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心理障碍,别让“歧视”耽误了它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的心理过程或性格特征,是一个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去行动,从而使其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广义的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精神障碍,狭义的心理障碍主要指各种神经官能症(简称“神经症”),如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躯体化障碍、神经衰弱等。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心理障碍就是“神经症”。此外,使用“心理障碍”一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能减轻社会的歧视。
心理障碍的共同特点,看看你有吗
① 起病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主要为各种刺激)。
② 患者多有一定的个性缺陷。
③ 主要表现为情绪症状(如焦虑、抑郁、烦恼、情绪不稳等)、强迫症状(反复控制不住想某件事或做某件事)、疑病症状(总怀疑得了某种疾病)、多种躯体症状(如头昏、头痛、心慌、胸闷、胃肠道不适、不固定性疼痛、气体游走感等)。
④ 反复经多种检查(如心电图、X光片、B超、CT、化验检查等)往往不能发现明显的器质性损害,即使有损害也是轻微的。
⑤ 此类人往往意识到自己有“病”,影响生活且感到痛苦,因而主动要求治疗。
⑥ 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反反复复。
心理障碍可能的病因
虽然心理障碍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无定论,目前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精神应激(刺激)因素
此类患者往往较正常人会遭受更多的不良的生活事件(即精神刺激),常见的刺激因素有:婚姻(或性关系)、家庭、经济、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
这些刺激具有如下特点:
⑴ 一般而言,以上精神刺激的强度往往并不十分强烈,多为日常生活中使人“牵肠挂肚”的琐事,它们总让人感到“不顺利”或“不如意”等,且往往是以上多个事件反复发生(如接二连三出现不好的事情),但常常持续时间较长。
⑵ 这些刺激事件(因素)往往对患者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如在健康人看来也许微不足道,但对此类患者(心理障碍者)来说可能会特别敏感,从而更易产生心理冲突。
⑶ 这类患者对刺激事件引起的心理困惑(冲突)常有一定的认识,也知道应该如何去应付,但往往不能讲“理念”化为“行动”,以致困惑(冲突)持续存在,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2、个性因素
某些个性特征可能对生活中的不良事件(精神刺激)适应性差从而更易出现心理障碍。一般来说,个性古板、过于严肃、多愁善感、焦虑(“好烦神”)、悲观、保守、太敏感、孤僻的人患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较大,有人发现“表演性”性格的人易患“癔症(歇斯底里)”,而过分追求完美或迂腐的人易患强迫症,“A”型性格(个性急躁、脾气火爆、克制力差、好竞争等)的人易患焦虑症。
此外,心理障碍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等因素有关。
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
1
非药物治疗
① 正确面对、树立自信
如果你有心理障碍,也无需害怕,因为它没有可发现的身体器质性的损害,更不是不治之症,也不是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它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疾病。
要知道患心理障碍的人很多,无需产生自卑或“难为情”的心理,树立自信心,相信在自己努力及专业医生的正确指导下,一定会恢复,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② 生活有序
一般来说,心理障碍对人的日常活动的影响不是太大,因此,我们“该干啥就干啥”,能上班的要尽量坚持上班,能学习的要尽量坚持学习,无需整天将它放在心上,从而破坏自己正常的生活规律,而导致自己一直沉浸在苦恼之中。
③ 多参加活动
多参加娱乐活动(如唱歌、舞蹈等);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游泳等);多参加交际活动(如同学、朋友聚会等)。有研究显示,多参加活动能促使大脑释放一些抗抑郁、抗焦虑的物质,从而使人情绪放松。
④ 多发泄
多与人交流、沟通,尤其在知心朋友或亲人面前要多“倾诉”,要尽可能将心中的郁闷和“苦水”都倒出来;该哭的时候要哭,该喊的时候要喊(当然要注意对象及场合);也可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等进行宣泄。无论怎样“发泄”,但需以不损人利己为前提。
⑤ 放松训练
特别紧张、恐惧的时候(如急性焦虑症发作时),可作“深呼吸”,即让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深吸一口气,然后缓慢的呼出去,重复上述动作多次后即可感到放松;也可由上而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如双上肢进行“收缩-放松-收缩-放松......”重复多次后即可感到轻松;特别难受、痛苦时,脑海里可回想以往美好的场景,如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时的温馨、喜悦;曾经旅游过的湛蓝的海边、辽阔美丽的草原等。
⑥ 关爱患者
家人需多理解、关心和帮助患者,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不能不闻不问,甚至讽刺他们“你查下来也没有毛病,干嘛,要整天这样子?”。
其实,心理障碍也是一种病,只不过通过目前的医学手段还不能发现明显的组织、器官的病理性改变,但它会使人感到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和痛苦,这一般是“装”不出来的。因此,作为家人,要尽可能为他们营造宽松、舒适的生活及人际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减轻痛苦,又能让家人省心。此外,亲戚、朋友及社会的关心、支持也很重要。
2
药物治疗
心理障碍者,如通过以上方法后,病情仍未得到明显的缓解,应去专科医院选择合适的心理医生并结合专业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抗抑郁剂及抗焦虑剂。
特别提醒:
一定要遵医嘱服药,切不可自行其是; 症状消失后,不要随便减药或无故停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巩固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当然,对于病情严重的或伴有明显消极意念者(如感到“太难受了,生不如死”),应需住院治疗,切勿耽误!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3
预防
1. 培养兴趣,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2. 学会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
3. 增强自信,多将好的想法付诸行动。
4. 稳定心态,坦然面对困难与挫折。
5. 知足常乐,不要追求完美。
6. 加强修养,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不良精神刺激。
心理障碍就像一场心灵上的感冒,如果你正视它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就可以避免一场大型流感。
专家介绍
刘玉局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主任医师,本科学历,学士,中共党员。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近30年。现任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副主任;镇江市精神病学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镇江市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委员会理事;镇江消防支队心理辅导员;镇江市医保资金监管委员会委员;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成员。
从事本专业工作以来发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曾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现有在研市级课题两项(其中一项为司法鉴定项目)。
业务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的早期识别及诊治;失眠症、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