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这个选择模型有多好用?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面临两难的选择:
996高薪的工作和955低薪的工作,应该怎么选?
位置好价格贵的房子和位置差价格便宜的房子,应该怎么选?
价值高风险大的投资和价值低风险小的投资,应该怎么选?
每当面临这种选择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就是一株墙头草,在各个选项之间摇摆不定。最后不是在匆忙之间做出一个并不满意的选择,就是看着机会在眼前溜走而悔恨不已。
如何快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大象这就奉上一个最简单也最好用“选择工具”——四象限模型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不屑一顾:不就是“四象限模型”吗,早在任务管理上就用过了。
但这个宝藏工具,可不仅仅是用来做任务管理这么简单。
01.
世上没有完美的答案,
但有更适合你的答案
做出一个选择,首先要在看似无限的选择中筛选出有限的选项,避开这些选择误区:
1.“完美选择误区”
在开始选择之前,我们需要先接受一个现实: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答案。(如果你真的碰上了什么十全十美的好事,大概率要当心它是一个骗局。)
所以当我们感觉自己“迟迟遇不到好情况”的时候,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在期待完美情况的出现。这时候,我们需要弱化比较不重要的那个因素对决策的影响,找到制约自己的短板。
以“要不要选择996但高薪的工作”为例,我们当然想要一份“事少钱多”的工作,但是这种可能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就需要衡量工资和生活质量对自己的重要程度。
2.“被动选择误区”

以求职为例,现在正值“金三银四”的求职季,有的小伙伴在求职过程中因为面试被拒而感到受挫,甚至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但实际上,公司在面试时,往往不是挑选“最优秀的人选”,而是挑选“最合适的人选”。HR和老板们在面试时,不仅会看候选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水平,还会查看候选人是否满足这个岗位在当下最重要的需求。
所以不是候选人不够优秀,也许只是你的发展阶段或发展路径和公司当下的需求不匹配而已。不是现在手握的资源不够,而是自己的资源没有匹配对方的需求。
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需要把自己放在被动的局面上。其他的情况也是如此,与其静态地等待,不如主动出击,通过获得更多资料来为自己的选择提供支持。
3.“虚假需求误区”

另一个阻碍我们做出选择的误区,是将他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期待,从而加大了选择的困难。
在遇到困难时,有的人会在社交网络上寻找答案,有的人会向自己的朋友提出疑问。询问他人的看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提醒自己的是,每个人的价值排序都是不同的,将他人的标准和自己的需求叠加,只会画出一张无法完成的蓝图。

还是以求职为例,你问朋友A,他会说“年轻时多拿工资多冒险”;你问朋友B,他会说“年轻人积累经验最重要”。别说还有告诉你“小姑娘工作稳定就好”的亲戚C和“自由职业年入百万”的网友D。
这么叠加下来,就变成了“我需要一份能够积累经验、稳定又能年薪百万的自由职业”。
还是考虑好自己的真实需求最重要。
02
选择是做减法的艺术
跳出上面这些误区,可以把无限的选项缩减为有限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就已经进入了选择的最终也是最难的阶段:在有限的选项中做出选择。
这时候,制约我们选择的因素往往可以被分为互斥的两项制约因素。面对“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局面,通过一个四象限表格,我们可以更加清楚自己的态度。
将自己手中的选项放入上方的四象限表格中。
如果有落在第一象限的「最优选项」,那就是满足你需求的最优选择,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它!
如果有落在第三象限的「最差选项」,那就是不满足你的任何需求,可以爽快地放弃它。
可能更多时候我们会在落在第二、三象限的「可以考虑」选项中摇摆不定,他们各有所长,但也各有缺点。
选择是做减法的艺术,当你左右为难的时候,需要想的不是自己想要什么,而是自己可以放弃什么。

这时候,你需要再次复习一下第一部分的选择误区们:放弃“完美选择”,跳出“被动选择”,排除“虚假需求”。
然后扔一个硬币。
你没听错,硬币的正反面并不重要,当你抛起硬币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了。
03
人生是一连串不停的选择
做出一次选择当然不是结束。大到职业的规划,小到今天的晚餐,人生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选择。
有人说人生在于选择,但是大象觉得,比起选择,更重要的是积累做出选择的能力和资源。

没有一次选择之后就能高枕无忧的选项,除了未来的更多选择,还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果断放弃的决断。
以及,记得在所有选择题中,永远有两个“隐藏选项”
无论前面付出了多少,你永远有喊停「退出」的权利。
当你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你还有选择「开始」的权利。
祝大家都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
今日互动话题:
欢迎分享你最近做出的选择! 
本文插图/《写不出来~编剧吉丸圭佑的没有条理的生活~》
(0)

相关推荐