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龙溪丰碑
点击蓝色文字 关注我哟
☀ 在这里,你会更懂巫山!
生活是一个男人跟一个女人,把爱揉进繁衍的本能里,又从油盐酱醋中尝到高于本能的味道。这是我能理解的最浪漫又最实际的因两性关系而构建的这个世界,于是,男人才不甘于平庸,女人才不沦为蜉蝣,于是才有了那么多英雄美人的传说。实际上,传说都有许多事实作为种子,在尘世的轮回中,不屈的生长。我们很难有幸去亲历那些故事,却从来都动情于做每一个故事的听者,然后在心里根植一种,对“人”最高级的理解。——题记
龙溪之天赐城
作为现代人,早已在和平年代衷于享乐,甚至是在享乐中衷于颓废。我们在这个衣食无缺性命无戮的年代,把所有曾经有过的战火硝烟都当成故事来听,不要说感受不到切肤之痛,甚至于无法在回顾历史的同时,让精神紧迫,让血液沸腾。人类艰难跋涉到今天,那些血肉模糊嗜骨戗肉的过程,都只是以电影电视剧的形式展现,我们不疼不痒的看戏,没有心情去思考,当然更做不到去惊悚。历史,不只是为了让后人不忘,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后人时刻警醒。我们这些后人,与曾经渐远,与血性渐远,假如还能因为走进某一个地方,砰然惊觉于灵魂的震荡,一切鲜活得就好像自身就是其中的主角,那么,我们还能把理想与信仰重新梳理。
作为巫山人,对龙溪古镇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天赐城,在这里我不想做科普知识,而是想把七百多年前的那抹光辉,霍然跃成文字里的一面旗帜——宋代的扎布,宋代的文墨,宋代的抗战精神。当时蒙古军队入侵,龙溪被抗战主将张宣选为最佳的抗战之地,是因为龙溪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他在这里筑建天赐城,屯兵死守这入川要塞,成功地抵抗了蒙军的入侵。尽管现在的天赐城,在时间的长河里已经风化得只剩下那浅浅城墙基石,但那两块字迹依然清晰的石刻碑文,捍卫着这座城池的尊严。
七百多年,足以让山河变迁,这留下来的遗址,每一处残败的痕迹,都是忠勇之士霍霍磨刀的猎猎风声。我们可以用一万种想象,去体会身为男人对家国的忠诚;我们也可以只用一种虔诚,站在石碑之前,手摸那些碑文的凸凹,感受字里行间的力度,然后用干净的矿泉水清洗,把洁白的宣纸覆盖上去,用墨汁将它们拓印下来。如果说,这仅仅是为了尽可能保留下这必将消失于风雨浸淫之中的文字,莫若说是在拓印将士们的英魂,理应长存,必须长存!
龙溪,不只是有过这样重要的战略位置。更重要的是,在人们追求和平、捍卫家国的残酷战争中,有过无以数计的龙溪人参与到了保家卫国的使命中去。他们是丈夫,是儿子,是女人们的天地神。作为男人,他们会在选择的岔路口,舍弃许多的缠绵厮守,走向那一条也许再也没有回头路的战道。
君,守城,守国,便是守家守妻!
龙溪之古镇
山上是天赐城,山下是古镇。
这是刚与柔最极致的融合,山上是男人的军营,山下是女人的暖巢。
古镇的宁静和柔美,无法不联想到母亲的慈祥,妻子的温婉,女儿的雅致。这里交织着守望、相思、疼痛的幸福与分离。
如果说天赐城的抗战历史离我们那么的遥远,新中国成立前的那黑暗岁月,我们总能深刻地铭记。龙溪至始至终都在发挥着它的战略位置,当时国共两党对立,龙溪成了红色根据地,这里的地下党组织就潜伏在龙溪古镇。在这幽深的小巷,在这木板搭建的阁楼上,在这小饭馆、小酒店、小旅馆都会成为地下党秘密接头的联络站,同志们在神秘又静谧的古镇里,躲避敌人的追捕,为巫山的解放事业,迎来黎明到来前的那抹曙光。
古镇的女人们,看似温暖祥和的裹足勤工,却用了最大的坚韧和仁心,支持帮助地下党的工作,掩护着同志们隐蔽或者是撤离。在所有的丰碑背后,都隐藏着无名氏,而那些无名氏最多的应该是女人,她们在每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都只是像一间老屋、一方石磨,无法被颂扬成战旗上的旗徽,但却用一生的坚守托起过所有英雄的展翅高飞。
古镇,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龙溪河流淌的水,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在那个童家大院,霍然挂着一副遗像,她是童老夫人。解放后,人们在和平年代耕耘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也就愈渐脱离了以前那种大户人家的传统家规,但是童老夫人育有四子三女,各自成家之后总共加起来有二十几口人,老夫人为子媳分派工作,每月按时给家人发放工资。一家人各司其职,其乐融融。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老夫人去世之后,她的后人们才分家各立门户。
女人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就像是杆秤,一头是慈柔,一头是威严,从来不敢偏颇半分,称砣就是她们的善良,贤惠,大度,公平。龙溪古镇从几百年之前一直保留至今,都依然如此的干净、宁洁、温暖、静谧,都是因为这里有守着它的女人们。
妻守镇,守家,便是守国守君!
后记:从天赐城,到古镇。从七百多年的宋代,到现在国富民强的新中国。唯一不变的,是龙溪那融进了山水之间的红色诗篇。当我们这些后来者,能从喧闹的都市脱离,走进这里寻到生命的沉静,感知生命的激情,便由衷的感叹,岁月带不走的从来都是那般深重。我们从来不期许时光倒回,因为所有的美好都必将被好好珍惜,之所以愿意去回顾,是为了在自己麻木的神经上刺上那么一针,那个针尖上,血的颜色跟祖辈们一模一样。这足以证明,我们没有忘本!
(作者向欣,笔名笑若灵舞,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若干,出版有小说《窗里窗外》《前世今生》等。个人微信ID:foqiandegongguo)
如何关注
①复制本微信号“wsrwdl”,在“添加朋友”中粘贴并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名称“巫山人文地理”,即可找到、关注;
③用手机扫一扫下图或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主 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