哥哥乘车将欲行,忽闻站台汽笛声。
象山潭水深千尺,不及外婆送他情。
此诗虽从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一诗脱化而来,然也写得不露痕迹,天衣无缝。诗中,表达了这位小外孙女对外婆的无限爱戴之情。
对于林叶萌,我既敬重她的诗品,更敬重她的人品。1995年初,我曾将我的诗集《九思堂诗草》赠与她,向她讨教。她读完后,即以《归国瑶·读九思堂诗草偶成》一词见寄:
诗一束,夜半启灯犹拜读。兰香来自何幽谷?
凡心顿觉如新浴。胸怀豁,芊芊芳草天涯绿。
此词虽略有过誉,然更多的是对我的勉励。自与她相识后,我常将一些诗稿寄去让她品评。她作为老前辈,却不厌其烦,每寄必复。
但是,不料2002年10月间,林叶萌突然驾鹤西去。初闻讣讯,宛若平地惊雷,我简直接受不过来。后来,几度阶前低泣,洒泪吟下《痛悼林叶萌》诗三首,以悼念这位不寻常的诗人,以及这位不寻常的母亲:
一
难得雨中识故人,榕湖初聚正春深。
清茶数盏胸襟暖,自此情牵两地心。
二
论诗数载忆兰亭,漓水掀波有韵声。
最是病中还寄语,冰心一片玉壶倾。
三
痛折梅花几断肠,敲诗数度不成章。
才高何事遭天妒,泪雨纷纷洒暮江。
本期编辑:那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