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杨丽萍未育及成功的争议来看观念对人的影响

*人是观念的奴隶。

前几日,杨丽萍发了段吃火锅的视频,结果挨骂了。更气人的是,这条评说居然被网友点赞推至热评榜首——

对这样的评论,还有如此多的赞同,这事儿不但粉丝不干,路人也看不过去。

  • 有的不可置信:都2020年了,还有人觉得女人不生孩子就是失败?

  • 有的霸气十足:关你屁事,关我屁事,专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好吗?非得攻击人家的生活方式,有毛病!

  • 有的理性阐述:我觉得一个健康的社会,女性应该有结婚生子和不结婚生子的选择权利,人们不应该贬低和歧视任何一种选择……

杨丽萍对此却云淡风轻,依旧旁观,末了,给了一段回应——

就此事件,我们分别从这位挑起事端的评论者、对该评论的反驳者、以及杨丽萍自己的回应三个方面来推演一下,看看他们各自是在怎样的观念驱使下说的这些话,以及他们说这些话的逻辑又是怎样。

-01-

挑起事端的评论者的逻辑。

这个评论者的评论以及评论的支持者——那些点赞的人,他们主要表达出了两个观点:其一、杨丽萍没有生小孩就是人生缺憾;其二、杨丽萍的优秀和成功是蒙人的。

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从逻辑层面常见地有两种形式:要么是演绎推理,以大前提+小前提的方式推导得出结论,比如大前提人都会死+小前提我是人,推导得出结论我会死;要么是归纳推理,以大量同类事件做归纳推导得出结论,比如秦始皇会死、苏格拉底会死、隔壁家老王会死……秦始皇、苏格拉底、隔壁老王等都是人,他们都会死,则推导得出:人都会死

前者主要用来推导特殊性、个体性的结论,后者多用于推导普遍性、一般性结论。回到这个事例,因为评论针对的是杨丽萍这个特殊个体,所以我们选择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试着对这两个结论后面的观念做以推演,粗略地看看到底是怎样的观念(推理中的大前提)驱使着他们写出了这样的评论以及产生这样的点赞行为。

当该评论者及点赞者在内心认可的观念类似于“女人的天性就应该生小孩,只有生小孩了人生才是完美的”作为大前提,结合小前提“杨丽萍是位没生育小孩的女人”,则可以推导得出“杨丽萍没有生小孩就是人生缺憾”这个结论

当他们认可的观念类似为“女人在年老之后能享受天伦之乐,才算是优秀和成功的”为大前提,结合小前提“杨丽萍是位没生育小孩的女人”,则推导得出了“杨丽萍的优秀和成功是蒙人的”这个结论

-02-

对该评论的反驳者的逻辑。

对一个观点的反驳,一般有三种逻辑:第一种、就对方观点得出的理由(或依据)进行质疑与证伪以反驳;第二种,就对方得出观点的推理过程寻找逻辑漏洞以反驳;第三种,另立与对方观点对立的观点进行论证以反驳。

回到这个事例,反驳者对该评论的反驳一方面出于对杨丽萍的欣赏而维护,另一方面出于对该评论者所说的话不认同,即不认同该评论者所认表达出来的看法——“女人只有生育小孩才完美”与“女人只有儿孙满堂才是优秀和成功”。还有一个反对的点在于:对该评论者以自我人生选择为标准来品评他人的行为表示不认可。

针对第一个观念的反驳可能为“哪有什么人生完美,全在于选择,而选择就意味着取舍。生育小孩是女人的权利,既可以选择生,也可以选择不生”,在此观点下结合小前提“杨丽萍是位选择不生育小孩的女人”,推导得出结论“杨丽萍选择了她自己想要的人生,既如此也就没多少遗憾可言了”;

针对第二个观念的反驳可能为“优秀和成功本身是很主观的概念,当一个人选择自己痴迷的事业并取得了社会认可的成绩,那她自然称得上优秀和成功”,结合小前提“杨丽萍选择了痴迷的舞蹈事业并取得了大众瞩目的成绩”,推导得出结论“杨丽萍是一位优秀和成功的人”。

就事论事的反驳即是此逻辑,也可以由此得知:评论者各自坚持的观念不同,结合小前提推导出来的结论就会不同。

-03-

杨丽萍的回应文字及逻辑。

对此评论事件,杨丽萍之后在媒体号上做了回应——

小小的一段话,包含了三部分内容:

其一,对生命消亡的认知感悟。承认观念(大前提)肉体随着年岁消亡是自然规律,(小前提)我们都是血肉之躯,(结论)所以我们都会衰老、走向死亡,以回应“90岁、100岁、容颜衰老”;认为一个人要想借助外部力量来拯救或延续青春是不可能的,所以期待以“儿孙满堂、天伦之乐”来自我拯救自然无效;但是精神却可以通过自我选择得到岁月不腐,表明自己对精神年轻的追求。

其二,对不同生命选择的态度。(大前提)人的生命本就是体验的过程,每一种选择都会有属于它的不同人生体验。(小前提)你选择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她选择职场拼搏、闯一片天地,我选择奉献于舞蹈……(结论)只要我们各自认为自己过得好,没有伤害他人和社会,就可以。所以,你大可不必对我指点一二,我也不会因你指指点点而扰乱生活。

其三,感谢与祝愿。(在大的认知前提)因为关注所以有评论,因为有了评论,才可能产生反对或者支持的声音。(小前提)反对的声音以及反对这个反对的声音都存在,(结论)则这些发声者都是关注我的人,所以感谢祝福。感谢你的关注,一些看法的不同,只不过因为我们的选择与坚持不同而已;感谢支持力挺的你,谢谢理解与爱,并祝福所有关注此事的人“自在,如我”。

这里杨丽萍抛出她认可的观念,接收到信息的人,会主动关联这个件事做小前提,之后自然能推导得出具体的结论——支持或者反对,支持哪些,或者反对哪些,也就不言而喻了。

-04-

以上,从该事件的三个主体反应方面,梳理了他们表达话语的逻辑,以及他们所坚持的观点。再结合我们自己的生活,不只是他们,也包括我们自己,在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时候,其结论的得出都受着我们各自观念的深刻影响。

最简单的逻辑,即是我们以各自的观念做大前提,具体事件做小前提,从而推导得出对该事件的看法和行为。也因为如此,对同一客观事件持不同看法的人,他们大脑里所认同和坚持的观念也不相同。

当我们以后遇到不可名状地看法和行为时,不妨去反推一下,看这个看法后面的观念如何,只要理解了这个观念,也就能理解这些看法与行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