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不能是错的,所以你得认错得给我道歉
上期[周三]栏目《你说的好像有道理,但就是感觉哪儿不对》我们回顾了什么是论证——由前提和结论组成的推理过程,了解了判断论证结论是否可信的两个关键——论证有效和前提真实的相关内容。
这期文字,我们就论证的“有效性”再展开做一些补充及强调。
-01-
为什么要关注有效性呢?简单地讲它是评估演绎论证的重要工具。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听到一些人会说“这点有道理”,或者和朋友一起聊天时会听到别人讲“这个确实在理,但是……”,这些日常用语中的“有道理”或者“在理”,常被人们用来表达“这是一个好的观点”或“这个陈述(句子/表达/说法等)是'真’的”。但是,当我们讲逻辑的时候,一般不会使用这类日常用语(至少在这一系列的文字中),取而代之,我们会使用逻辑学观点中的术语“有效性”,来聊一聊“一个有效的论证”是怎样的。
通过之前的几期文字,我们已经知道了:论证是一些陈述的集合,一个或多个陈述被用来支持一些其他的陈述。当中起支持作用的陈述称为前提,被支持的陈述称为结论(注:此篇中“陈述”可理解为:句子、表达、说法等)。就演绎论证来讲,若论证是有效的,则前提为真,结论必然为真。我们所谈论的有效性所使用的范畴为演绎论证,以评判某个演绎论证要么是有效的,要么是无效的。至于对陈述特征——真/假——的判断,有效性起不了什么作用。
这么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我们用p表示前提,用c表示结论,举例论证如下——
p1:人类都是平凡的
p2:钟南山院士是人类
——————————
c:因此,终南山院士是平凡的
就上面的例子,假设我说这个论证是有效的。那么请问我的意思是“你的论证是好的”,还是“你的结论,或者是前提和结论都是真的”,或者两个“论证既是好的、前提和结论也是真的”?
就上面这些说法,听起来好像都对,但实质上它们与结论的真假无关,也与论证总体上的好坏无关。
-02-
所谓的有效性,就是说在演绎论证中,若一个论证是有效的,其前提为真(当且仅当),就能保证其结论为真。也就是说,有效性是论证的一个特征。如此条件下,若论证的前提为真,那么论证的结论也一定为真。
但是,一个有效的论证不可能保证所有前提为真,也就无法确保结论也为真,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一个论证是有效的,我们可以说:前提得出结论。至于有效论证的结论是真是假,得根据前提的真假来定。
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既然判定了这个论证是有效的,那么一旦所有前提p都是真的,即“p1:人类都是平凡的”、“p2:钟南山院士是人类”都是符合我们认知的,是客观真实的;那么结论“c:因此,终南山院士是平凡的”就是真的。如果有一个(或多个)前提p是假的,比如“p1:人类都能活500岁”,结合真前提“p2:钟南山院士是人类”,推导出结论“c:因此,终南山院士能活500岁”,就目前的人类寿命及科学技术来看,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因此就判断该结论是假的,不可信的。
从例子中可以看出,我们说的论证是由陈述组成的,而陈述可以是正确的(真)、或者是错误的(假)。如果我们可以判定一个论证是有效的,当它的前提是真的时,它的结论就是真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并不是说一个有效论证有着真或假的前提、或有着真或假的结论,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如果论证是有效的,那么结论的真实性是遵从于前提的真实性的;相反,如果真实的前提能得出真实的结论,那么就可以判定该论证是有效的”。
-03-
我们已经讲了,上面关于“终南山院士”的论证是有效的,如果论证的前提是真实的,对应的结论也必然是真实的。我们主要说的是:论证是不是有效的,与前提是真是假没有关系。在有效论证中,前提的真假仅与结论的真假有关系。
来看我们上面提到的,有前提为假的这个论证——
p1:人类都能活500岁
p2:钟南山院士是人类
————————————
c:因此,终南山院士能活500岁
和前一个论证一样,这个论证依然是有效的。那么前提的真实性,是否与结论的真实性相关呢?要是客观事实如前提所言,“p1:人类都能活500岁”,且“p2:钟南山院士是人类中的一员”,那么“c:因此,终南山院士能活500岁”的说法就是必然的。即便前提不符合客观事实“人类的寿命在100岁左右”,该结论就不值得相信,但是,这却不影响这个论证的有效性。
再看一个前提是真假未知的论证例子——
p1:所有外星人都讲普通话
p2:三体人是外星人
————————————
c:因此,三体人讲普通话
这里提到的“外星人”我们都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假设它们存在,那么它们“会不会开口讲话”等,这些都是未知的。所以也就无法得知“它们讲不讲普通话”了。若假设它们存在,那么对于普通话它们也许“会说”、也许“不会说”。但是,尽管这个论证的前提的真假无法判定,这个论证却依旧是有效的,如果前提p1和p2是真的——符合客观现实的,那么结论c就必然是真的。
我们甚至可以用没有明确意义的陈述,来判定对应论证的有效性——
p1:所有的嘻哈都有皇室风范
p2:玻璃杯是一种嘻哈
————————————
c:因此,玻璃杯有一种皇室风范
这个论证中,尽管我们对前提的真假不明确,甚至都不知道它们在指代什么,但是这些不影响论证是有效的这个事实。从有效论证的基本结构层面看,它符合有效论证的结构——
前提1:m——p
前提2:s——m
——————
结论:s——p
-04-
上面用了大篇文字说了“有效的”论证,那么它的另一面——对应的“无效的”论证指的是什么呢?
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无效论证指的是论证前提的真实性,并不能保证该论证结论的真实性。用一个我们说过的例子来看——
p1:只要是人都会犯错误
p2:它是块石头
——————————
c:所以,它会犯错误
这里即便前提“p1:只要是人都会犯错误”、“p2:它是块石头”都是真的,结论“c:所以,它会犯错误”就并非真的了。这个论证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哪里怪怪的,究其原因在于该论证过程是无效的,因为前提与结论的得出没有形成必然的逻辑关系——
前提1:m——p
前提2:s——x
——————
结论:x——p
这样的陈述让人不知所云,听了之后觉得说出来的话分开了来听,好像也是那么回事;但前后凑在一起听的时候,就有些不知所以然了。关于符合无效论证结构的例子,再举一个——
p1:所有的狗都有毛
p2:熊二有很多毛
—————————
c:因此,熊二是一条狗
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论证中的所有前提都是真实的, “p1:所有的狗都有毛”符合客观事实,“p2:熊二有很多毛”——“熊二”是只熊,身上有很多毛是真实的;但结论是假的,“c:因此,熊二是一条狗”,熊怎么会是一条狗呢?这不符合客观事实,是假的。
由此可以看出,结论的真实性不遵从于它的前提的真实性,毕竟“猫也有很多毛”。类似的,这些就是无效的论证。
本篇文字就论证“有效性”的内容先介绍到这里。至于为什么有效性如此重要,而前提的真实性却不是那么重要?这个问题简单地可理解为:有效性是用来判定一个论证是否遵从了有效的推论规则——即演绎逻辑的法则。这在逻辑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判断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