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渡河沿岸,居住数千太平军后裔,村民:咱们命是石达开给的

来源: 历史上的美人

1863年,转战全国的太平军名将、翼王石达开兵败于大渡河。在绝境中,石达开为了保全部下的性命,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投降。

众所周知,石达开是清末顶天立地的好汉,即使自杀也绝不向敌人摇尾乞怜,那么石达开为何会向敌人投降呢?原来,四川巡抚骆秉章和谋士刘蓉向石达开许诺,只要肯投降,便赦免石达开手下的6000士兵。

因此,石达开“舍命以全三军”,带着三名亲信,向清军投了降。石达开深知,自己起兵以来,多次大败清军,纵横数省,杀死清朝封疆大吏多达三人,曾被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称为是太平天国诸将中最厉害的一个。很显然,狠毒的清朝统治者绝不会让石达开痛快的死,他所面临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凌迟酷刑。

人皆有一死,但死也分舒服的死、痛苦的死,分快死,也分慢死。很显然,凌迟之刑是让人最痛苦、死亡最缓慢的刑法。与其面临这样悲惨的命运,还不如一死了之。然而,真的猛士总能从容面对淋漓的鲜血。石达开明白,如果自己随便死了,跟随自己的6000部下将面临多么凄惨的命运。因此他才会忍受屈辱,接受清军的招降。

一开始,清军果然释放了4000多名太平军将士,还给了川资。在确认部下安全后,石达开便带着他5 岁的儿子和3 名部将一起到敌营投降。谁知清军却背信弃义,将太平军余部屠杀殆尽。当然,此时正身陷清军囹圄的石达开是不知道的。

在公堂上,骆秉章得意洋洋地审问石达开:“汝欲降否?”石达开凛然答道:

“吾来乞死,兼为士卒请命,九泉当拜公赐。”

当时的四川布政使刘蓉记述石达开在会审中的情形,“枭桀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未有一句偷生求饶的话,辞气不屈。

石达开的勇敢和无畏,即使是敌人也为他折服,学者黄彭年感慨道:

“此贼举止甚稳, 语言气概, 不亢不卑, 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 纳履从容, 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 叙入史传, 岂不炳耀千载? 如此人不为朝臣用, 反使为贼, 谁之过欤?”

到了刑场上,石达开与两名部下一起忍受凌迟之刑。在剧痛中,部下曾仕和痛得忍不住叫出了声。石达开却斥责道:

“人当有一死,何不忍于须臾时间?”

听了石王的话,曾仕和才咬紧了牙关,不再叫喊。之后,石达开惨遭千刀万剐,但直到死,石达开仍一声不吭,他勇敢和凌然之气,让在场的清军士兵均为之折服。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一直认为,石达开的投降并未换取部下的生存,是无谓的牺牲。但是根据《越西厅全志·武功志》载:

“讯其余党之旄倪及协纵者逾四千人分涂遣散。其积年老贼二千余人安置于大树堡禹王宫,唐友耕派营分驻弹压,趁夜将其全部剿杀,无一贼幸存。”

也就是说,石达开虽然没能拯救所有的部下,但至少还有4000人存活了下来。根据1963年编印的《四川彝族近现代史调查资料选辑》记载,直到现代,四川大渡河沿岸石棉、甘洛、越西、金口河、峨边等地尚有太平军战士后裔数千人之多。

这些人均以耕田为业,许多人所操语言仍有石部太平军征战时经过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语言特点。据这些太平军后裔所说,他们的祖先都是石达开的部下,自己之所以能活到现在,都是因为有石达开的舍命相救。

按照东方的观点,投降是军人的耻辱。但在笔者看来,石达开的投降并不耻辱。原本,石达开可以投河自杀,一死了之,这样固然壮烈,也不受辱。可6000 将士,也只好跟着“壮烈牺牲”了。是自杀或战死更难更伟大,还是舍命全三军,保全将士的性命更让人崇敬?答案或许是不言而喻的。四川所留下的数千太平军后裔,或许就是这位奇男子盖世侠义的集中体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