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都拥有着土地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从故乡到他乡,从童年到中年,我发现,自己无论在城市生活多少年,也是个乡下孩子。思乡情绪与日俱增,故土留恋与日俱深。
我常常会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我知道答案,我对亲人有亏欠,对故乡有亏欠。
童年阶段,没有父母的爱。爷爷奶奶对我好,我还是觉得自己不幸福。很多遗憾,很多苦楚,留在了故乡。后来爷爷奶奶去世,他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却没有回报他们。
那时候,我在乡下生活,对于上班的人,对于商品粮户口,羡慕得不得了。那时的我,是咀咒乡村的,是怀着再也不想回去的心态离开故乡的。曾经的很多年,在生活之路上忙碌,我疑似忘记了故乡。等我渐渐成熟,猛然回望,才知道自己错了。
故乡的意义很非凡,它等同于命运的意义。我在它的怀抱里出生长大,也就是在形成我的未来。当初,离开故乡越决绝。今天,对于故乡的痛感会越深。
里尔克有一句诗:灵魂失去庙宇,就会有雨点打在心上。
回望故乡时,却发现故乡变了样。
那些好看的风景,好吃的食物,陶冶我的人情之美,土地上的鸡鸭牛羊,爱我的人,我牵挂的人,我美丽的家乡。
他们在离我而去。
那个年代,人情味浓厚。走亲戚的衣服鞋子,提的篓子,都是可以借的。哪家有自行车,人们有急用就会去借。归还的时候,会带一点礼物。
那个年代没有电,我们的玩具都是活的,我们听的音乐是风声雨声蛙声虫鸣声。那个年代,没有菜,扎到河里,就有藕带,鸡头包,或者小鱼。也就是说,吃的食物全是原生态的。过年,盼望新衣服,盼望好吃的。那种盼望,其实是一种享受,也极具生活的美感。
我有很多留恋,有很多遗憾,想和故乡倾诉,想和故乡人倾诉。我甚至不需要去翻箱倒柜地打捞,而是它们纷纷跑出来和我相会。
写这些关于故乡的文字时,身居城市的场景和文字所弥漫的乡土气息,总是让我恍恍惚惚而分外孤单。
抒写的过程,既是重逢,也是依依惜别。我既是幸福的,又是忧愁的。我想活在那个抒写的氛围中,永远不和故乡、亲人,往事告别。
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以前在意的,全是看得见的不幸福。现在却发现,童年的乡村生活,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幸福。
这些看不见的幸福,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
土地上生活的孩子,接受造物主眷顾最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
失去故乡的人,文学成为居住之所。这也是我的一系列乡愁文字,有这么多朋友喜欢的原因。
我们都到了最眷恋故土的年龄。寻找故乡,其实是寻找自己。抚慰乡愁,其实是抚慰自己的心。
我的笔下,童年是美好的,人情是温暖的,这并不是在做选择性遗忘。而是我觉得,一切终将暗淡,唯有那些至真至善至情的生活场景在岁月的深谷里闪着光芒。
我虽然不能阻止美好事物的离去,但可以做到,让那些人事在文字里得到温情和敬意。
写作过程,我领悟命运的教诲,让自己的生命顺应命运而心存感激。
这或许就是寻找人生幸福的途径。
我写故乡,感觉自己重新过了一次童年,又品尝了那些食物,玩了那些游戏,看了一遍故乡的原风景,和爷爷奶奶重新生活在了一起。
我感觉,唯有文学,能够包容苦难。在这本书里,我被治愈了。我发现,我和朋友们一样,也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对爷爷奶奶,没有那么深的内疚感了。我觉得,和他们生活的日子,是温暖的,那就已经是彼此在报答。对于没有父母之爱的童年,也没有那么深的遗憾了,我觉得,顺应命运,心存感激。至于故乡,它并不会怪我,而是永永远远拥抱着我。
一个人只有拥有土地才有价值,才有灵魂。很庆幸,我有在土地上长大的童年,我一生都拥有着土地。
我的散文集《故乡的女儿》已出版,它以自己的方式在世间行走,和喜欢它的人慢慢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